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各方局勢
1678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歐洲的領土和附庸國統治被太平軍打的徹底崩盤,十幾萬主力覆滅之際,歐洲國家也發生了極大的變故。💝✋ ❻➈ᔕ𝒽𝓊𝐱.Ćⓞm ♜🎯
十個師團的太平軍在橫掃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歐洲部分,以及跟十幾萬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主力決戰取勝後,只剩下了3個師團,讓反漢同盟再次看到了希望。
當然,這個希望不是反攻太平天國,推翻洪天成,已經見識過漢陽造步槍厲害的反漢同盟各國首腦很清楚,哪怕太平軍只有三個師團,也不是他們現在能攻破的。
太平軍的三個師團攻城伐地自然是不夠消耗,但用來守衛本土卻綽綽有餘。
畢竟在野戰中,配裝了漢陽造步槍的太平軍完全可以以一打十,現在反漢同盟根本拿不出十倍的兵力,那些僅僅只是會開槍的民兵和整編的游擊隊,更是無法對抗太平軍。
反漢同盟慶幸的只是他們終於可以緩口氣休整了。
太平軍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歐陸的大軍橫掃一空後,洪天成帶著剩餘的三個主力師團回到了太平天國,順道將崩盤的哥薩克聯合酋長國土地吞併入太平天國本土。
沒有了那位系統英雄的控制,哥薩克成建制的軍隊也被打崩,哥薩克聯合酋長國自然也沒有存在的必要。
直到太平軍對哥薩克聯合酋長國動手的那一刻,剩餘的哥薩克首領們才醒悟過來,他們只是被洪天成當成一把好用的刀子而已,當這把刀子斷折以後,主人就會嫌棄的扔掉。
有意思的是,太平軍吞併哥薩克聯合酋長國領土時,還跟攻進來的少量克里米亞汗國的部隊打了一仗,結果不言而喻,克里米亞汗國一戰過後夾著尾巴退出了哥薩克聯合酋長國境內……
至此,洪天成一股腦將太平天國的邊境線擴充到了扎波羅熱地區,並對這片地區不服管教的哥薩克戰士進行了血腥鎮壓。
信奉弱肉強食的哥薩克人沒用多久,就被太平軍打的服服帖帖,比起擁有火炮和大量火槍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反漢同盟,哥薩克人在太平軍面前如同孩子一般脆弱,讓人聞風喪膽的哥薩克騎兵連太平軍的步槍火力線都沖不破……
當然,這也與哥薩克人兵力大損,騎兵稀少有很大關係。
洪天成對哥薩克聯合酋長國的占領只是收拾殘局而已。
吞併了哥薩克聯合酋長國後,整個東歐和北歐徹底被俄羅斯帝國和太平天國所瓜分,中歐地區則成為反漢同盟和太平天國的戰略緩衝地帶。
中歐的德意志共和國雖然完成了統一,但中歐經歷了太平軍和奧斯曼土耳其人的雙重屠戮後,人口凋零,到處都是殘桓斷壁,戰爭已經將中歐打成了一片廢墟,要人沒人要武器沒武器……
德意志共和國甚至連荷蘭王國和比利時王國都比不上,在這兩國聯合出手後,不得不將萊茵河畔一些領土割讓給兩國,才使得中歐免於戰亂。
同樣的道理,之前因為投降太平天國,實力未損的丹麥王國,也從德意志共和國身上颳了一層肉下來,將邊境線擴充到了漢堡地區。
不過,即便德意志共和國面對這三國都採取了妥協的政策,仍然在這場戰事中獲得了豐厚的領土回報。
可以說,曾經的中歐霸主神聖羅馬帝國的遺產,被德意志共和國,荷蘭王國與比利時王國三國瓜分掉了,其中德意志共和國占據了八成的領土,荷蘭王國和比利時王國只是分別占據了一成而已……
德意志共和國將邊境線一直擴充到了奧地利的維也納,甚至還在攻略人口被屠殺差不多的匈牙利地區,領土擴充的跟武裝行軍一般……
正因如此,德意志共和國才與荷蘭王國跟比利時王國,甚至是丹麥王國達成了領土換和平的協議。
只是,德意志共和國占領的土地雖多,但絕大多數都是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屠戮過的土地,人口十分稀少,並遺留了不少信仰真主的民眾,生產力被破壞殆盡。
但割讓給荷蘭王國與比利時王國的土地受到戰亂波及較小,人口和戰前相比沒有減少太多。
除了中歐領土變更極大外,義大利王國可以說是意氣風發,他們不光在實際上脫離了太平天國的掌控,並且統一了整個義大利半島,連西西里島都在義大利王國的強勢下,同意與義大利王國合併!
義大利王國接受了太平軍遺留的所有地盤,北面的領土一直擴充到威尼斯,西面則擴充到法蘭西邊境線,義大利王國甚至還打算對實力受損嚴重的瑞士王國動手,理所當然的,兵力占據優勢的義大利軍隊不到一個月就被瑞士人從國土裡趕了出來……
當然,這點小小的失敗並不妨礙義大利王室將自己的豐功偉績銘刻在史書上。
法蘭西王國境內在太平軍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退走後,三國鼎立的局面迅速崩塌,林登萬領導的法蘭西本土力量根本無法跟反漢同盟對抗,他只是利用太平軍的威懾力,咬准了反漢同盟不敢在太平軍的刺刀下發動內戰而已。
但當太平軍離開後,一切都變得不同了,賈伯斯特改名換姓的林登萬,政治層面的經驗那是無比豐厚,如何看不出來自己的危險處境?
背後有英國人支持的法蘭西自由派和背後有西班牙王國支持的法蘭西波旁王朝,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沒有太平軍插手的法蘭西內戰中失敗,他們甚至還會因為反漢同盟保持克制。
但林登萬算個什麼東西?
在反漢同盟高層眼裡,林登萬不過是一個有點能力外加運氣較好的野心家而已,靠著收編法蘭西憤青和游擊隊,趁著太平軍撤離時,占領了大量無主的城市,真要打起來,分分鐘車飛林登萬!
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的林登萬,十分順服的給自己找了一個靠山。
他投靠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自由派一個是波旁王朝,在二選一的境況下,林登萬選擇靠上英國人的大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