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朝臣記錄過,自新朝建立至今十六個年頭,陛下就從未踏踏實實在上京待過一年,幾乎每年都要外出。→
不過也因此,陛下才深知百姓疾苦。
外巡外巡,體察民情。
居廟堂之高而憂其民,這句話無錯,卻不實。
縣令都不知百姓疾苦,更不用說居於廟堂的高官。
受這種風氣影響,而今朝廷官員遴選已新增標準,必須要有地方從政經歷。
官場升遷體系更為成熟,向原先的翰林院出來直入內閣的情況根本不可能。
即使是內閣大臣也要經常外巡到貧窮苦寒之地。
這都是陛下帶出來的。
大寧皇帝想去哪就去哪,誰也攔不住,更何況這次還有要事。
戰事已經結束了,但前線將士並未撤回,而是轉為就地駐守,他們要守住已占領的土地。
持續五年的戰爭,將士們已是身心疲憊,思鄉念親,卻在外而不能回。
陛下親自前往慰問授封,也是安撫人心之舉……
還有很多朝臣猜測,陛下立儲君,就是為了以後方便外出。
上京城可束縛不了陛下的心。
監國的權力很大。
軍機要事,調動大軍剿匪平叛事,死刑複查事,除了這三樣,其餘之事,皆由監國處置。
朝議結束,太子弘昭就來了御書房。
「走,朕帶你去轉一轉。」
關寧開口道:「早前你也有接觸政務,卻只是旁觀者,而今你是主事者,情形自然不同。」
「兒臣不敢忘卻父皇教導。」
「在你這個年紀,父皇剛來了上京城,那時只是落魄世子,是何等兇險……」
關寧看著弘昭也不免生出些感慨。
「父皇過了歲日就要離開,你母后,你二娘她們都要離開,你為監國,這個國家可就交給你了!」
「父皇要教導你一言。」
關弘昭腰板挺直。
「無論是儲君也好,還是將來做了皇帝也罷,都要以天下百姓為重,權利是公器,不是一家一人的東西,父皇這一生所造殺戮太多……這也是父皇的庶民,父皇希望你能成為一個仁君!」
關弘昭並未回話,陷入沉思。
乘坐車駕出了皇宮,又出了京城,又到京郊,進了山林。
關弘昭不敢多問,只是跟隨著,這來的地方是東山,也是前朝皇陵所在之地。
東山產煤,新朝初建,上京城的權貴勢要之家占據東山,私採煤炭,草菅人命。
當時就連關寧的母族楊家也有多人參與,關寧大義滅親,在當時搞的很轟動。
在那之後,東山就成了禁地。
都說這是大寧皇帝的仁義之處,沒有在隆景帝頭上動土。
這話讓關寧很慚愧,他在隆景帝頭上動土了,還讓隆景帝睡的不安生……
隨著深入,戒備也逐漸嚴格。
關弘昭眼中的驚色也越來越濃,他大概知道,父親要帶他來的是什麼地方了。
「這是火器營駐地?」
他還是忍不住問出。
「對。」
得到肯定的答覆,關弘昭才是恍然大悟道:「難怪上京百姓說能聽到城外轟鳴,來源是在這裡。」
火器營的存在並不是秘密,但從不顯人前,很是神秘。
即使是關弘昭也是第一次知道火器營駐地原來就近在眼前。
隨著行進,面前之地逐漸開闊。
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這是大寧核心之地,經過十餘年的經營,整座山都近乎被掏空,這裡不止是大寧駐地,還是火藥、火器製造之所……」
「幾乎所有的火藥,火器都是從這裡產出。」
關寧開口道:「但這裡的生產已滿足不了所需,父皇準備去北林行省在尋一地……」
關弘昭微微一怔。
在北林行省生產,可直接用於梁國,運輸更便利了。
關弘昭開了眼界。
他才發現自己對這個國家了解太少了。
「這可都是為父的心血,是我大寧立足稱霸之根基!」
關寧開口道:「回宮後,朕給你幾本冊子,你要詳學先進學術。」
「大寧儲君必須要有學識,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學識,是新學!」
「是。」
關弘昭仿佛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他以為自己已經很不錯了,其實還差的很多。
跟父皇相比,他什麼都不是。
這些可都是父皇創出的。
離開東山,關寧又帶著關弘昭去了京師大營。
「戍京師駐紮在此,主要軍武是拱衛京師,京營有兵五萬,而今只餘三萬……」
關寧開口道:「另兩萬戰時陸續調離戰死,京師大營也是新兵訓練之所,安西軍就是在這裡訓練,而今還在此處休整。」
「講武堂,也在這裡!」
「以後你每日都要來京師大營操閱軍馬,還要騎馬來。」
「是!」
關弘昭知道,父皇對他的培養才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