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神童

  「大善。♢♦ 6➈รHuˣ.𝕔όᵐ 👽♢」

  閣樓中的郭長山撫須大讚道:「穆公有一位了不起的外孫。」

  「李侯爺一番話,令人振聾發聵,老朽枉活幾十載。」有老者慚愧道。

  「天生的師者……」

  聽著讚嘆聲,穆老爺子本就挺直腰杆,又挺了挺,滿面紅光的臉上越發紅潤了。

  他沒有說什麼,「不敢」,「過譽了」之類的話,只是不斷向眾人舉杯。

  他的外孫絕對當得起這一番誇讚。

  不大的閣樓之中,讚揚之聲不絕於耳。

  李牧的一番話,同樣也讓其餘各國才子深思。

  「看來我們不能拿同等的身份去和李侯爺對比了。」有唐國才子嘆道。

  他們一直把這位詩仙當作同輩來做比較,如今看來是大錯特錯。

  當眾人細想之後才發現,李牧無論是才華心境,還是身份地位,已經達到了他們所需要仰望的地步了。

  早早的便已經是金榜題名,為官一方。

  而如今更是以讀書人的身份馬上封侯,完成了多少人的終極夢想。

  另外一名才子放下手中的酒杯,看著摩拳擦掌的大周才子,豪氣道:「既然如此,我等也各自拿出最好的詩詞,與大周才子爭鋒。」

  「宮兄說的有理,如今大周這位李侯爺已經不是和我們一個層級,那就交給前輩們去頭疼吧,我等只需和年輕一輩的大周才子較量便是。」

  「此言甚是有理。」

  一眾唐國才子開始提筆。

  不但唐國才子這麼想,其他諸國才子想通之後,也都紛紛開始舞文弄墨。

  隨後,集賢苑中便開始了激烈的詩詞比拼。

  今夜來的皆是文采出眾之輩,更有他國才子在場,誰也不願意輸陣。

  直到此時,西山詩會才算是真正熱鬧起來。

  不消片刻,便已有佳作開始在苑中流傳觀看,相互品評。

  隨著時間的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箋紙傳出,或有好的詩詞,便會傳到閣樓之中。

  一眾文壇宿老開始點評,隨後便會有小廝送到舞台後方,由今夜被邀請而來的歌女開始吟唱。

  樂聲中,也有小廝拿著詩詞朝著別院外走去。

  門口早有各個酒肆茶樓,青樓歌坊的夥計等候,接到詩詞時候,便傳向四方。

  沒有接到邀請的才子們,若有好的詩詞,同樣可以傳到西山詩會。

  每年詩會皆是如此,詩詞都是在城中各地流傳。

  只不過今年有名的才子文人都匯聚在了西山詩會,其餘的也就只能稱作是聚會而已。

  別院門前的畫舫之上,已經等的無聊的學子們精神一振,他們酒水都快喝飽了,總算是有詩詞傳出了。

  閣樓中,李牧也坐在桌前跟著一幫老頭傳閱才子們的詩詞,不但傳閱,還需要做出點評。

  還不時和耳背的公孫羊互相的交換意見。

  「您老覺得這首詩詞如何?」李牧拿著一張箋紙湊到老頭跟前,問道。

  公孫羊看了過來,揪著稀疏的鬍鬚,點頭,「這個字不錯,有些登堂入室的感覺。」

  

  李牧點頭,照著老頭的話,在後面寫上一句,登堂入室。

  寫完後,拿過另外一張,繼續問道:「這一首呢?」

  「甚好,甚好,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李牧心中有數,拿過箋紙寫上甚好二字。

  接著又是下一首。

  老頭看了一眼,給出評價,「嗯,這字有待提高。」

  李牧拿過,開始點評。

  一連點評數張之後,公孫羊一臉奇怪的看向他,斟酌開口道:「李侯爺對詩詞的點評,倒是......倒是有些不同。」

  「您老何出此言?」李牧不動聲色,微笑問道。

  「李侯爺這......?」公孫羊遲疑著,欲言又止。

  「您老但說無妨。」

  「侯爺點評的好像和老朽說的一樣。」

  「被您老看出來了。」

  李牧哈哈一笑,早就打好了腹稿,開始胡謅,「練字如練的是心,字都練不好,又怎麼能有心境寫出好的詩詞?」

  「詩詞之所以能流傳千古,是因為它有內涵,而這個內涵並不只是簡單的形容詞、比喻詞、辭藻,更多的還是體現了一種意蘊。」

  「李侯爺大才。」

  俗話說,一法通,萬法通,公孫羊是書法大家,對儒家詩詞文章同樣理解深刻。

  李牧的話也不算全部是胡謅,自古皆是如此,能寫出流傳千古詩詞的詩人,一生經歷都很坎坷,心也早早沉澱了下來。

  而想要把字練好,就得有一顆平穩的心,日復一日的練習。

  好的詩詞皆由文壇大佬們點評而出。

  還有一些詩詞是不需要點評就知道好與不好。

  就比如傳世詩詞可引發天地異象。

  但同樣,上好的佳作同樣能引發天地共鳴。

  此時的一座風亭中,一名三十多歲青色布衣學子已經提筆站在原處整整半個時辰,一直未曾下筆。

  周圍很多才子有所注意,皆是疑惑,不明白這位今夜緣何出現在此。

  江南郡的讀書人,很少有不認識這位布衣學子的。

  這位有過驚人的天賦,而又很平庸。

  眾人看向他的眼光也有些複雜,有敬佩,有憐憫。

  這名學子名叫范生,出生於江南郡的書香世家,有著一段傳奇的經歷。

  五歲的時候便已經熟讀儒家經典,六歲能出口成章,詩詞一道更是展現出驚人的天賦,七歲便已是童生。

  而且是大周百年來最年紀最小的童生,稱之為神童也不為過。

  曾經名傳整個江南郡,被當時的雲麓書院的院長收為關門弟子。

  大家都以為這范生從此以後會一飛沖天,但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位神童就像受到詛咒一般,變得越來越平平無奇,甚至平庸。

  參加科考,屢試屢敗,年年名落孫山。

  沒人知道為什麼,就連他的老師,那位雲麓書院的大儒也是不明所以。

  這位曾經的神童,一生參加科考無數,至今還是童生。

  讓人唏噓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