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殿下或許還能挽救一下
供詞自然是真的,沈羲和的酷刑下,除非是無知無覺的死士,否則很難經得起摧殘,從他們的由來,與何人聯絡,尋常都如何隱藏,原本是何處的人等等,事無巨細。
當然他們也不知是為陛下效命,這種事陛下是不會把自己推到明面上,這些都是沈羲和添油加醋所書,沒有證據無妨,死無對證,且這些人招供的種種線索,要推論出背後之人,也是呼之而出。
「太子妃,你可知這是挑釁君威!」蕭長風沒有料到沈羲和如此大膽,她怎麼敢,怎麼敢把人頭交給他,讓他送到陛下的面前?
「挑釁君威?」不等沈羲和開口,蕭華雍就面帶困惑之色看向沈羲和,「呦呦,你送了何物給陛下?」
說著似是不知的蕭華雍伸出手,由著天圓攙扶起來,要走向箱子去一探究竟。
沈羲和卻先他一步上前,將箱子蓋上:「不過幾顆人頭,殿下莫看,沒得嚇到殿下。」
「人頭?」蕭華雍面色微白,他又驚又急,「你……你為何要將人頭送於陛下,你……」
「殿下。」沈羲和低聲喚了他一聲,上前握住他的手,溫聲道,「這些人口口聲聲說是受皇命躥使西北將領與阿爹離心。阿爹素來終於朝廷,陛下也盛讚阿爹是肱骨之臣,定然是這些人不知被誰利用,妄圖挑撥朝廷與西北的和睦。
妾在嚴刑拷打之下,他們招認了一些子虛烏有的謬論。妾便想要將這些人送回京都,由陛下聖裁,奈何西北距京都甚遠,且這些人經過刑法,皮開肉綻,若是將完整的屍身送到京都,只怕早已腐爛不堪,面目全非,如何讓陛下深查?
左思右想,唯有這些人項上人頭完好無損,妾著人抹些香料,自然便能讓陛下看到清清楚楚的人,也便宜陛下追查,妾當真是良苦用心。」
蕭長風瞠目結舌看著沈羲和當著他的面,前後判若兩人,對著蕭華雍面上可真是溫良謙恭,一派賢妻良母的作態。
蕭華雍好似經歷過最初的驚駭,也鎮定下來,甚至仔細思慮後道:「人頭送於陛下面前到底不妥,衝撞龍顏,是為不敬。不若送到大理寺,由大理寺徹查嚴辦。」
蕭長風眼皮一跳,送到大理寺這件事情不就鬧大了?也不知沈羲和手上是否還有什麼證據,不論有沒有,一旦到了大理寺,如何都要給個交代,且這些供詞,到了大理寺,就極有可能被六部三省預覽,這一看就算沒有落到實處,大伙兒心裡也會有個定論,屆時陛下面上只怕無光。
事情鬧開,其他各地的藩鎮難免心中不會疑神疑鬼,到時候再有人趁機挑撥,指不定又鬧出什麼么蛾子。
這會兒蕭長風終於明白,沈羲和為何敢如此猖狂,甚至特意當著蕭華雍的面,原來是想要借蕭華雍之手,把這件事情鬧大。
「殿下所言極是,是妾思慮不周。」沈羲和低眉順眼道,「就依殿下所言……」
「太子妃殿下。」不等沈羲和說完,蕭長風先一步開口道,「茲事體大,不若由小王先上報陛下,由陛下聖裁。」
沈羲和為難地蹙眉:「這不好,正如太子所言,如此是對陛下不敬,我方才一時心急,又因知曉有宵小之徒,妄圖挑撥離間,故而思慮欠妥……」
「殿下。」蕭長風不想和沈羲和掰扯,沈羲和做戲的功夫真是爐火純青,他直接對蕭華雍道,「事關西北與朝廷,若不經陛下上報大理寺,實有越君之嫌。」
蕭華雍聽了也認可頷首:「你所言極是,便依你之言。」
「殿下……」
「呦呦,此事我覺著巽王提議更為妥當。」蕭華雍反握住沈羲和的手柔聲勸道。
沈羲和目光涼涼掃過蕭長風,扯出一抹笑:「既然殿下認為妥當,那必是妥當。」
蕭華雍一臉無奈而又寵溺地拉著沈羲和往內:「此事兒,我與陛下定會給你一個交代……」
走到隔斷的屏風前,蕭華雍還不忘側首給蕭長風一個眼神,示意他離開。
蕭長風迅速命人抬起箱子,就大步離去,蕭華雍哄沈羲和的聲音漸行漸遠。
「滿意了?」等蕭長風離去之後,沈羲和支開了窗戶,看著對方消失的方向,蕭華雍站在她的身後低聲笑問。
「滿意。」沈羲和唇角微揚。
她就是要把人頭送到祐寧帝的面前,就是要將祐寧帝氣到吐血,就是要讓祐寧帝清清楚楚知曉她是在挑釁,卻也奈何不了她!
拉著蕭華雍在蕭長風的面前做戲,是因為蕭長風是祐寧帝的心腹,她要在蕭長風的面前,給蕭華雍樹立一個寵愛太子妃,卻又保留一絲清醒,貌似還能挽救一番的形象。
就看蕭長風和陛下上不上當,會不會試圖來拯救一下蕭華雍,企圖將蕭華雍拉出她這個工於心計的妖女之蠱惑,若是來了……
沈羲和轉頭看一眼蕭華雍,笑得意味深長,那可就有好戲看咯。
知她心中所想,屈指颳了刮她的鼻尖:「陛下哪有這般好糊弄,便當真要試圖借我之手,對付你與岳父,也定然防著我。」
「防著你?陛下能防得了你?」沈羲和輕輕一笑,「論心機,何人是殿下的對手?」
尤其是這一次西北之行,更是深刻地讓沈羲和體會到蕭華雍布局之精妙與深遠。
「原來我在呦呦心中,竟然是無敵之人。」蕭華雍十分愉悅。
相較於夫妻兩的愉悅,祐寧帝接到蕭長風送過去的人頭,哪怕他只看了蕭長風的傳信,並未真的看到人頭送到御案,也當真是氣得面色鐵青。
原本還以為殘留了幾個人,沒有想到這麼快就被沈羲和給察覺,甚至連根拔除,一網打盡!
更加篤定了西北這番翻天覆地的變故,都是他們父子三人籌謀已久,一邊是沈羲和送來的人頭,一邊是沈雲安送來與突厥的盟書,兩相夾擊,祐寧帝顱內一陣鈍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