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西漢至此亡

  第263章 西漢至此亡

  「許皇后死後,為她診治的醫者都被逮捕問責,淳于衍同樣被下獄受審,霍光之妻極為害怕,便將她收買淳于衍,讓其毒害許皇后之事告知了霍光。」

  這純純的豬隊友,早先做事時不知會霍光,現在事發了卻曉得告知了霍光,明擺著想讓霍光去擺平。

  如果是一般的豬隊友,不管也就不管了,偏偏這豬隊友是自己的妻,不能不管,而且就算霍光對劉詢說『陛下,都是他們私自所為,臣半點不知情』,劉詢會信?就算信,又會信多少?

  霍光是黃泥掉褲襠,不是粑粑,也是粑粑。

  「霍光聽後大驚,本想主動向劉詢揭發此事,卻又不忍,反而簽署了對淳于衍免予問罪的命令,然淳于衍不被拷問,自然也就不會暴露霍光之妻所犯之事。」

  嬴政、蒙恬、蒙毅等只聽著,未有說話之意,李念繼續道:「許皇后離世後,如霍光之妻所想一般,其女霍成君順利成為皇后。此時的霍光之妻大概以為只要霍成君能順利為劉詢誕下子嗣,霍家和她今後便可高枕無憂,就算事發,劉詢也不會拿她如何。」

  「可惜事不遂她願。兩年後,霍光離世,霍家最大的靠山倒下,但霍光之妻仍不知收斂,因劉詢立許皇后之子為太子之故氣到嘔血,更言『此乃民間時子,安得立?即後有子,反為王邪!』,遂讓霍成君令毒太子。」

  蒙恬評價道:「霍光英明能為,卻有如此愚妻,蠢而不自知,禍不遠矣。」

  李念點頭道:「後世有句話叫『娶妻當娶賢,不賢毀三代』,霍光之妻盡顯此句真義,但這也是霍光自己的選擇。」

  「對許皇后的死,以宣帝劉詢之智,心中肯定有所猜測,加之霍光又下令免除了對淳于衍問罪,劉詢必會倍加懷疑。只是當時霍光勢大,劉詢忍而不發罷了,反而立了霍成君為後,專寵霍成君。」

  「等到霍光死後,劉詢才立了他和許皇后所生之子為太子,此番立儲,主要是出於對許皇后的思念,慰奠亡妻,但也不排除劉詢想藉此刺激霍家,讓其等顯露馬腳,而霍光之妻正就露了出來,其教唆霍成君毒害太子。」

  「又是一年後,霍光之妻毒殺許皇后之事泄露,此時劉詢已在步步緊逼霍家,霍家便想要造反,為劉詢誅滅。霍成君並未被殺,但被劉詢廢后,十二年後自盡。」

  「宣帝雖族滅霍家,但仍讓霍光陪葬武帝的茂陵,並在麒麟閣中將霍光排於功臣第一。霍光一生為權臣,卻非奸臣,若非其在武帝離世後穩住大漢,大漢只怕早已反旗四起,烽煙遍地。」

  武帝離世後的大漢可不怎麼樣,內有幼帝繼位,民生凋敝,流民遍地之憂,外有被控制的西域等地意圖不臣之患,可謂情勢危急,但在霍光的操作下硬是給穩住了。

  「解決了霍家,劉詢再無掣肘,開始以他的想法治理大漢,劉詢治政『以霸王道雜之』,在其治理下,大漢進入了繼武帝後又一個強盛的時代,後世常認為是在宣帝時,西漢國力達到了最鼎盛!」

  「在內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在外四夷賓服,設西域都護府統管西域諸國,將西域正式化為我華夏之土,對後世影響巨大。」

  「匈奴之患也是在宣帝一朝大為緩解,因匈奴內亂,匈奴呼韓邪單于歸順大漢,大漢確實在此時達至極盛,疆域也達至最廣。凡目及之處,皆為漢土,所過之地,皆臣漢邦!」

  這位好像比他曾祖父武帝還猛啊,其曾祖父也沒讓大漢到這等地步,但也不能這般比較,武帝所面對的局勢不同於宣帝。

  像匈奴,武帝所面臨的匈奴可還處在強盛時期,是他數次派軍征伐,才將匈奴從強盛打下來,才有了宣帝時的匈奴實力衰落,且有些東西是武帝先創,宣帝後來使用即可。

  嬴政聽後只在想,大秦何時能到達這種地步,他有生之年想要看到,只能寄希望於李念這小子了,否則也得熬個幾世才能成。

  始皇突然看了他一眼,李念也沒注意到,他仍在道:「宣帝諡號『孝宣皇帝』,因此其開創的盛世也稱『孝宣之治』、『孝宣之治』。對了,武帝的廟號其實也是宣帝給立的。」

  「宣帝雖取得了不凡功業,但和其曾祖父武帝一樣有功有過,西漢在其之手達至極盛,但極盛也即意味著將由盛轉衰。」

  「後世認為宣帝之過有迷信鬼神,後期奢侈享樂,拒諫飾非,重用宦官、外戚,讓外戚、宦官成了大漢的禍患。宣帝雖有此類過錯,但遠不及武帝所造成的巫蠱之禍。」

  「臣以為宣帝最大的過錯在於他明知他立的太子不對,卻還要一意孤行,讓太子仍為儲君,最終於其死後得繼大位。」

  「宣帝太子為其和許皇后之子,因許皇后之故,雖明知太子體弱多病,性格優柔寡斷,好儒術,與他大不相同,卻依舊不肯廢黜。宣帝自己都曾言,『亂我家者,太子也』,此為明知而故犯。」

  「在宣帝死後,太子劉奭繼位,宣帝之言應驗,對外放棄疆土,對內政治混亂腐敗,啟用大量儒生參政,大漢自此走向衰弱,在數代之後,大漢為外戚王莽所篡,西漢滅亡。」

  偌大的西漢終究是走到了終點,嬴政、蒙恬、蒙毅三人心中亦有感嘆,西漢曾那般強大,威震八方,使四夷賓服,連派出的使者也可令諸國生畏,但還是難逃滅亡。

  長河落日,大漠蒼茫,屬於西漢的那輪大日終歸還是沉到了歷史的大漠之中。

  「後世所認為的大漢連續七位明君,也在宣帝這結束,此後的大漢垂垂老矣,縱使不為王莽所篡,也會因其他問題而滅。對了,王莽篡漢還有一和陛下有關的故事。」

  這還有朕的事,不會又是「四帝湊不出一太子」、「扶蘇之舊事」之類?

  感到始皇落來的目光,李念道:「傳聞王莽篡漢時,想要得到傳國玉璽,而玉璽藏於當時大漢太后處。王莽遣其堂弟王舜前去索要,太后知道王莽要玉璽做什麼,將玉璽摔到地上,摔破了一角,王莽便令工匠以黃金鑲補,所以傳國玉璽在日後也被稱為『金鑲玉』。」

  原來是這麼個有關,可惜由於李念的出現,原本該有的傳國玉璽被始皇給放棄了,確實可彰顯帝王尊貴的身份,但也會招來災禍,本要用來雕刻玉璽的那塊寶玉,李念還曾見過。

  「至於東漢,那是王莽篡漢後的另一段歷史,武將的另一大榮譽『勒石燕然』便出於東漢。」

  儘管很想知道東漢是怎樣一番景象,但嬴政也知當有節制,道:「今日便到此,下次再講!」

  李念自無不可,領命道:「臣遵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