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軒剛到家,古佳涵就遞給他一張電報稿,這是加藤肇發來的電報。
原來是日本內閣還在激烈討論,到底要不要投降。
其中日本外相是主和的,但陸相卻主戰,並且中國派遣軍也給日本發了電報,說可以血戰到底。
內閣爭議不下,只好請天皇定奪。
而天皇已經決定,正式投降。
加藤肇另外還說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今天,南京警衛第三師有異常調動,突然之間全部離開了駐地。
日軍現在自顧不暇,也管不了警衛第三師,只是告訴謝軒,注意這個警衛第三師的動向而已。
謝軒說道:「給城工部發報,詢問警衛第三師的情況。另外,給南京站發電,詢問南京的情況。」
他知道,南京地下黨的同志,一直在南京幾個警衛師做策反工作。
當然,軍統也不例外,也派了人打入偽軍。
只不過,謝軒可以確定,警衛第三師並沒與山城聯絡。
如果警衛第三師要起義,謝軒自然大力支持,但如果第三師要造反,那可由不得他。
然而,古佳涵的電報剛剛發出支沒多久,軍統南京站卻回電了:南京警衛第三師突然向六合移動。
六合可是我軍的地盤,警衛第三師這是要起義?
謝軒說道:「給南京站回電,詢問他們是誰策反的警衛第三師。另,如果我站有同志打入第三師,讓他務必繼續潛伏。」
古佳涵不滿地說:「你把山城的特務都引到根據地,以後看你怎麼收場。」
現在是越來越明確了,國共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已經到了山城胡亂給我軍下令,強行要搶奪勝利果實的地步。
一旦讓山城的特務打入我軍,以後國共之間發生戰爭,危害巨大。
謝軒微笑著說:「所有暴露了的特務,都不會有什麼危害了。你趕緊給城工部發報,告訴他們,南京警衛第三師向六合移動,已經引起了日軍和南京軍統人員的注意,如果警衛第三師是起義,請他們務必加快速度,遲則生變。」
南京警衛第三師向六合移動,必然是起義。這個時候,無論是日偽都不會,也不能阻止,起義的時機恰到好處。
等古佳涵發完報後,謝軒又要求她給山城發報,匯報南京警衛第三師的異動,並且推測斷,警衛第三師有可能投共。
古佳涵不滿地說:「上級都沒回電,你就這麼快報告山城幹什麼?難道說,你真的想在山城干一輩子?」
「你看看,雖然我們身邊沒有監視人員,但是,我們依然要以一種軍統潛伏人員的心態工作。只要我們沒有公開地下黨的身份,最多就只能使用軍統身份,甚至還是汪偽身份。這個時候,南京站發來緊急電報,我卻沒在第一時間向山城報告,以後山城有人追查此事,你讓我怎麼解釋?是失職?還是故意隱瞞不報?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很被動。」
「可如果因為你的及時報告,讓南京警衛第三師的起義失敗了怎麼辦?」
「山城目前在南京沒有任何力量,任道遠的部隊,也是鞭長莫及。其他警衛師,就算接到了山城的命令,也不敢擅自行動的。他們沒有日軍的協助,敢去六合縣?到時候,怕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所以說,就算山城知道,也不會有事?」
「當然,所以我們要讓山城看到,我們對軍統是忠心的,辦事效率也是非常高的,這樣,以後戴立就會更加信任我們。信任一個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你只有每件事都讓對方滿意才行,一旦有一次對方起了疑心,就會進入無休止的懷疑與監視。」
古佳涵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馬上說道:「好,我馬上去發報。」
很快,城工部和山城都回了電報。
城工部告知眼科大夫,南京警衛第三師,確實在華中局情報部和准南區黨委城工部的策動下,在他們師長的帶領下,率3000餘人,在六合縣起義投向人民。
另外,城工部也轉發了中共中央關於迫敵投降的鬥爭策略指示。
各中央局、分局:在目前以主力奪取敵偽武裝資源時,除因軍事進攻迫使敵偽繳攤外,應用一切辦法,採取各種策略,使敵偽願意向我軍繳械,力謀取得敵偽武裝資源,武裝群眾。
城工部回電的時候,第三師的部隊,已經到了六合縣,此時,他們在新四軍的掩護下,進入了我軍防區休整。
而山城軍統局的回電,則是讓三老闆嚴密監視警衛第三師,並且對南京的其他警衛師也要密切監視。
「我們是不是要馬上執行中央的指示,讓申浦的日偽部隊向我軍繳械,把日軍倉庫里的武器拿出來,武裝群眾?」
謝軒搖了搖頭:「日軍沒有正式投降,在廣播裡沒聽到他們天皇親口承認並下令日軍放下武器,我們就好從日軍倉庫里大規模的運走武器。至於申浦的偽軍,稅警總團的待遇較好,很難讓他們一時之間投向我軍。而保安隊又多是本地人,他們更願意待在申浦。目前,只能在偽軍內部,慢慢發展黨員,擴展我們的組織,不宜大規模把他們拉向我軍。」
這些部隊都是沒有信仰的,哪怕裝備再好,到了戰場上也不堪一擊。
「我軍都要解放申浦了,到時候他們不投降,就只能刀兵相見了。」
謝軒微笑著說:「如果我軍真要解放申浦,那又不一樣了。到時候,我相信保安隊不會有太大的抵抗,就算他們不投降,也會潰不成軍。到時候,稅警總團在他們的影響下,也會一起逃跑。一旦有部隊開始逃跑,就會形成連鎖反應,保安隊現在就是那隻領頭羊,給稅警總團起模範帶頭作用的。」
8月14日 日本天皇裕仁在皇宮防空室御前會議上講話,決定投降,同時決定照會4盟國接受其復文,頒發停戰詔書。
抗戰戰爭結束,只差最後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