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沒有懸念的勝利
三日後,距離頭曼城不遠的一片相對平坦的原野,頭曼、椒離、陳平皆在此處,正觀看大秦鐵騎和匈奴騎兵的比試。
此時已算初春,儘管寒意未退,但冰雪已漸消融,草地上開始長出幼嫩的草芽,兩支軍隊立在原野,隔著數百米的距離相望。
這已經是比試的最後一輪,也是最關鍵的一輪,最能體現各自軍事實力的一輪。
在前兩輪,射的比試中,大秦略遜一籌,弓箭是匈奴人吃飯的傢伙事兒,幾乎每日都要用,就算此次挑選來的是大秦精銳,也依舊未能勝過,但在角牴的比試中,匈奴又輸了一陣。
當然,頭曼、椒離等人也並不在意前兩輪是輸是贏,那只是真正比試前的小點心,贏了更好,輸了也無所謂,關鍵還在於這一輪。
在王離的帶領下,三百大秦騎兵在馬上,人和馬皆不動,一種莫名的氣勢散開,讓對面年輕的匈奴騎士不由緊張起來,仿佛他們面對的是一頭恐怖的怪物。
也確實是怪物,從戰國吃雞大賽決選出的秦軍,還是從中挑選出的精銳,能不是怪物?
雖僅有三百人,但從激烈的戰火中淬鍊而出,哪是匈奴這幫臨時湊起來的聯合軍可比?
看到大秦騎兵如同一體,散發著不可名狀的氣勢,而自家騎兵中卻在人抖馬動,頭曼便知道匈奴肯定會敗。
對這個結果,頭曼早有預料,從他選擇逼頭領們都出兵時就已知道,一群混合而成的雜軍怎麼可能比得過大秦專程派來的精銳?
要是真想贏下秦人,他要麼選自己手下的強軍,要麼只令某個頭領出兵,而不是整一個部落大雜燴,就好比十八路諸侯討董,還不如曹丞相一人帶隊。
但如果再給頭曼一次選擇的機會,他還是會這麼選,即使百分百確定能勝過秦人,他也會猶豫,何況還大概率勝不過,他需要權衡其中的風險利弊,尤其是於他自己的利弊。
贏了秦人,他確實能得到不少好處,如增長這些年中在匈奴日益下滑的威望,甚至達到二十多年前最鼎盛時,再如能知道秦人其實沒那麼強,他們匈奴或許可南下而牧馬……
但萬一輸了呢?他的威望不僅會大跌,而且還會被秦人給記恨,到時都不用想能否坐穩單于這位子,還得考慮項上這顆大好頭顱。
如果是當年那個雄心壯志的頭曼,或許會冒著風險賭一把,然而現在的頭曼已經不會這樣去賭了,所以贏不贏的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保證自己的利益。
這也是很多時候,覺得統治階層都是一群精英,接收到的信息、智謀見識都超過普通人,其等做出的決策也應該相當正確有遠見,可實際上,統治階層有時做出的決策,連普通人都能看出來很蠢。
是統治階層真的蠢嗎?當然不是,他們是人精,很聰明,只是因為他們做出某些決策看的不是整體利益,而是個人私利。
就算某個決策好,但會損害到他們私利,那麼他們也不會採用這個決策,反而會推行一個於他們有利、對朝廷壞的政策。
這也是翻閱歷史,看到許多王朝在中後期衰敗時,出現各種離譜決策的原因,朝堂諸公確實有蠢人,但不會全部都蠢。
頭曼是如此,跟隨他的眾匈奴頭領也是如此:有他們才有匈奴,而非有匈奴才有他們,匈奴是我家,匈奴有錢由我花!
三百精銳的大秦騎兵隨在王離身後,一動不動,全像是一個模子刻出,眼神冷漠地直視對面的匈奴騎士,無悲無喜無憂,只待王離號令一發,便摧毀對手。
而這對匈奴騎士來說,秦軍不動,在不斷向他們傳遞一種壓力,讓他們處在一種煎熬的心理中,尤其是想到比試前,單于和頭領們給他們說過的話,怨言在一眾匈奴騎士心中生起。
單于和頭領們是不是有病,竟然讓他們在比試中不准傷人,這還比個什麼,乾脆向秦人認輸不是更好?
而且,再看這幫秦軍的裝備,所著之甲一看就比他們更好,就算不用木製的武器,換成真傢伙,他們估計也難破開。
幸虧本次為不傷兩家和氣,箭給削了箭頭,武器換為木製,通過留下的白點計算傷亡,反而讓他們占了點優勢。
見秦軍一直不動,受無形的壓力煎熬,再加之心中的怨言不滿,匈奴騎士越發焦躁,宛如一根弓弦被不停拉,當弓弦有盡時,人亦有。
知道不能再這麼熬下去,負責指揮的匈奴將領一聲令下,三百匈奴騎兵率先發起進攻。
聽到軍令,眾匈奴騎士反而覺得解脫了,一個個跟剛出籠一樣,瘋狂馭馬前行,什麼協同,什麼配合,都不講,如果要敗,那不如早點敗,趁早擺脫。
見匈奴騎兵衝鋒過來,王離手持一桿木槍,先高高舉起,隨後重重揮下,原本立在那,不動如山的大秦鐵騎瞬間動了,化為一道洶湧的洪流向前。
無須王離多指揮,大秦騎兵自發在衝鋒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戰鬥的位置,與其他人形成協同。
戰場上最忌單打獨鬥,唯有知曉配合,同他人協同才能在存活下來的同時,取得更多戰果。
而這批匈奴騎兵顯然缺乏這些戰場經驗,一個個急吼吼地衝來,看似沖得猛、沖得快,實則不堪一擊。
見到匈奴騎兵先衝鋒,大秦鐵騎再如洪流般迎擊,頭曼和一些匈奴頭領閉上眼睛,已經敗了。
果不其然,兩支騎兵廝殺到一處,大秦騎兵先像一陣風從匈奴騎兵陣中衝過,一波便讓許多匈奴騎士被「殺」死,隨後趁匈奴騎兵還未反應過來,再度衝擊,將匈奴騎兵徹底擊潰。
雖然並不意外這個結果,但頭曼等人的心情還是有些複雜。
敗有很多原因,比如他們在其中的操作,比如這三百匈奴騎士算不上匈奴最精銳的力量,面對的卻是大秦精銳,但這敗得未免也太快了,幾乎是秦人摧枯拉朽衝垮了他們。
況且,這三百秦軍就是大秦最精銳之軍嗎?
大概不是,秦人還有更強的軍隊,那也就意味著一件事:秦人的軍事力量遠勝他們,秦人如果要出兵征伐他們,那他們只會敗。
頭曼和眾位頭領也懂秦人要借這場比試向他們傳遞一個信息:大秦不打你們,不是因為實力不夠,只是暫時沒空,要是想打,隨時可以出兵打贏你們。
所以,不要認為大秦軟弱可欺,老老實實聽從大秦的話,當好大秦的小弟,乖孩子有糖吃,若不乖,兄長也略懂一些拳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