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督戰

  子時剛過,太后於夢中一個晃神幽幽醒來,拂袖間不經意將披風抖落在地。半眯眼的林嬤嬤立刻望來,俯首拾起披風,低聲道:「主子,去榻上安置吧。」

  太后罔若未聞,緩緩道:「哀家方才做了個噩夢。」

  林嬤嬤凝神聽太后述說,「哀家夢見皇上得勝歸來,但是……受了好些傷。」

  林嬤嬤寬慰,「但凡上戰場,受些小傷自是正常的。小傷無大礙,只要皇上得勝,不就是好夢,主子說反了。」

  連連搖頭,太后怔然,「皇上傷得很重,鑾車都被染紅,哀家嚇了一跳,大喊御醫,但御醫還沒到——哀家便醒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林嬤嬤知道,終歸還是得太后自己想通。

  年歲越大,便越懼離別,主子這是思慮過重。

  「酣酣呢?可回去歇著了?」

  「沒呢,皇后娘娘該正陪皇上一起在門邊守著。」

  聞言太后又氣又笑,「當真夫妻一心,這是可著勁兒比哀家更會心疼誰?」

  原嬤嬤亦醒來,又點上一盞柱燈,倒上熱茶,好言勸道:「主子您也別和皇上僵著了,皇上聖旨已下,此時若依了您的話兒收回,豈不讓人笑話皇上言而無信。」

  太后久久未語,半晌起身走到殿門前,映入眼帘的是一對璧人相擁而憩的場景。宣帝用披風緊緊裹住懷中少女,下頜抵在少女頭頂,這模樣叫太后微微一笑,忍不住輕聲侃道:「這般姿勢,也不嫌硌著。」

  復回殿,盯著跳躍火焰有小半個時辰,太后終於長嘆一口氣,「派人讓皇上皇后回寢宮歇吧,明日養足了精神,再來哀家這兒。」

  得到消息的宣帝二人如何驚喜自是不必說,太后此舉擺明已經答應了宣帝前去親征揚威一事。太后妥協,宣帝自然也不能讓她太擔憂,定下五月內必還和絕不將自己立於危險之境的約定,很快便到了宣帝親自領兵出征那日。

  知漪心中不舍,不想去城門送別,只得鬱郁伏在案邊,羊毫筆尖無意識在宣紙上映染出點點墨跡。

  書房外傳來行禮聲,知漪卻別過頭不去看,用腦後對著剛邁入的宣帝。

  宣帝搖頭,母后不鬧脾氣了,出征前一刻他的皇后開始彆扭了。

  幾步繞過書桌,宣帝站定,「知漪,抬頭。」

  「不要……」知漪低低回復,腦袋垂得更低,隨即便被來人用手指挑起下巴。

  兔子般紅通通的大眼瞪去,宣帝才意識到知漪方才可能偷偷哭過,稍稍硬起的心霎時軟下,聲音柔得不像話,「怎得哭了,幼時也沒這般愛哭。」

  知漪不高興往他懷中撞去,卻「呀」得一聲吃疼落淚。剛剛知漪心不在焉看不仔細,原來宣帝已換上甲冑,冰冷的金屬光澤閃爍,讓正多愁善感的小皇后越發懷悶,淚水自明眸中不停流淌,偏偏一點聲響也沒,叫人看了不住心疼。

  輕輕吻上小少女濕潤的臉頰,宣帝坐下,再將人抱至腿上,低沉的聲中滿是溫柔無奈,「朕很快便回,與母后約定五月,約莫三四月便能回。」

  「我知道。」知漪輕靠在他肩膀,往日清越的聲音被淚水沖刷略帶沙啞,「就是捨不得。」

  後半句話語小小柔柔,宣帝在這一瞬間想到了許多,從知漪三歲時跌跌撞撞抱著他大腿,再到成為他皇后的每夜縮在他懷中安睡。周圍一切仿若都靜下,宣帝俯首和懷中少女深深擁吻,半刻後低聲道:「不必擔憂,朕會得勝歸來,到時以半壁江山,送與朕的皇后。」

  知漪悶悶應聲,「皇上約定好的,如果三月還未歸,知漪就……親去戰場尋人。」

  「胡鬧。」輕斥一聲,將人好生安撫許久,等房外宮人催促宣帝才起身,臨行前拍拍頭,「朕不在宮裡這幾月,可帶足侍衛宮女出宮,不過……少和宜樂胡鬧,知道嗎?」

  「嗯。」

  最後放開宣帝指尖,知漪重新背過身,不去看人背影,讓宣帝當真又心疼又好笑,差點就要真的「言而無信」放棄親征。

  宣帝雷厲風行,按照旨意頒布的日子立時出征,一去八日,宮中便迎來一位意外之客。

  「慧覺大師來了?」太后驚奇,放下手中綉剪,起身緩步移去偏殿,「大師必有要事,快傳。」

  慧覺慣愛雲遊四海,加上這次,真正出現在宣朝皇宮的次數不過為三。第一次為宣帝批下中興之主、三十前不得成婚近女色之命,第二次道出了知漪的鳳命和福星之稱,讓眾人不由在心中猜測,這第三次……又該是何事呢?

