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知道,鎮北軍自建立以來,從前朝大康到現在的大寧,都是傷亡率最高的軍隊。♝☝ 69ѕ𝔥𝓤Ж.ςⓄⓜ 🐒🍟
曾鎮守北方,他們面對的最兇殘的蠻族……而就是這樣一支英雄之師,卻受隆景帝迫害,十萬英魂永留蠻荒。
此後,鎮北軍便難以保持滿編三十萬,到大戰之前,也不過近二十萬。
兵費支出不管有多麼困難,總會預留而出,可到如今,卻難以保持滿編,並非國家無力負擔,而是培養精騎太過困難。
新征騎兵只是預備役,還要經過嚴訓歷練,才能加入。
此戰之後,經統計鎮北軍傷亡已達近七萬,至今所剩不過十萬有餘,若再除去退役,能戰者最多十萬。
號稱三十萬的鎮北軍卻再難回巔峰。
關寧痛心疾首。
可鎮北軍從無怨言,前赴後繼,他刀鋒所指,即衝鋒之向……
再表敬意。
關寧繼續前行,是排成一個個方陣的征伐軍,也是原戍邊一軍。
他們的番號並不顯眼,可以說是隨意,卻完全顯出了他們的職責。
和平戍邊,戰時征伐。
新朝初建,關寧整合起義軍,地方軍及前朝大寧軍隊,共同組建戍邊軍,又分為一軍和二軍。
那時,魏梁二國虎視眈眈,企圖吞併大寧,他們戍邊守國,每有戰事皆為主力!
他們的功績不可磨滅,是一支英雄之師!
「戰!」
在關寧走過時,統兵將領大喝。
「戰!」
隨之所有將士齊聲大喝,聲震雲霄,此為檢閱,而非演武,卻也能看出精氣崩發,實乃大寧悍卒。
征伐軍皆為步兵,準確的說的混合步兵,有弓箭手,大刀手,長槍兵,盾兵,戰車營,器械營等,作戰時多兵種搭配。
關寧一一閱示。
而到最後一個方陣,他驀然停駐!
他們都是傷殘將士!
在戰場上,會出現很大傷亡,有傷者嚴重不可治,也有因傷而殘者。
四肢不全,傷眼缺耳。
這些人都已失去戰鬥能力,甚至都失去自理能力。
可他們依舊傲然而立,昂首挺胸,他們好似並未傷殘,一如以往。
關寧明白了。
是他們的精神,是他們永存不散的軍魂!
身為一國之君,已很少有什麼事能讓關寧動容,可現在他卻泛紅了眼眶。
他突然想起一句話,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斃於風雪。
這些傷殘將士,退役兵卒。
他們離開軍隊又能做什麼呢?
他們已經殘疾,有很多連自理能力都沒有,又能如何?
國家不能不管他們!
他做了一個決定。
在複雜的心緒中,這場檢閱結束。
軍隊有序散去歸營,在眾將陪同簇擁下,關寧進了綏遠城……
永寧皇后她們並未顯身,這種肅穆場合,並不適出現。
她們在為將士們準備一個大驚喜。
關寧已經下馬。
郝倉在身邊陪同,介紹著這裡事務詳情。
「綏遠城是遼慶行省首府所在,也是最大的城池,其中所居梁民約有三十餘萬……」
「這還是受戰爭影響,遷移流亡者也不少……城東有一條名為子母河的河流穿過,養育兩邊綠洲,自我軍進駐,便開始安排屯田,到今年秋田,應該就有收成。」
關寧點了點頭。
去年運送而來的軍需中,便有許多種子,他已知曉軍隊在此屯田。
這也是多年下來養成。
曾經戍邊軍駐守在懷源二州,皆有屯田,這也緩解了朝廷壓力。
郝倉已成習慣,仗打到哪,就把地種到哪,軍中將士能文能武,不止打仗厲害,種地也是一把好手。
在軍中有專職田人,就是指導耕種。
郝倉還創造性的在軍中實施分田到人,分田到營,還劃分歸屬……
正是因為屯田才能極大緩解朝廷軍需壓力。
聽著郝倉細說,關寧笑著道:「你也不容易,兩軍統帥又操持著政務……」
他對郝倉很滿意,軍政兩手抓且都很細緻。
「為陛下分憂!」
軍士在兩邊迎立,外圍是梁民百姓也翹首圍觀,看得出來他們很是隨意,並沒有懼怕的樣子。
「軍民相處很融洽啊。」
關寧開口道:「朕聽聞朱楨在搞利用民心那一套,還效仿我大寧講讀人,把朕說成是一個殺人如麻的屠夫,還說大寧軍隊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事實勝於雄辯。」
郝倉沉聲道:「我大寧軍隊嚴守軍紀,不擾民,不侵民,不搶民,同時還拿出軍需幫扶流民,救助難民,這些義舉善舉,人人有目共睹!」
「或許在梁國其他地域是那般,但在我軍攻占區域,絕不是那樣。」
關寧不可置否。
他又問道:「施以善舉,幫扶梁民,軍中可有反對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