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哪來的自信在基建狂魔面前皮?

  哦?

  張凡眉頭一挑,便明白了諸葛亮的意思。

  果然是個實幹派!

  看到了這些令人震撼的工程奇蹟,一千八百年前的蜀相,竟然開始關心,它們到底是如何實現的?

  這就好比是看到了孩子滿分試卷的祖輩,微笑著,伸手指向試卷的隨意一處,隨口問道:「孩子,這道題,你是怎麼做的?」

  或許,諸葛亮能理解的,還只是1+2+3+4+5+6+7+8+9……

  而在一千八百年後,等差數列公式只是個小學生的知識點,高中生都開始搞微積分了。

  所以,給諸葛亮看什麼呢?

  有「爭氣橋」美譽的南京長江大橋?

  保持世界紀錄的杭州灣跨海大橋?

  橫跨一千七百米,卻沒有一處橋墩的楊泗港長江大橋?

  恐怕,都不太合適!

  憑藉系統的力量,無數數據、信息,在張凡的腦中縱橫來去,予取予求。

  但很快,它們被張凡一一否定。

  理由很簡單——祖先看不懂啊!

  現代建橋,科技含量之高,遠非諸葛亮能夠理解。

  目前留存後世最古老的橋,當屬趙州橋,堪稱世界造橋史上的一個奇蹟,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可是趙州橋的橋長只有五十米,與現代動輒幾千米甚至幾萬米的橋樑相比,差距不可以道里計。

  別說諸葛亮了,華夏橋樑技術發展之快,讓世界震驚,曾經無數次創造打臉的事跡。

  就比如說……現在被系統「推送」到張凡腦海里的一個例子。

  華夏打算在雲貴之間,建造一座大橋。

  這座橋一旦建成,便是世界第一高度。

  消息傳開,世界沸騰,各國橋樑專家議論紛紛。

  美國專家考察後,不屑地表示道:這樣的橋,華夏三千年也建不出來,這是一座根本不可能完成的橋!

  就算以目前美國的先進技術,保守估計也需要三百年才有可能完成!

  最後,他勸華夏橋樑專家洗洗睡,不要做白日夢,要不可以把經費給他,他能夠幫華夏把時間縮短到2999年。

  皮?!

  哪來的自信在基建狂魔面前皮!

  三年,華夏完成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連專家都看不懂,足可見這座大橋的建造,牽涉到多麼尖端的技術,經歷了多麼艱難的過程。

  而這些技術和過程,就算張凡能夠掰開了揉碎了給諸葛亮講一遍,他能理解的最多也就是十之一二。

  同時,直播的時間也是個大問題!

  可是到底要給諸葛亮看什麼呢?

  要知道,對這位一千八百年前的古人來說,任何現代的橋樑,全都在他能夠理解的範疇之外。

  別說現代了!

  就算是建造於隋朝的趙州橋的建造過程,對於非工程專業的諸葛亮來說,也未必能一眼就看得明白。

  在系統的幫助下,張凡腦中掠過無數龐雜的信息流,但絕大多數都被第一時間排除。

  直到……那一座孤零零的橋墩,在張凡腦海中,漸漸清晰。

  張凡有了主意,但臉上的表情,反而更加肅穆。

  之前的思路,鑽了牛角尖。

  諸葛亮想要看一看,那些驚爆眼球,幾乎疑似神跡的工程,是如何實現的。

  天塹變通途,這是老人家的偉大詞作。

  然而這五個字背後,蘊藏了太多東西,其中絕大多數,諸葛亮短時間內根本無法理解。

  但那又有什麼關係?

  相隔一千八百年,科學技術的差距,必定是天壤之別。

  可是,有一條,卻是古今同理!

  要創造人定勝天的奇蹟,歸根到底,還是要發揮人的偉大力量。

  所以,最適合給諸葛亮看的,不是「術」,而是「人」!

  想明白這一點之後,張凡駕駛著座下的轎車,穿梭雲層,讓諸葛亮和直播間裡億萬觀眾的目光,暫時被白雲遮蔽,看不清前方。

  待實現重新清晰的時候,眼前的景象,已是截然不同!

  一時間,觀眾們竟然無法分清,剛才穿越的,僅僅是那一團雲氣麼?

  好像是……同時穿梭了時空!

  那麼現在是哪裡?又是什麼時代?

  轟!

  轟轟轟!

  接踵而來的沉悶炮響,讓彈幕里的猜測,迅速鎖定了基礎的年代。

  至少……不像是古代!

  但是這懸崖上打的一個個炮眼,卻還是讓諸葛亮難以理解。

  但眼前的畫面,已經在鏡頭的俯瞰之下,徐徐展開。

  無數繩索,從陡峭的懸崖上垂落下來,極為勉強地搭成一個個非常簡陋的軟梯。

  可是就在這樣的軟梯上,卻有許多穿著粗布衣裳的人,雙手扒著粗糲的石頭,腳下踩著晃悠悠的繩梯,如蜘蛛一樣貼在懸崖峭壁上。

  身下,便是萬丈深淵!

  遠望去,這些人就像是一張破爛的蛛網上掛著的落網飛蟲,每次有狂風颳過,都能吹得那些繩梯劇烈動盪,仿佛隨時都能將上面綴著的人掀飛,墜落到懸崖下摔得粉身碎骨。

  嘶!

  諸葛亮不禁瞪大眼睛,口中發出奇異的聲音。

  都說蜀道難,可是眼前這些人在懸崖上攀爬行動,又比蜀道上更難了許多。

  這分明就是在玩命!

  做什麼的?

  諸葛亮忽然驚呼出聲,因為隨著鏡頭切近,他看到那些人穿著的粗布衣服,竟然十分眼熟!

  好像!之前自己也穿過!

  諸葛亮想起來了,那是張凡將自己丟到一個奇異的環境中,當時好像是軍隊打了敗仗,卻依然受到了簞食壺漿夾道歡送的待遇,那一幕曾經給自己帶來了深深的震撼。

  也就是在那裡,他第一次聽到了那個濃重的口音,第一次看到了那個人挺直的背影。

  現在?

  又是這樣的衣裳?又是這些人?

  莫非在懸崖上攀援,是為了打仗麼?

  作為軍事家,諸葛亮迅速陷入沉思,琢磨著從不可能的地方攀登懸崖,發動奇襲,然後配合主力大軍橫掃敵營?

  的確是一著妙棋呢!

  就連一生謹慎的諸葛亮都不得不點頭稱讚,認為這場戰鬥的指揮者,很有智慧。

  可是,接連響起的炮聲,讓諸葛亮的猜測,很快化作泡影。

  奇襲,哪可能如此大張旗鼓?

  哪怕諸葛亮並不能理解火炮的威力,只是對山壁上被炸出的巨大孔洞表示足夠的震驚。

  但如此聲勢,除非是正面強攻……

  不像是打仗!

  那這些人不要命地在懸崖峭壁上攀爬,到底是在忙什麼?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