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千年謎題,白帝城託孤

  畫面,漸漸亮起。

  無數道目光,第一時間就鎖定了那個病榻上奄奄一息的老人。

  「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很多歷史愛好者,三國愛好者,腦子裡迅速就把病榻上的這人,跟《三國志》中的記載,相互印證。

  絕了!

  大家當然知道,現在看到的不可能是真的劉備,而又是一位神級的演員罷了!

  劉備長什麼樣子,已經沒人能知道。

  但陳壽在《三國志》中的那段描繪,被認為是正史的記載,就算實際劉備並不是什麼長臂猿,並不是什麼大耳賊,但也只好按照陳壽描寫的樣子流傳後世。

  誰讓那個時代,沒有照相機呢?

  但現在大家至少可以確定……典籍華夏的這個演員,不敢說忠實於劉備的原貌,但已經十分忠實於陳壽在《三國志》里的描寫!

  七尺五寸,雖然不能測量,但搭眼一看,很符合!

  漢朝時的度量衡,一尺大概是1cm,按這個來算,劉備身高大概是個根號三的樣子。

  這就很大眾,很親民。

  而關羽身長九尺!這大體格子……打個籃球什麼的應該也能橫掃千軍。

  垂手過膝……

  一時間,不知多少人伸長脖子瞪大眼睛,想要看看劉備的手臂到底多長。

  過膝?

  過分了啊!

  可是很遺憾,這時候的劉備,氣息很虛弱,兩條手臂都裹在被子裡,根本看不到。

  但「顧自見其耳」這一句,倒是很容易就得到了驗證!

  「這、假的吧?」

  「我是說!這演員的大耳朵是假的吧?做出來的吧?麵粉捏的?」

  「好……好大!」

  「確定不是大耳朵圖圖劇組的?」

  「臥槽!你差點笑死我!一口水噴得手機都短路了!神特麼的大耳朵圖圖劇組的!這玩意你還給拍電影了啊?你給投資的?」

  「有一說一,這耳朵是真的大!看了這麼多年電視劇,除了豬八戒之外,就這劉備的耳朵,誰都不服!」

  「嘁!豬八戒?也就是個弟弟!你忘了獅駝嶺上的二大王了嗎?」

  「還有六耳獼猴呀!」

  「別鬧,六耳獼猴那是大嗎?那是多……」

  「我說……各位!正經一點好不好!說三國呢!你們扯西遊幹啥呀!要不讓張凡下期對話一下孫悟空?」

  劉備的顏值如何,史無記載。

  羅貫中倒是給補了一句「面如冠玉,唇若塗脂」。

  但這是標準小說體的描繪,反正是個主角基本上就是劍眉星目,冠玉塗脂的那一套……可以說是不足為信!

  現在,因為典籍華夏的這位演員,非常真實地還原了劉備的大耳朵,不知不覺地就讓人願意相信他演繹的這個「劉備」,其他方面也能夠接近歷史真實。

  畢竟,之前的孫彥軍也好、于和偉也好,都沒有在耳朵上多做文章。

  論細節,還得看《典籍華夏》!

  唔……這個劉備,還有點老帥哥的樣子嘛!

  億萬道目光,細細打量著病榻上即將駕崩的漢昭烈帝,覺得他雖然氣息微弱,即將走完生命終點,但細細分辨五官相貌,還是能看出那股子當代梟雄的威嚴氣度。

  容貌方面,應該說在這個年齡段,還是很能打的。

  至少,不比身邊的諸葛亮差!

  要知道,諸葛亮可是「容貌甚偉」呀!

  「還真有點像劉邦呢?大家還記得嗎?」

  彈幕一言提醒,立刻如一石激起千層浪。

  是啊!劉邦!

  早在典籍華夏第五期,所有粉絲都見過漢高祖劉邦。

  劉邦是很有點帥氣的,當得起「隆準而龍顏」的描繪,雖然是厚黑學的代表人物,但外貌方面絲毫不虛,否則當年還是個小流氓的時候,想必那位呂太公也不能輕易把女兒嫁給他。

  居然這都能關聯上?

  張凡!你太細了吧!

  大家都知道,劉備雖然淪落到織席販履,但卻是皇室血脈,據說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

  而劉勝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也是漢武帝劉徹的異母兄弟。

  這樣算起來,劉邦和劉備,當然是有血緣關係的。

  只不過,相隔幾百年,按理說這血脈應該已經被稀釋得差不多了。

  但是現在,在典籍華夏中,後世觀眾們竟然能夠在劉備的眉宇之間,找到劉邦的一點痕跡,這真是意外之喜!

  一時間,無數人打開另一台設備,飛快地找到典籍華夏第五期的重播,把劉備和劉邦放在同框比較。

  網絡上,論壇里,這樣的對比圖,如雨後春筍一樣飛快地刷著屏!

  說起來很漫長,但實際上不管彈幕也好,論壇對比圖也好,都是在極短暫的時間內發生的。

  畢竟在《典籍華夏》的直播中,並不會定格等待。

  劉備那兩句千古爭議的話語尚未落定,在病榻旁邊侍奉的諸葛亮,飛快地拜伏在地,驚得汗流浹背,手足無措!

  「唉!」

  這時候,張凡身邊的那個諸葛亮,看著眼前匍匐在地的自己,似乎勾起了某段記憶深刻的回憶,竟是發出一聲意味深長的嘆息,嘆息中包含著太多內容,令觀眾紛紛動容,實在難以相信竟然真的可以從一聲嘆息里分辨出那麼多複雜的信息。

  而匍匐在地的孔明,已經哭泣著說道:「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

  說完這句,他甚至不敢再多說什麼,只是不斷地磕頭叩拜,額頭上迅速滲出清晰的血跡。

  這一幕,再次讓億萬觀眾動容。

  白帝城託孤!

  一個敢托,一個不敢接。

  倘若劉備真的如字面意思,讓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那何止是大賢大德,簡直能夠從這個角度,一舉超越所有秦皇漢武,空前絕後,稱得上是一代聖人!

  在那個早已以君主世襲作為天經地義的時代!

  不傳位給兒子?

  從沒有哪個皇帝能做到!哪怕兒子不中用到了極點!

  劉備的思想如此先進?

  真能把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為了國家未來,寧可放棄家族血脈,放棄至高無上的權力?

  哪怕是最願意崇拜劉備的史學家,也實在不敢如此解讀。

  真實的漢昭烈帝,託孤時的心思,究竟如何?

  一千八百年已經過去了,這永遠只能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所以這次,輪到了《典籍華夏》的解讀。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