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人類去往最遠的地方,是新城帶著洛牧斯三號所去到的麥拉尼星,和太陽的距離為兩百億公里,也是人類第一次踏足柯伊伯帶,若非洛牧斯三號除新城之外的船員都犧牲了,那這絕對是值得全人類大肆慶賀的天文盛事。
可是人類這次歷史性的遠足,距離包裹著太陽系的球體雲團——奧爾特雲,還有著一千八百億公里之遙呢,也就是說人類才走出百分之一的距離。
而奧爾特雲的體積更加的龐大,半徑達到了一光年之巨,也就是九萬四千多億公里。
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是使用新麥克斯動力系統的勝利神鷹,最高速度達到了光速的十二分之五,也就是說勝利神鷹從地球出發,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持續飛行八年之久,才能飛出奧爾特雲。
這還是要在能量無限且零件不損耗、機體不出問題的情況下才能做到,實際上勝利神鷹的新麥克斯發動機,目前可持續運轉時間別說八年了,八個小時都做不到。
而衝出奧爾特雲,就進入到『本星際雲』了,其大小約為三十光年,也就是說勝利神鷹從1777年開始用最快的速度一直飛到今天才能飛出『本星際雲』,然後就進入到了『本星系泡』。
而『本星系泡』橫跨三百光年的距離,勝利神鷹要從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也就是公元前四百年出發,一直用最快速度飛到今天,才能衝出『本星系泡』,進入到直徑超過三千光年古爾德帶,想要橫跨古爾德帶,勝利神鷹需要連續不斷的飛行兩萬四千年。
而古爾德帶只是獵戶座旋臂的一小部份,因為獵戶座旋臂有著至少兩萬六千光年的龐大,要勝利神鷹連續飛行至少二十萬八千年;
可獵戶座旋臂只是銀河系其中一條小小的旋臂罷了,銀河系直徑足有二十萬光年之廣,勝利神鷹需要一百六十萬年才能從銀河系一端飛到另一端。
而銀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覆蓋範圍為一千萬光年,勝利神鷹要從恐龍時代開始飛行,持續八千萬年之久,才能飛躍本星系群。
包含本星系群的室女座星系團則更加的龐大,直徑超過了一億光年,想要橫跨它,需要勝利神鷹飛行八億年,那時候的地球,生命才進入到多細胞階段。
而由室女座星系團、長蛇座星系團、半人馬座星系團等多個星系團組成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直徑超過了五億光年。
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數字呢,就拿銀河系來說吧,這樣的星系在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里,超過了十萬個,而一個銀河系就有著數千億顆恆星,整個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內的恆星總數達到了數億億的恐怖。
這都不是窮盡恆河沙的程度了,而要窮盡恆河裡的大腸桿菌才能進行計數。
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就是宇宙最大的結構了嗎?
當然不是,因為人類在幾年前才發現了一個直徑超過一百億光年、寬度超過七十億光年、厚度也達到十億光年的巨大超結構——武仙-北冕座長城。
其中的星系根本數也數不清,因為目前的數據並不是武仙-北冕座長城最終大小,而是人類的觀測極限。
由此可見,銀河系所在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自然也被某個類似武仙-北冕座長城的巨大超結構包含在裡面,只不過身在其中而難以觀測罷了,甚至武仙-北冕座長城之上,還有著更加龐大的宇宙結構體,只不過是尚未被人類發現罷了。
畢竟之前人類的宇宙學還認為宇宙的極限是十二億光年呢,而在發現武仙-北冕座長城之前,還認為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是最大的呢。
而人類目前可觀測宇宙的範圍是四百六十億光年,就發現了橫跨一百億光年範圍的武仙-北冕座長城,隨著科技的進步,觀測到的宇宙範圍再大一些後,絕對會發現更加龐大的宇宙結構體。
這就是人類對宇宙的探索,猶如盲人摸象,只能知道摸到的部分,其他地方一無所知,甚至猜都不知道該怎麼去猜,想都不知道該怎麼去想。
就像組成人體的是細胞,組成細胞的是分子,組成分子的是原子,原子裡面有中子,中子切割成質子,質子包含著電子,電子裡面是夸克。
如果說宇宙是一個人的話,那地球就相當於小小的一個夸克,甚至說不定連夸克都不如,在這樣的一顆星球上,再怎麼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乃至殺的血流成河,成為最終的優勝者,也只是小到用最先進的顯微鏡都看不到的夸克上的霸主,更別說還是多到數也數不清的夸克中的一個。
相比宇宙之浩渺、時空之無限,人類算什麼、地球算什麼,不過都是螞蟻塵埃罷了。
千葉誠在望著星空發呆,想到的是無限的宇宙、想到的是無限的時空,八九十億人擠在這顆小小的星球上,多少人終其一生都在為一間房夜以繼日的任勞任怨,即便仰望星空,也只能感慨一番宇宙廣闊,然後就只能無可奈何的繼續俯首當牛馬。
可是自己現在有能力去往那廣闊的宇宙,去見識地球上的人類,窮盡一生都觀測不到的奇景,去看看南門二的三合星是不是真的無解,去看看銀心的超新星遺蹟和超大質量黑洞吞噬星體的壯觀,還有
那麼多的星球、如此多的時空,又何必非要擠在小小的地球上呢。
只是一個地球,就有這麼多的壯美,宇宙這麼的廣闊,又該有多少想像不到的奇景呢?
聽著千葉誠講述著有關對宇宙的暢想,瑪雅也不禁跟著產生了暢想,腦海里浮現出的是從電視、網絡上看到的那些有關宇宙的影像和圖片。
一張小小的黑洞照片,就能引發了世界範圍內的狂歡,全人類共賀進步,可要是有機會親眼目睹黑洞的真容,看一看吸積盤的耀眼,哪怕下一秒就會被黑洞所吞噬,也會有很多人趨之若鶩。
尤其是那些畢生都在致力於研究宇宙的科學家們,他們的思維在宇宙中遨遊,可自身卻只能在地球,用各種望遠鏡,看長期曝光的照片,通過分析這些來自遙遠過去的星光,來認識這個宇宙。
如果能親眼目睹這些遙遠星系如今的模樣,還有隻存在於理論中甚至想像中的天體,比如宇宙中大部分恆星最後的歸宿即徹底冷卻下來的白矮星——黑矮星、被認為是宇宙大爆炸後的第一代恆星——暗物質星、比黑洞更加極端的超引力天體——玻色子星、介於中子星和黑洞之間的過渡性天體——夸克星等等。
這些中的任何一個單獨拎出來,都能夠讓畢生都在致力於研究宇宙的科學家們朝聞道夕死可矣。
人類的想像力再怎麼豐富,也比不過宇宙的神奇。
只不過人類短時間內並沒有能力去往宇宙深處,連離開太陽系都需要專業的太空人。
但是千葉誠卻不會被科技的不足所束縛,能夠輕鬆的去到更遠的地方,用親眼見證這個宇宙的神奇,去欣賞下宇宙的奇觀,找一找宇宙有沒有邊緣。(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