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大秦的周邊

  第173章 大秦的周邊

  可不僅是使大秦之民不再畏天寒那麼簡單,嬴政更想到,若有此棉花製成的衣物,將更能保障大秦軍隊的戰鬥力,征戰一些秦軍以往難占領之處。

  如北方那些寒冷之地,不是他的大軍打不下,而是那裡太冷根本不好駐軍,可若得了這棉花,便可駐軍,將之納入大秦版圖中。

  日後大秦真要出海,或許也需要此物為出海人員保暖。

  無論是從民生,還是軍事等方面考慮,這棉花都必須得拿到。

  拿到應也不難,又不是要攻打占領那孔雀國,派一隊人馬過去友好交流,換點棉花回來,不難吧?

  嬴政和眾人在心中思量,李念終於講起了神洲,他先講大秦周圍的情況。

  李念看向大秦的西北方向,如今屬於東胡的那片地,腦中自然而然浮現起一句上學時讀過的話「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

  他的木棍移動到那,而見其木棍所指,眾臣更加打起精神。

  海外之地雖好,但終究太遠,可作為未來的目標,卻不能立即就行動,大秦如今這情況也撐不起海外開疆拓土,還須得先修內功。

  「此地如今為東胡、扶餘所占,除天氣比較寒冷外,亦是一塊難得的寶地,土地相當肥沃,非常適合耕種,較別處可產出更多,且種出的作物更優良。」

  「此地資源同樣非常豐富,這裡有大片山林,飛禽走獸、奇花異草不少,河中游魚可以瓢舀,做飯時野雉有時都會飛到鍋中,成群的狍子不需追趕,拿著木棒便能打到。」

  這一番話直接將此地豐饒落入了嬴政和眾人心裡。

  瓢舀的魚,棒打的狍子,這地方的資源得有多豐富啊。

  海外之地太遠,難以取到,但這東胡、扶餘就在大秦不遠,卻未必不能。

  此等寶地,小小東胡、扶餘也配擁有,當該我大秦才是!

  可就算此地很好,目前也不好去征伐東胡、扶餘,將之奪取過來開發。

  且不說大秦國內還有許多事要處理,單是天寒這問題便不好解決,燕趙之地已夠寒,此地只會更冷,還是得拿到那棉花才可。

  李念又講了許多東北的好處,將嬴政和眾人釣得心中口水直流:真乃寶地也,若能得之並開發,定會為大秦重要之地,可惜現在無法擁有。

  隨後,他將木棍移動西邊,先圈了圈如今的樓蘭等西域諸國所在。

  「這塊地方也是一塊寶地,雖雨水較少,氣候較干,但日照充足,晝夜寒熱相差大,使此地非常適合種植某些作物,養殖牛羊馬匹。此地礦藏資源豐富,石油、石涅、金、銅等藏量大,較優質。」

  這時候的樓蘭都還存在,可見新疆這片地區的條件比後世還要更好,無論是從林業,還是礦產,種植等方面。

  「大秦若想打通陸路上和冀洲(中亞)、柱洲(歐洲)的聯繫,這片地方最好控制在手,且今時大秦之北,那匈奴有崛起之相……」

  「而以匈奴的人口和物產,必不足,其必須從外獲取而得強盛,若不從我大秦獲取,定會迫使東胡、樓蘭諸國為其所用。」

  這是歷史上的事實,匈奴之所以強,能與大漢糾纏多年,便在於其從其他國家吸血補充己身。

  大漢之所以經營西域,也有這方面的原因,斬斷西域小國和匈奴的聯繫,不讓其等再給匈奴輸血。

  將木棍往下移,點著樓蘭以南、羌以西之地。

  「這片地為世界最高的一片地,稱為世界屋脊,世界最高之山也在此處。由於位置高,此地環境並不是很好,腹地常年寒冷,不適於種植,放牧尚可。」

  李念有意提到此地為世界最高、世界最高之山在此處,為的便是讓其受嬴政和眾人重視,不要讓他們覺得此地環境不好,遂想放棄。

  不說要讓大秦打下多少國土,至少要把現代的國土和某些的地方收歸回來,也算是了卻在現代的一些遺憾。

  果然,聽到這裡為世界最高之地、最高之山都在此處後,立刻引來了嬴政和眾人的極大興趣。

  其他多個世界第一,大秦目前占不了,但這世界屋脊、最高之山就在不遠處,當可得之。

  作為皇帝,對世界第一、對「最」都有著強大的執念,尤其是歷史留名的那些強勢君王!

  嬴政甚至生出了一個想法,乾脆不修那驪山陵墓了,將墳弄到這山上。

  他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皇帝,死後也要在世界最高之山上俯看整個世界。

  生出這想法後,嬴政遂出聲問道:「此山有多高?此山可有名?可能登頂?」

  李念道:「此山有兩千六百多丈高。」

  老實說,聽到才兩千六百多丈高,眾人有些失望,原以為這世界第一高山有萬丈高,站於其上可碰日月,可觸仙人呢。

  如果這位李尚書的話不假,豈不是那些傳說中萬丈高的神峰巨岳皆為虛構?

  進一步深想,傳說中的仙神也是假的?

  「此山或許在當地人中有名,但於世界卻未曾被人所知。其上覆滿冰雪,極為寒冷,且極為缺氧,以如今大秦之力,不可登其頂,李某以為縱使再過五十年,大秦也未必能有人能登。」

  嬴政心中充滿了失望,李念這話打消了他想將墳修在珠峰上的打算,這山估計在後世都是難登之處,何況此時的大秦,縱使舉大秦全國之力,也不可能在峰頂給他修一座陵墓。

  但此峰尚未有一個為世人所知之名,他倒是可親自為其賜名,日後此山之名傳於天下,作為賜名者的他亦可為世界之人知曉。

  一大臣這時問出一個問題:「既不可登其頂,李尚書又自何得知此峰高度,知曉其為世界之最?」

  李念笑道:「測量山峰高度,並不需一定要登頂此峰,只要學好算數,便可想法測出。」

  回答完這名大臣所問,李念又爆出了一個料:「此地亦為大江大河發源之地,若追溯大江大河之源,便可追至此處!」

  大江、大河指的便是長江、黃河,此時長江很長,黃河卻不黃。

  這讓眾人頗為驚異,這環境不怎麼樣的地方,卻是灌溉大秦,不知養育了多少人江河的源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