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動盪奧斯曼,暴躁巴爾幹
1876年2月中旬,西班牙內閣政府表決通過的小學義務教育發展計劃正式對外公開,並且開始執行。
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轟動,並且引發了西班牙國內大量民眾的關注。
根據政府的文件和公告,這次以小學為主的義務教育將完全免除學費和學雜費,並且向小學在校學生提供免費的一日三餐。
政府在公告中還特意提到了一日三餐均由王室出資提供,這也讓民眾之間爆發了感激王室和讚譽卡洛的熱潮。
民眾們最關心的還是他們的實際利益。王室如果出資提供在校學生的一日三餐,這也代表著西班牙民眾不用為自己的子女再負擔在校的伙食費用。
一天的飯錢可能只是一筆小開支,但要是放眼整年甚至整個小學階段的六年,那可絕對不是一筆小開支。
對於西班牙的普通家庭來說,少一個人的一日三餐,就要少一大筆開支。這筆開支如果用到其他地方,則能夠有效改善所有家庭成員的生活質量。
卡洛當然也在時刻關注著西班牙的輿論情況。在得知民眾紛紛對王室和自己感恩戴德之後,卡洛就已經明白他的這步棋下對了。
民眾對王室越感激,王室的地位自然也就越穩固。這不僅關乎到卡洛,同樣還關乎到以後的所有君主。
西班牙王室的地位越穩固,未來繼任的國王也就越不用擔心自己的王位。否則,任何一個小意外都有可能導致王位的顛覆,這也會讓卡洛的辛苦布局付之東流。
在對外公布小學義務教育發展計劃之後,教育部門就已經開始在馬德里大區和加泰隆尼亞大區改建小學的計劃。
馬德里大區和加泰隆尼亞大區擁有西班牙最大的兩座城市馬德里和巴塞隆納,這也是這兩個大區成為義務教育試點的地方。
但也正因為如此,馬德里和加泰隆尼亞的人口並不少,加起來超過200萬人。
如何順利的推進義務教育的運行,並且在義務教育推行的過程中解決所有問題,這是教育部門需要時刻關注的。
要是在義務教育試點推行的過程中發生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將會影響義務教育在全國的推行。
不只是教育部門對馬德里和加泰隆尼亞的義務教育試點非常關注,民眾們對此也相當關注。
雖然馬德里和巴塞隆納都擁有大量的工人,但這個時代的普通工人收入並沒有那麼高。完全免除學費和學雜費的義務教育,這對於西班牙的工人和農民階級來說,擁有極高的吸引力。
兩個試點地區的義務教育推廣,由教育部門和馬德里及加泰隆尼亞的大區政府互相合作。
卡洛也特意囑咐過教育大臣傑拉德威爾遜和副首相卡諾瓦斯,要求政府在小學改建工作當中嚴格把控建築質量,杜絕任何危樓再利用的現象。
一旦發現有任何危樓再利用或者豆腐渣工程的現象,以及在義務教育推廣過程當中出現任何貪污腐敗的現象,內閣政府和上議院將以最快的速度嚴肅處理,並且追責涉及以上事件的所有官員。
傑拉德威爾遜和卡諾瓦斯伯爵自然不會把卡洛這次的吩咐當做一次普通的談話。從卡洛的面部表情也能看出,在說出一旦發生就即刻從重處理之時,卡洛的態度絕對是認真的。
兩人可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大意,不僅多次囑咐手底下的官員嚴格把控改建和新修建的小學質量,並且還親自前往改建現場進行監督,確保不會出現任何的質量問題。
但凡出現以上任何事件,就算原因和他們無關,他們肯定也是要背負一定的責任的。
更重要的是,在卡洛已經提前吩咐的情況下還出現意外,這會讓他們失去卡洛的信任。
在現有西班牙內閣政府的體制下失去卡洛的信任代表著什麼,其實已經不用多說了。
哪怕身為副首相的卡諾瓦斯已經是妥妥的下一任首相人選,但要是他因為小學建築質量問題失去卡洛的信任的話,恐怕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會煙消雲散。
在普里莫首相不出,塞拉諾大公不站出來反對卡洛的前提下,目前的西班牙政府就是由卡洛一個人說了算。
卡洛已經在民間具備了極高的聲望,這也是卡洛通過上下兩院把控政府的底氣。別說是羽翼未豐的卡諾瓦斯伯爵了,就算是普里莫首相重新步入政壇,也不一定能和卡洛抗衡。
當然,這是在只涉及政治鬥爭的情況下。要是鬥爭激烈引發了軍隊的調動,那就會演變成新一次的西班牙內戰,結局自然也就不好說了。
