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初衷為了一張廁紙…

  見他們如此上心,林思泠欣慰,也便說得更詳盡。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麻、竹子、樹皮都能用來造紙。苧麻、大麻、楮皮、桑皮、毛竹……」

  林思泠略頓,等李紹記載完。

  「還有木材。不過,木材的處理沒有大型機械,比較難以辦到。我們小作坊,先選擇樹皮竹片試試吧。」

  這裡漫山遍野的樹和毛竹,不擔心沒材料。

  「接下來呢?泠姑娘你快繼續說。」

  李紹琢磨這材料易得,造紙是個明顯很靠譜的事,按耐住恨不得馬上把尚勇等工匠揪來的心,哆嗦著筆尖,迭聲催促。

  張柚白他兩眼,怪他失態,他沒發現。

  林思泠仔細回憶以前看過的造紙小視頻,組織好語言,才慢慢說。

  「第一步,將收集來的材料,泡在水裡,浸泡百天以上,洗去上面的青皮。」

  「然後與生石灰一起,放進封閉大桶,蒸煮上幾天幾夜,去除雜質和膠質。」

  她停住解說,等李紹記好筆記,才繼續下面的。

  「第三步就是把蒸煮好的材料撈出來,放在石臼中用木杵反覆搗爛,成為紙漿。紙漿倒進水槽,用竹簾輕輕在里盪動,使其表面均勻附著紙漿。」

  接過妘葉遞來的水杯,沒有馬上喝,而是一口氣說完。

  「最後將竹簾紙放在平滑的木板上,用重物壓實,擠出水分,使紙漿成為薄片,烘乾後再壓平,紙張就製造出來了!」

  林思泠緩了緩,喝水。

  等慢慢回味這過程的李紹等人清醒,補充:「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邊摸索邊實踐,頭一回造紙,肯定要經歷不少次失敗。」

  李紹充滿信心。

  「泠姑娘你把做法說得這麼清楚明了,我們若還做不出來,豈不是愚笨不堪!」

  妘葉皺眉:「光聽著就難?材料要先泡足一百天以上,蒸煮又要花個幾天幾夜……」

  總感覺黃花菜要涼了的感覺。

  「紙張那麼貴,一兩銀子一刀呢!」

  張柚負責給李紹當後勤,特別清楚她家男人以前讀書,花了多少錢。

  「那還是太平時期,現在一兩銀子都買不到吧?有價無市的東西,如果好製造,怎會賣這麼貴!」

  而且這些製作方法,一般是工匠祖傳秘法,絕不外傳。泠姑娘就這麼毫無保留地交給了桃源村,真是大公無私。

  張柚自己先替泠姑娘捨不得了:「依我看,這種造紙方法,不能再像制蘆葦鹽一樣,隨便讓村里每個人都知道?」

  其中是多大的利益啊,稍微用大腦思考下就知道。無償地教會每一個人,感覺太虧了,她替泠姑娘不值!

  公玉謹和顧楓不發表意見。

  打死他們兩個,也不會苦哈哈跑去造紙的!以後有紙隨意用,才是重點。

  李紹傾向於自己媳婦的建議。

  其他人唯林思泠馬首是瞻。

  「不,我覺得技術不應該被封閉,由少數人藏著、掖著!」

  林思泠琢磨了一下,搖頭。

  「紙之所以這樣貴,就是因為造紙技術被官府、少數人掌握壟斷,窮人買不起紙,更讀不起書!」

  「看看咱們村的人,辛苦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個大字不識。他們連改變自己和後代命運的機會也沒有!」

  「好的技術,應該是造福於民,用之於民,促進社會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看著大家眼裡的蚊香圈圈,她知道自己說多說深了,微微嘆息一聲,有種曲高和寡的感覺。

  「總之……造紙這東西,不算是一門特別高深的技術。和製鹽一樣,需要經歷非常耗時耗力的過程,以及經驗。」

  「根據不同人的付出,生產出的紙張質量不一樣,價格也不一樣。」

  她的廁紙,要不從哪裡來呢?

  「這造紙方法傳出去,村民們若有興趣,就讓他們自家製造。紙一多,價格不就便宜下來了?村民們也能因此,多增加一份收入。」

  「有了收入,村民們自然願意去別人那裡買別的東西,市場經濟不就這樣盤活起來?實現大家共同富裕,才是我們桃源村的建村目的!」

  後面這番話,李紹等人算是聽進去了,贊同點頭。

  張柚不由得一陣慚愧。

  她思想狹隘,光斤斤計較目前得失了。泠姑娘才是格局大,放眼未來!

  公玉謹有些驚奇地看著林思泠。暗想這些話,是有人教泠妹妹的,還是她自己想的?

  若不是一路逃荒作伴,他真懷疑眼前這位,不是當初認識的農家小女孩。

  這份見識與胸襟,成年人也很難有吧?

  一時間,他心中掀起巨大波瀾,湧出難以描擬的情感。仿佛見證了一粒被沙粒掩蓋的明珠,稍經擦拭,便綻放出無比光華。

  而泠妹妹,不再是他一人的泠妹妹。

  顧楓微微而笑,看著自己妹妹,在人前侃侃而談。

  一張逐漸變得圓潤起來的臉,慢慢長開的精緻五官,像是含苞待放的花朵,綻放同齡人完全不具備的飛揚神采。

  她的妹妹,就該是這樣與眾不同的!

  為了給妹妹保駕護航,她會不惜一切。

  林思泠說累了,喝水等大家做最後決定。壓根不知道自己初衷只是為了一張廁紙,在這些人心目中留下了多麼美好的印象!

  「那就照泠姑娘所說,先讓尚勇他們研究造紙吧!」

  李紹最後拍板。

  「有願意學習造紙的,就讓他們跟著看、動手!紙能夠大量被造出來,我們以後用紙,也便宜多了。」

  光是三個月以上的材料準備期,好多人就堅持不下來。耽誤農活,到後面,估計還是得像製鹽一樣,指定承包給某一戶。

  工序沒有徹底走上正軌前,村里反而要給予工分,扶持這項新興產業。等能夠大量造紙,再考慮通過市場經濟,調節徵稅。

  當然,不管怎麼說,桃源村又得到一門新技術,李紹等人走起路,腳下都是帶風的。

  隔天,林思泠去尚勇那裡,取回定做的東西。

  烤箱沒做出來,機關尚勇需時間研製。倒是做出來一個四四方方的九宮格烤匣,林思泠捏著把手轉玩一通,覺得差不多能也烤東西吃。

  尚勇等人還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研究造紙,她便不打擾了,拿著鐵匣子興沖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