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又把隆景帝蕭成道拉出來鞭屍了。
不過他說的也是實話。
前朝大康是一個延續兩百七十餘年的王朝。
在這漫長的年限里,封授積累的大小權貴不知多少,隨便某個地域一桿子打下去總是能打到幾個。
這也是王朝走到末期的積弊。
新朝建立,關寧打了一批權貴勢要,可還有不少留了下來,這是為了國家穩定,也是為了以後薅羊毛。
一茬又一茬,總是能薅出些碩果。
這不就來了嗎?
他現在就是要糧,但不能針對老百姓,這就是殺雞取卵了。
因而只能從這些積蓄頗豐的遺貴獲取。
可又不能明搶。
兔子急了還咬人,戰爭就要來臨國家的穩定很重要。
但劉標這次給他提供了一個思路,那就是釣魚執法。
實際上,農莊法只是針對到地主上農,連縉紳們都不涉及,關寧也要考慮倍之的危害。
但這些人似乎是覺得他這個皇帝就愛針對他們,還沒怎麼著就有種受迫害妄想症一樣,自己先跳了出來。
是你搞事情在先,讓我抓了把柄,那就怪不得我了……
這種方式可以推廣。
關寧當即交代了趙南星,給各州州牧隱晦的帶句話,再提點提點。
他這個皇帝當然是不能說的。
趙南星沉默良久。
哪有皇帝暗中鼓動人造反的,這也是頭一例了。
不過他也能理解。
陛下現在是迫切的需要糧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沒有糧草支撐,這仗是打不下去的,甚至戰爭的勝負可能都會由此決定……
「各地徵收起的補稅糧稅,都要儘快運往上京,地方上絕不能截留……」
關寧又囑咐了一句。
糧食放在自己眼皮下還是最安全,他已在上京新建了幾大糧倉用做儲備。
薛慶回稟道:「稅務署已在清查,除地方所需,其餘都會運往上京。」
關寧點點頭。
成立了稅務署後,有了統一管理,其實是沒有國稅地稅之分,他要資源整合,為戰爭做準備……
第二天舉行了朝議,通傳了東垣侯黃震造反一事。
此事重大,早有耳聞。
倒是沒起什麼波瀾。
甚至不少人內心都在痛罵黃震是個傻子!
什麼年頭了竟然還敢造反。
陛下春秋鼎盛,國家安定,河清海晏。
前朝多有百姓造反,新朝建立後未發生過一起。
原因為何?
陛下對百姓太好了。
至於前朝遺貴造反,這也是頭一起。
還私鑄銀幣更改年號,實在是傻到了極點。
黃震開了先河,在他們看來,這是給陛下送來了枕頭。
恐怕陛下不會覺得麻煩,反而還會欣喜……
這些年下來,朝臣們逐漸了解了陛下的秉性。
怕是巴不得這樣的事情多多益善。
關寧可不管他人想法。
他顯得痛心疾首。
「捫心自問,朕也算是仁義之君了,前朝世襲爵位,朕都給保留了下來,可有人還不知足!」
「到底是要朕如何做,才能交到你們的心?」
這話問的很多人都低下了頭,不是因為羞愧,而是實在不知該作何表情。
您都把這些前朝遺貴當成豬養了。
要吃肉了,就去割幾刀。
這樣的事例還少嗎?
怕是已經數不勝數了。
軟刀子割肉不見血,就是慢慢消磨。
不對,應該是折磨。
能交了心才是有鬼。
關寧表演了一番,便點到為止了,其實都心知肚明。
不服?
不服你也只能忍著。
輕飄飄的揭過,關寧乾咳了一聲又問道:「諸位愛卿可有事啟奏?」
「啟奏陛下,臣御史鄭修有本。」
「講!」
鄭修躬聲如儀:「啟奏陛下,而今西北吠州,潼州數地兩年不雨,民之飢殍者不可勝記,數千裡間,草木皆盡,或牛馬毛蟠幟皆盡,其害尤慘過於水旱也,西北大旱,牽動大寧朝堂上下,還請陛下撥付錢糧賑災,以安民生!」
這一稟奏,讓關寧皺起了眉頭。
天災難免,水澇天旱時有發生,真正風調雨順只是一種奢求。
而古代抗災害能力很弱,一有發生就是大事。
西北本就是乾旱之所,多有旱災頻發。
因而關寧令戶部提早留出預存,每年到固定月份都有撥付。
現在聽之,似乎今年旱災比往年更甚。
關寧問道:「當真如此嚴重?」
「回稟陛下,通政司剛收到奏摺,還未來得及上呈,西北乾旱如鄭大人所言,只重不輕!」
通政使魏辛站出班位。
「朕知曉西北乾旱,每年都提早撥付,今年可曾撥付?」
「回稟陛下,四月就已完成撥付。」
薛慶話音剛落。
御史鄭修又接著道:「今年不同往年,旱情尤為嚴重,預估撥付遠遠不足,還請陛下明查。」
「還請陛下撥付錢糧賑災,以安民生。」
立即有多位臣工出列請奏。
關寧神色平復。
做皇帝就是這樣,一個國家總是有好有壞。
今天那裡起了澇災,明日那裡又生了旱災。
天災不可預料。
既然發生了就應該賑災。
只是永州那邊剛有收穫,又要都折出去,還不知能不能貼補了虧空。
西北貧瘠,環境惡劣。
基本難為朝廷提供稅收,反而一直補貼。
這是沒辦法的事。
西北民風彪悍,前朝時就有多發起義之舉。
在他起義之時,關寧把悟空派往了西北傳道,倒是穩定了很久。
現在這個時候,更不能出亂子。
想到這裡。
關寧開口道:「儘快查明災情,儘快撥糧賑災,再令德濟堂派出大夫醫者前往……」
德濟堂的前身是濟世堂。
濟世堂因跟魏國勾結售賣奢香被查封,然其作為全國性的民間醫館,有大批高明醫者,棄之可惜,待清查之後,醫者保留換牌重開。
原本定名為善濟堂,覺得這名不好聽,便改成了德濟堂,取以德濟世之意。
而今德濟堂已成為國有,在太醫院名下。
成為大寧第一家國立醫院。
關寧有此安排,是考慮到旱災導致人死,人死導致瘟疫,瘟疫導致更多的人死。
他派去大夫醫者就是避免瘟疫大規模爆發。
考慮這到周詳,眾臣自無異議。
「陛下聖明。」
一片高呼聲響起。
而這時,先前的御史鄭修又站了出來。
「陛下,臣還有本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