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1章 清查還是清算

  糧倉,即存糧之地。

  大寧有完備的倉儲制度,大寧皇帝在各地新建糧倉用於儲備,僅是在上京城就設了十三倉。

  其實在前朝就有之,這十三倉裡邊這裡邊儲存的,都是只供給於皇室和位高權重的大臣。

  而且,它們都是從魚米水鄉沿著瀾滄大運河漕運而來。可以說是全國最好的糧食。

  稍微次一點的糧食,就在「錢糧胡同」發放。而能夠享用這些糧食的人,也不是普通百姓。而是那些整日無所事事的皇室宗親後輩子弟。

  前朝大康是一個國祚延續了兩百七十年的王朝,代代相傳,蕭姓皇室子弟不知多少?

  養活這些人對國家而言,就是一種巨大的負擔。

  新朝建立後,蕭氏皇族基本被殺光了,當然也有留存下來的。

  前朝隆安帝一脈,也就是當今皇貴妃的宗親,又換了外戚的身份成了宗親。

  關寧可不養閒人。

  十三倉被真正的啟用,成為了戰時儲備。

  南方才是產糧之地,像江州,淮州,湖州等地,一州產糧都抵北方數州。

  這些糧食儲備是防止北方起了戰事,可加急運往,支撐軍需。

  除此外,還在州、府、縣設常平倉,義倉,社倉,還有官倉,都有專管,於戶部造冊以記之……

  這些都是糧倉,在遇有所需時可迅速救濟。

  民以食為天,這也是最基本的欲望和追求,關寧很清楚,百姓吃不飽就會想方設法的尋找糧食,引起兵變起義,之後造反……

  因而關寧才如此注重。

  各倉有各倉效用,像常平倉就是為百姓服務,防止谷貴傷民,穀賤傷農。

  到如今,常平倉真正的效用已被大寧糧莊代替。

  每逢糧食大獲豐收,朝廷就以正常價格收農民手中的餘糧,而到了災年的時候,就以低廉的價格出售給受災的百姓。

  在戰爭開始之前,關寧清點過糧倉,並下旨大寧錢莊大肆收糧……

  此次戰爭能維持供需不緊,大寧糧莊起了大作用。

  現今戰爭結束了,還要把糧倉盤明白了,大寧皇帝總要摸清自己的家底。

  是戰爭都打空了,還是有些存余,還是被貪墨了?

  這些都要搞明白。

  打仗時在外征戰顧不得這些,現在有空了,就要核算了。

  民間對關寧神話的厲害,其實他都沒有刻意搞過這些,但也越發嚴重。

  沒辦法,這個時候的百姓還真信這一套。

  為什麼呢?

  因為在打仗的這些年,大寧沒有經歷過太大的天災,這保證了糧食產出,保證了前方軍需。

  都說大寧皇帝是武神下凡,這是個什麼神,關寧也不清楚。

  說是上天保佑。

  其實跟這完全沒有關係,並非沒有發生過天災,只是抗災能力強了,無形中給人一種感覺。

  關寧重修了運河,惠利兩岸良田,又新建了好幾個水庫,雨多蓄水,旱時放水,可實現旱澇保收。

  天災無非是乾旱和洪澇。

  並非沒有,只是弱化了而已。

  在沒有天災時,大寧的糧產比前朝時翻了幾番,像李福曾提出類似於「科學耕種」的事例,已經推行全國。

  這些都是很好的提升。

  天災無法避免,人禍可以清查。

  朝臣們為何大驚?

  是因歷來糧倉稽查兇險萬分,這可是可不得的大事!

  是清查,也可能是清算。

  打仗是最耗糧的,現在查能查出什麼?

  糧倉都空了,清查又有什麼意義?

  怕是陛下要查的是消耗用度,在調集到前線時有沒有被侵吞的情況發生。

  這種情況有嗎?

  肯定有!

  在這奉天殿的不少朝臣都知道前朝發生的一件事情。

  當時還是鎮北王的關寧起兵造反,可南方陪都糧食運不到上京……

  有人把這些糧食通過各種方式偷梁換柱,新米換成陳米,陳米換成糟糠,還有漕運水猴子盜竊,或是更常見的火龍燒倉。

  反正就是沒有糧。

  雁過拔毛,人過留聲。

  只要經受誰能不伸手?區別就在於多少的問題。

  而關寧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這樣的事情。

  在戰時大寧軍隊供需緊張,尤其是到後期,更是無錢無糧!

  白紹元率領五萬鎮北軍奔赴西北,路上餓死了數千人,西北軍更是啃樹皮吃土。

  這些事情沒有公開,但關寧可都是知情的。

  若是真沒有糧那也沒辦法,若有糧而被貪了,那就該殺頭了!

  關寧是要清算了。

  「回京之後,朕聽到最多的就是兩個字,空了。」

  「國庫空了,糧倉空了,上京十三倉,各州府常平倉,大寧糧莊儲倉都空了,清查應是很簡單的事情,朕在想應是不會再有著火之事發生吧?」

  朝臣們內心微怔。

  陛下顯然是知道內幕的。

  每有清查天下糧倉必會發生火龍燒倉,也就是著火。

  合不回去,也只能燒了。

  沒有什麼是一把火解決不了的……

  「臣有罪,請陛下降罪!」

  這時薛慶走出班位高呼。

  「何罪之有?」

  「清點天下糧倉應由戶部提請,卻由陛下您言出,實乃臣下的失職!」

  這薛慶越發有其父的風範了。

  眾臣感嘆。

  甚至有人已經猜到薛慶下一句該說什麼了。

  「為彌補過失,臣願主持清查一事!」

  「果然!」

  薛慶的話剛落下,公良禹心裡也在同時想到。

  現在的薛慶跟他父親一樣,什麼事難干,什麼事得罪人,就幹什麼?

  這才是為陛下分憂啊!

  清查全國糧倉本是戶部之責,這是其一。

  可真給別人,也無人敢接。

  這不止是得罪人的事,還是要命的事。

  曾有監察御史去清查糧倉,還未到地方就死了,遭遇馬匪被殺了,車輪掉了翻車了,喝口水噎死了……

  這樣的事可不再少數。

  這次清查更為兇險,涉及到戰時供需,可不止是文臣參與,還有兵部,有天策府,有地方府衙……

  勇啊!

  薛家父子真的勇!

  不愧是國丈,是真的能為陛下分憂。

  眾人心裡感嘆。

  這時關寧開口道:「是朕突然想起,你又何罪之有,戶部事務重多,愛卿身上擔子太重,朕於心不忍,還是換一個人吧。」

  「陸愛卿,你可願接此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