教育部門的動作很快,僅用了三個月出頭的時間,改建完成的小學數量就已經達到了十幾所。
當然,所謂的改建流程其實非常簡單。
第一步就是挑選適合作為小學校區的建築,第二步就是完成清掃並且分隔出一個個教室和宿舍。
期間最大的動作就是把破損的窗戶和門重新修補,這也是改建小學速度如此之快的原因。
甚至這三個月的時間有一半用在了尋找建築方面,真正的改造工作只用了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
按照目前的進度來看,在今年九月之前,兩個大區有希望改建出超過60所小學,義務教育也可以在兩個大區正式啟動。
60所小學肯定是不夠的,但前期學生們擠一擠也不是不行。在學校不夠的情況下,也可以優先招收6到12歲的適齡兒童。
等到學校數量足夠之後,再可以將招生範圍開放至所有年齡段。
是的,西班牙的小學義務教育將會開放至所有年齡段,哪怕是成年人也可以參加小學義務教育。
但為了公平,同樣也是為了6到12歲真正年齡的小學生健康的發展,這些年齡較大的「小學生」並不會和12歲以下的小學生處於同一所學校。
畢竟6到12歲的真正小學生和十幾二十歲的青年相比,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獎學金的競爭肯定會陷入劣勢。
在教育發展的同時,1876年5月,歐洲的局勢也有了稍微的變化。
倒不是歐洲列強,而是曾經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奧斯曼帝國國內的變動。
因為奧斯曼帝國橫跨歐亞非三洲,又掌控著歐洲極其重要的海峽君士坦丁堡海峽,因此奧斯曼帝國的變動引起了歐洲各國的密切關注,又以英國,奧匈帝國和俄國最為甚之。
其實也很好理解。奧匈帝國和俄國對巴爾幹半島有著各國皆知的野心,而巴爾幹半島的主人正是奧斯曼帝國。
英國人對君士坦丁堡海峽周邊的局勢也相當關注,畢竟歐洲攪屎棍的名號不是白叫的。
奧斯曼帝國局勢的變動源自帝國的衰弱。這個曾經橫跨三洲不可一世的龐大帝國,目前早已變成了腐朽孱弱的老者。
帝國雖然還維持著最後一口氣,但也就只是吊著一口氣而已。相較於歐洲傳統列強來說,奧斯曼帝國如同一塊帶分割的肥肉,還是毛都被剃乾淨的肥肉,根本不扎嘴。
早在去年年底,因為小亞細亞半島的中部和北部地區發生大饑荒的原因,就引起了整個奧斯曼帝國的混亂。
但歐洲各國只是密切關注奧斯曼帝國的局勢,彼此之間又呈互相鉗制之勢,沒有任何一個列強有信心在其他列強關注之下干涉奧斯曼帝國的局勢。
但自從今年五月起,奧斯曼帝國的局勢再次迎來了變動。
時任奧斯曼蘇丹的阿卜杜阿齊茲被以米德哈特為首的奧斯曼帝國有識之士廢黜,改立穆拉德五世為奧斯曼蘇丹。
這原本只是奧斯曼帝國內部的一次權力更迭,按理來說不會引發局勢的變動。
奧斯曼民眾所希望的是一位能帶來新的憲法的蘇丹,讓奧斯曼帝國走向君主立憲制,變得更加民主,並且推動改革,使國家走向復興和強大。
按道理來說,穆拉德五世受法國的影響極深,是有希望完成上述步驟的。
但偏偏穆拉德五世對奧斯曼帝國北邊的鄰居沙俄帝國並不感冒,甚至非常敵視。
一位敵是沙俄帝國的奧斯曼蘇丹,這自然引起了俄國人的關注和不滿。沙俄帝國早就想掌控君士坦丁堡海峽來控制黑海艦隊前往地中海的出海口,自然對奧斯曼帝國的混亂幸災樂禍,甚至巴不得奧斯曼帝國越來越亂。
一位敵視沙俄帝國的奧斯曼蘇丹明顯是很好的藉口,這也讓沙俄帝國在外交方面更加積極的介入奧斯曼帝國的事務,比如支持同為斯拉夫兄弟的塞爾維亞獨立。
奧斯曼帝國的混亂並不只俄國在關注,英國和奧匈帝國同樣也在關注。
俄國毫不掩飾的介入巴爾幹的事務,這讓同樣對巴爾幹相當渴望的奧匈帝國十分不滿,並且表達了與沙俄完全相反的態度,那就是更支持巴爾幹保持現狀,畢竟一個腐朽的奧斯曼帝國更加利於奧匈帝國滲透巴爾幹。
其實早在去年下旬,俄國外交大臣戈爾查科夫就和奧匈帝國展開了秘密商談,商討關於俄奧兩國共同向奧斯曼帝國施壓,迫使其允許起義頻發的黑塞哥維那和波士尼亞二省實現自治。
奧匈帝國自然明白俄國的打算,因此沒有同意俄國外交大臣的提議。
眼下俄國人大力支持巴爾幹半島各民族的起義,自然引起了奧匈帝國的忌憚和防備。
奧匈帝國最強大的盟友是德國,但德俄奧三國又處於三皇同盟的狀態。德國在此方面的外交態度很是模糊,既不支持俄國介入奧斯曼帝國,又不支持奧匈帝國維持原狀,處於一種比較中立的態度。
