顧名思義,符分先天符和後天符,統稱為「符」。♔🏆 6❾𝔰Ĥù𝔁.𝒸𝔬ϻ 🔥⛵
符源於上古時期,人們對於來自大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崇拜。在蟲書、篆書的基礎上,用特有的文字、星象等和摹寫特殊雲氣鳥獸等的圖文方式,將它書寫在一些特殊的材料上,看起來像漢字又像圖畫一般,代表了天神的意志、旨令。
首先講先天符,相傳先天符是上古大神參悟天地法則規律而形成。取天地日月雲霧星辰之勢,是能夠和天地對話的語言和圖文,屬於與河圖洛書,太極魚圖同根同源的「天書」。
道家認為符和文字本是同根,都為自然之氣所結,此乃人類探索宇宙,破解宇宙密碼和與天道自然直接溝通的方法與途徑。
先天符更講求意與炁合,炁與力合,力與心合,筆走龍蛇,融通合一,是精氣神的集中體現,其運用的乃是「先天一炁」。
但現在大多數符咒,其實都是後天符,是由後來修道有成的人,留給後世弟子修煉的方便法門。
宇宙是由道氣化生,人在氣中,氣在人中。這些修道有成的人為了方便弟子修道,少走彎路,就在某種程度上從行雲求雨,驅邪避災到請鬼送神,把自身的修為結合了信仰念力,作為幫助弟子溝通先天的通道和橋樑。
簡單來說,先天符是修道大成者,直接用來溝通天地宇宙能量的。
後天符,則是那些修道有成的先行者,給後輩子孫留下的一種簡單的用來輔助修煉的工具,也可以看做是一個橋樑,一根繩子。
其實先天符也是一個橋樑一根繩子,只不過先天符連接的是宇宙世界,是萬物本源。
而後天符連接的是修煉有成的先祖,連接著先祖的道。
所以你看為啥很多符都是請祖師爺、請神鬼,這就是代表的是後天符。
那麼,符往往和籙組成一個詞,符籙是道教特有的一種文化,用以表達對鬼神,自然事物等神秘力量的敬畏,具有一定的神秘和崇拜。
「符者,上天之合契也,群真隨符攝招下降」,根據道經記載,符籙是來自於天上的雲氣,自然結成天上的神仙臨摹後又將它傳到人間,因此符籙也被稱為是「雲篆天書」。
符籙被認為是能代表神仙權力的,是和神溝通的信物,是與天上神靈交流的密碼。
但符籙也不是隨便就可以畫的,其中有著一定的規律,以常見的天師道三十六元帥為例,每一道符代表一位神將。作為輔助法術使用,具有超能力的自然神力。可以達到招劾鬼神,安鎮五方,治病攘災,驅邪滅禍等功效。
但道教的「符」和「籙」並非是混為一體的。
「符」用於召劾神鬼以鎮壓邪祟,當遇到特殊情況時,可以畫符用於施法。
「籙」則如同兵符一樣,可以在行法畫符時調動「籙」上記載的所有神鬼,這只能由授過籙的道士才能使用,如果沒有授籙的,但是你的師父授籙了,那麼你也可以使用師父的籙。
簡單來說,你只會畫符但沒有籙,等於你無法調動這些神鬼。
授過籙的道士有了法職,才可以名正言順的調動神鬼,威力更大。
當然了,如果你沒有籙,也不等於完全不能調動神鬼,如果你自身有修為,也可以畫符調動神鬼,只不過威力不同,靈驗度也不一樣。
打個比方,授籙的道士畫符調動神鬼,那就是發公文,神鬼看到公文必須要去的。
其他的修行人畫符調動神鬼,那就要看你的法脈,看你的修為高低,還得看神鬼的心情了。
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就沒有籙,我也沒有法職,我畫符照樣好使。
這個一點毛病也沒有,因為各家門派傳承不一樣,請的神鬼也不同,就像天師道的符,請的是雷部三十六帥,如果你沒有天師道的籙,那你就大概率請不動雷部三十六帥。
但是你依然可以去請其他的神鬼,就像很多出馬仙也一樣可以畫符,他們也沒有籙,靠的是仙家的力量。
有些民間法脈也沒有籙,沒有法職,也一樣可以畫符,這就靠的是各門派的不同法脈,不同訣竅,不同方法,不能一概而論。
另外再說一點,學習符法,最好要練書法。
因為按照道經的說法,「善書」和「有道」是對寫經、畫符者的最起碼的要求。
所以書法造詣就成了一個優秀道士必備的宗教素養,你看很多古代的大書法家大文學家其實很多都是道士,即便不是道士,也是崇尚道教的。
比如王羲之、顏真卿、吳道子、賀知章、李白、蘇軾……
因為如果你的字體不端正,寫出來歪歪扭扭,這就是沒有達到以書入道的要求,因為文字和圖畫是有著溝通神靈的意義。
你畫出來的符很難看,未必神靈就不會來,但層次和境界就差了很多。
所以想入道學符咒的朋友,一定要練書法,打下入道的基礎,同時在書法裡面,你也會尋找到力量和智慧,悟到很多人生真諦。
說的太多,臉發熱,有點頭暈……書歸正傳吧。
沈星說,當時他進了包房,跟那個經理一見面,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這個經理,其實也是個修行人,否則不會一眼認出先天符,但是沈星在他的身上,明顯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妖氣。
於是沈星當場就攤牌了,說我不管你是什麼東西,你在這裡吸別人的精氣我也不管,但你不能把事做絕了,放那女孩一條活路,這事我就當沒看見。
否則的話,如果那女孩有事,你也肯定有事。
這話說的很霸氣,當時那個經理也有點拿不準沈星的來路,但也沒慫,便試探著挑釁道:那就要看看閣下有多少斤兩了。
結果沈星一點也沒慣著他,當場就把靈官爺給請下來了。
注意,這裡的請並不是說上身啥的,而是直接請靈官爺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