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紫宸殿密議

  第305章 紫宸殿密議

  「世民接著說。」

  聖人笑吟吟的道。

  「喏。」

  秦王接著道:「薛朗此策若是能順利施行,則於國於民皆有利也。然則,最大的問題也是施行,是否能順利施行方是考驗!」

  聖人點點頭,表示認同。

  太子道:「我所慮者便是施行!一個不好,國破家亡便在眼前。」

  父子幾個臉色都些凝重,明知道是好策略,但是,如何施行確實是個大問題。

  「父親!」

  竟是秦王與平陽公主一起開口。秦王一笑,道:「阿姐為長,阿姐先說!」

  平陽公主也不推讓,點頭向弟弟示意後,開口道:「父親,薛朗所獻三策,順序可是製鹽術在前,造紙居中,建冊最後?」

  秦王笑道:「阿姐,弟與你想到一處也。」

  看來秦王想說的與平陽公主的話差不多。

  聖人李淵隱晦的看太子一眼,臉上表情倒是看不出異樣,道:「薛朗獻策時也說此三策需先行前面兩策,最後方是建冊。」

  太子目光閃了閃,暗自咬牙,堅持道:「即便先行施行新製鹽術與造紙,於建冊來說,也無多少益處,並不足以動搖士族根本,建冊仍是危險之事。」

  秦王道:「薛朗奏疏上所寫的製鹽之法,我等皆是外行,不知是否能成功。但是,若要成功,首先,須得挑選適合的場地,之後方是試製,若是此法成,直至增多的鹽稅入國庫,我估算最快也要三年,慢則四年、五年也不一定。而造紙之法,若是先試製出紙張,應比製鹽快些,一年足矣。但若要加大規模,需要花費的時日,想來也不短。若是有此時日做緩衝,屆時天下局勢應有變化,或能施行也未可知。」

  太子搶白道:「原來二郎也無有能施行的把握。且不說別的,需要等這許多時日,若是此策能保密還好,若是泄露被世家士族知道……則後果不堪設想。」

  秦王還沒說話,御座之上的聖人李淵已然沉聲道:「左史、右史已被朕嚴厲叮囑過,如今唯有我等父子知之。」

  太子一凜,連忙道:「兒等定會嚴加保密,守口如瓶。」

  聖人點點頭,道:「即便建冊最後無有時機施行,只憑這三策,也可看出薛朗此人目光深遠,真國士也!」

  這個評價很高!

  太子默默覬眼看聖人父親一眼,不發一語。秦王滿面思索之色,道:「父親,我朝初立,天下未平,應施行輕徭薄賦之策,否則,恐動搖國本。然則因連年征戰,國庫不豐,若是製鹽之術能成,可不動搖輕徭薄賦之策便能豐盈國庫。此乃上策也!」

  聖人含笑撫須道:「對!此策最優之處在此!若是能成,何愁國庫不豐?」

  若是國庫真能增收……

  太子臉上也現出笑容來:「製鹽之術用意在此,那造紙之術又有何用意?」

  李淵不答,而是看向秦王:「二郎與建瓴可想透否?」

  秦王搖頭:「兒也想不透。」

  倒是一直寡言少語的平陽公主答道:「若是問造紙之術的用意,女兒倒是略知一二。」

  聖人道:「建瓴既然想透了,便給阿耶與你的兄弟分說一番。」

  「喏。」

  平陽公主道:「薛朗初在我府中出仕時,我看他博學多能不似常人,好奇之下曾詢問過他,他曾對我說,在他所成長之異國,不論男女,自幼進學念書,所學科目也與我大唐不同。閒談之時,他曾說到一個知識普及率的問題,進而論及世家士族為何能世代顯宦、經久不衰。」

  太子追問道:「知識普及率是何意?」

  平陽公主便把當日薛朗解釋給她的話複述了一遍,竟然一字不走,分毫不差,顯然平陽公主也是博聞強記之人。

  聖人、太子、秦王一聽便明白過來,秦王贊道:「此詞頗妙。」

  聖人道:「薛朗如何論世家士族世代顯宦一事?」

  平陽公主道:「回稟父親,薛朗曾說,知識的普及,民智的開啟,除了依靠先生傳授,最基本的乃是書籍的傳播。而書籍與知識,從漢至晉,歷經南北前隋數朝,絕大多數仍舊掌握在世家士族手中,與世家士族諸多讀書之人相比,貧寒士子有幾何?即便有幸能進學,筆墨紙硯之花費,於貧寒之家,也是大負擔。」

  這番話聽得父子仨兒齊齊眼睛一亮,秦王道:「父親,兒天策府中便有寒門士子,他們曾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讀書若要有成,便要不事生產這許多年,貧寒之家供不起。」

  平陽公主贊同道:「薛朗也是這般說,長此以往,書籍、知識便越來越多的集中於世家士族手中,寒門子弟無有求學途逕自然只能代代如此。而治國理政自然不可能找一群目不識丁之人,官員自然只能從士族中挑選,一代代官員積累下來,自然便有了累世顯宦之家,朝政便難免被世家左右。」

  說到這裡,平陽公主頓了頓,突然笑道:「說來,對此情況,薛朗有個妙喻。他把家國權力比作一張餅,薛朗說,餅子便那般大,人人都想吃,自然是分的人越少越好,人多了,分到的便少了。」

  父子仨兒聽得幾乎倒吸一口氣,聖人滿面肅容的道:「此喻頗妙,聞之有豁然開朗之感!」

  太子皺著眉,表情沉鬱:「即便已知世家士族對朝政的把持,然則朝廷需用人,寒門無人才,也唯有世家士族方有人才可用。徒呼奈何!」

  秦王滿面沉思之色,疑問道:「阿姐,薛朗可說有何策可解此局?」

  平陽公主道:「薛朗說,最直接的辦法便是加大書籍、知識的流通,降低書籍刊印成本,予民間更多求學之途徑。如此一來,時日一長,寒門出身之士子必然增多,可一改朝政被世家左右之局!」

  說到這裡,父子仨兒齊齊露出恍然之色,秦王佩服道:「原來薛朗獻上造紙術的用意在此!薛朗真國士也!」

  即便是太子,此時也不禁心服口服,頷首表示贊同秦王的話,只是,眼神卻有些晦暗不明——

  此等人才,為何竟不能為我所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