奧匈帝國只能轉而將自己的目光放在另一個盟友的身上,那就是已經初步實現改革的西班牙。
雖然西班牙也是一個極度衰弱的帝國,但目前的改革已經讓西班牙回血,稱一句歐洲強國並不為過。
在德國並不直接支持奧匈帝國的情況下,奧匈帝國最能靠得住的盟友也就只有西班牙了。
當然,奧匈帝國維持巴爾幹現狀的希望肯定不會只放在西班牙的身上。最主要的還是一點,那就是英國人並不願意看到俄國在巴爾幹半島擴張勢力範圍,更不願意看到俄國人掌控君士坦丁堡和海峽。
在奧匈帝國的外交大使聯繫西班牙政府之後,內閣又緊急召開了會議,並且邀請卡洛參加。
對於這段歷史,卡洛也是有所耳聞的。最終俄國和奧斯曼帝國還是爆發了一場戰爭,歷史上被稱作第十次俄土戰爭。
歷史上的第十次俄土戰爭以俄國的勝利為結局,但戰果卻被英奧俄三國共同瓜分。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戰爭讓奧匈帝國獲得了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這也變相的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畢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非常著名,那就是皇儲斐迪南在塞拉耶佛被刺殺。塞拉耶佛是波士尼亞的一座城市,而皇儲斐迪南被刺殺的原因,則源自於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關于波赫兩個省份之間的衝突。
奧匈帝國方面希望西班牙履行盟約,在外交方面給予支持,確保奧匈帝國有足夠的底氣反對俄國對巴爾幹半島局勢的強行干涉。
卡洛熟知這段歷史的發展,自然也明白奧匈帝國是沒有參與這場戰爭的。只是在外交層面支持奧匈帝國,對西班牙來說是沒有任何損失的。
雖然這會得罪俄國,但俄國在歐洲的最東邊,西班牙在歐洲的最西邊,兩國之間也沒有任何利益瓜葛,得罪了也就得罪了。
更何況沙俄帝國的壽命也不長了。奧斯曼帝國是一個腐朽的古老帝國,沙俄帝國又何嘗不是呢?
並不徹底的改革給沙俄續了一口氣,但這口氣能維持多長的時間,卡洛心中是十分清楚的。
別看歐洲五大傳統列強表面數據十分誇張,實際真正強大的國家就只有三個,那就是英法德。
英法德在工業和經濟方面均碾壓俄奧兩國,也是目前世界前三的強大列強。
俄國打贏了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戰爭,但最終卻不得不向奧匈帝國以及英國退讓,根本原因正是因為俄國的衰弱和英國的強大。
要是巴爾幹半島的爭端只有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和俄國參與的話,俄國甚至有信心在打贏奧斯曼帝國之後和奧匈帝國開戰,完全掌控巴爾幹半島的局勢。
但可惜,奧匈帝國背後站著德國,奧斯曼帝國背後又站著英國。俄國想要完全掌控巴爾幹半島極其困難,正如同現在的西班牙想要掌控直布羅陀一樣。
經過內閣會議討論之後,西班牙政府正式給出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同意在外交層面支持奧匈帝國,支持列強不干涉巴爾幹半島的局勢。
得到西班牙政府的支持之後,奧匈帝國政府總算是鬆了一口氣。雖然西班牙比不上歐洲五大傳統列強,但在歐洲也絕對是強國。
西班牙的外交支持對奧匈帝國來說還是很重要的,相信也能讓俄國在對巴爾幹半島進行謀劃的時候,更加慎重的考慮一些問題。
在奧匈帝國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卡洛已經在讓軍工廠準備生產一批新的武器裝備和火炮炮彈了。
第十次俄土戰爭的規模相當龐大,雙方動用的軍隊人數超過百萬人,火炮數量超過4000門。
在這場戰爭中,雙方出現了大兵團的較量,裝備了有膛線的槍炮,並且利用了鐵路和戰地電報進行通訊。
這也讓戰場的規模變得更加龐大,戰爭方式也較之前的戰場有所變化。這場戰爭的戰鬥以及寬的正面較量和較大的縱深為特點,是值得西班牙軍隊學習的。
而交戰雙方也必定會需要大量的武器裝備,對於西班牙的軍火工廠來說,這是一次潛在的出口軍火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