  一身灰袍,白須白眉,碩大的耳垂,仙風道骨,慧覺的外貌同五年前比幾乎沒有差別。

  「此去數年,大師依舊精神矍鑠。」太后含笑,照例同慧覺對了幾句佛語,見慧覺神色有異,「大師可是又預見了什麼?」

  慧覺雙手合十,緩緩頷首,「不錯,太后娘娘,貧僧此來正是為皇上親征一事。」

  太后頓時直起身子,傾身向前,「皇上會……出事?」

  太后自是期盼慧覺能否定此話,等了許久,對面一個極淡的「嗯」卻打破她的幻想,語氣焦急起來,「會出何事?可會危及性命?哀家這就傳信去……」

  「太后娘娘不必驚慌。」慧覺不徐不緩發言,「貧僧此來,正是為化解此難。」

  藏雲寺被皇室供奉多年,裡面的各位高僧早已都算是宣朝的半個國師,慧覺有此舉並不為奇。

  太后極為信任慧覺,聞言頓時放鬆大半,「大師有何妙法?」

  ……

  大雨驟然停歇,轉眼風輕雲淡、虹光漫天,水滴自青翠葉片垂落,聲響「嗒嗒」。太后細細聽了半天,才不大確定道:「大師是說……要讓皇后也跟去督戰?」

  她不贊同道:「可是古往今來,哪有女子去戰場的?何況是一國之後。」

  話剛出太后便想起幾年前親自率兵回五寶國攻下數城的東郭璃,不自然咳兩聲,依舊皺眉。

  慧覺絲毫不急,慢聲道:「古往今來,亦從未有三十成婚的君王和十一歲的皇后。」

  「這……」太后猶疑,明了慧覺的意思,自己的兒子與知漪確實十分特殊,有時她自己想著,都覺不可思議,最終只能歸於天命註定。

  「太后娘娘可還記得貧僧當初給皇后的批言?」

  沉眉凝思,太后突然眼光一亮,又斂下,半猶豫,「大師可否換個法子?」

  戰場刀劍無眼,意外迭出,兒子已經讓她整日擔憂,她著實不願自小看到大的兒媳也跟去讓她受怕。

  慧覺搖頭,並不改口,只安慰道:「太后憂慮過甚,皇后跟去,帝後此行必定無憂。太后若不能決定,不若請皇后來,商議一番。」

  「好。」

  知漪無事正在殿中點香撫琴,琴鳴清悅悠長,似能暫時蕩滌心中煩悶。

  短短八日過去,她眉宇間便多了幾分少女憂思,蛾眉輕蹙,香腮染愁,珠簾卷卷下正是一副少女思君的靜畫,觸人心弦。

  徐嬤嬤內心嘆一聲,心疼自家主子,輕聲道出太后傳召。知漪無意識點頭,片刻後才起身,任憐香披了件薄紗便乘上鳳輦往敬和宮去。

  「母后。」知漪隨後一怔,「慧覺大師?」

  慧覺頷首,起身行下佛家禮節,「皇后娘娘,貧僧有禮。」

  知漪亦按佛家回禮,「大師。」

  太后不多鋪墊,話語直入重點,將慧覺方才的大意重複了遍,踟躕道:「知漪覺得……此事如何?」

  太后本以為知漪就算再如何大膽聽到要上戰場還是會猶豫,沒想到話剛落,方才還像蔫茄子般的少女頓時打起精神,眼眸明亮,「真的嗎,母后?」

  慧覺接上無言的太后,微微一笑,「皇后您願意,便再好不過。」

  想到之前的三月之約,知漪眸光流轉,本來她就後悔當初說了三月那麼久,現在慧覺大師剛好給她送來理由,她當然再願意不過。

  「母后不用擔心。」知漪寬慰,「我又不像皇上,我即便去了,也是坐鎮帳中,能有什麼危險?如果僅僅因為我一時膽怯,而真的讓皇上出了什麼事,才是追悔莫及。」

  太后被這幾句話說服,連連點頭,握緊知漪的手,「好,好。」

  「貧僧這裡有三個錦囊。」慧覺遞去,「見到皇上後,若遇到難處,皇后可打開其一。皇后娘娘福緣深厚,凡事必將逢凶化吉,與此錦囊必定相得益彰。」

  看到這三個錦囊,太后總算心神安定,囑咐知漪收好,問道:「那大師,皇后該何時啟程?」

  「備好人馬即可啟程,半月內便能追上皇上。」慧覺停住,「至於皇后娘娘出宮一事,太后可道皇后去八仙山為皇上祈福,中途皇后改道去往南邊。」

  「此事哀家得好好安排。」

  知漪安危至關重要,太后先傳信王進宮,讓他調千人精兵護著知漪趕往南方。信王起初十分反對,宣帝臨走前將諸事都囑託給他,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太后和知漪,他可不想讓自家皇弟回來氣得砍了自己。

  信王也信慧覺的話,不過他更信宣帝的能力。以宣帝作戰之能,加上這幾年宣朝將士水戰的訓練,他自信滅海清、大師根本易如反掌。知漪前去,反倒更可能讓宣帝分心。

  但宣朝兩個最尊貴的女子都堅信慧覺的話,加之信王妃若有若無的枕邊風。信王還是無奈放行,提前派人給宣帝送去快報,親自挑選精兵兩千,讓他們牢記,此行只有一個任務:保護皇后。

  是以在宣帝率兵出京十二日後,百姓得知他們的皇后也隨之出宮去了八仙山,說是為宣朝、為皇上祈福。

  京中一片讚譽,都在稱讚皇后品行,卻不知他們口中的皇后剛出了京,就率兵兩千,連夜趕去了此次戰場——廉江。

  知漪出發當日,慧覺就緊跟離開了皇宮,帶著一個小僧彌立在高地,靜靜望著皇后鸞仗往八仙山方向緩緩駛去。

  「師傅。」小僧彌好奇道,「您真的能預見未來之事嗎?那三個錦囊裡面寫了什麼?」

  慧覺摸摸他的小光頭,「非預見之能,不過是夜觀天象加之推測罷了,那錦囊中並無一物。」

  「啊?」小僧彌驚訝,「那師傅為什麼要交給皇后娘娘?」

  慧覺含笑,「皇上見了,自會明白為師的用意。何況為師給皇上送去的並非錦囊,而是福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