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

  第568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

  關於維護大英帝國在亞洲傳統影響力的話,艾倫威爾遜則表示,倫敦希望澳大利亞能夠主動出擊,倫敦也樂於見到澳大利亞表現出來的領導力。

  孟席斯表示自己的政府也有此意,現在有英國的幫忙,就更加心裡有底了。

  他心裡知道英國和美國的利益並非完全一致,但是國家安全是最大的國家利益,英國葡萄牙荷蘭想要保住自己的殖民地,本身對澳大利亞的保護。

  在這種情況下,澳大利亞當然要選擇跟著英國走,而不是看似更加前景美好的美國。

  「很多領域當中,我和奇夫利都觀點相反,但是有一點我們有著共同的認識。」孟席斯十分真誠的開口道,「那就是我們都認為,澳大利亞和英國的傳統關係是無價的,澳大利亞不管是自由黨還是工黨,都非常尊重這種關係。這不會因為政府更迭初出現變化,自由黨甚至比工黨更加珍惜這種關係。」

  「傳統關係也會有新的發展,就如同坎培拉一樣,一定會越來越好。」艾倫威爾遜用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做例子。

  當前的坎培拉其實和澳大利亞傳統的墨爾本和雪梨兩大城市相比,還是比較遜色的。目前孟席斯正在著重推進的,就是坎培拉的建設。

  這個年代相當一部分澳大利亞人,認為自己是英國人,這種情況也包括加拿大和紐西蘭。實際上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有一些權力還在倫敦。

  立憲權和修憲權都在倫敦,艾倫威爾遜記得澳大利亞和加拿大拿回這兩項權力的時候,正好是柴契爾夫人執政的時期。

  讓艾倫威爾遜評價這些保守黨的首相,工黨的所謂重大罪行也就是發福利,但保守黨上台一樣接著發,但保守黨的歷屆政府幹的事,工黨可沒有干出來。

  工黨長期被保守黨這些美諜說成是蘇聯間諜,但保守黨內閣不說每一任都能做出來對英國造成重創的大簍子,但也幾乎兩屆保守黨政府就能出一次讓英國國本動搖的大事。

  艾倫威爾遜甚至認為,柴契爾夫人執政時期,對大英國協存在的漠視,不顧一切套現的行為,才是伊莉莎白女王對她反感的原因。

  柴契爾夫人眼中,大英國協只不過是一個效率低下、耗費錢財、一盤散沙的組織,這個組織僅僅體現了一種可笑的帝國情結,柴契爾夫人從來不會因為大英國協的看法而改變英國的政策,必要的時候,她也不惜和整個大英國協對著幹。

  「倫敦的黨派,有的時候只會顧忌自己的利益,畢竟澳大利亞人是沒有投票權的。」艾倫威爾遜有感而發,「其實白廳並不喜歡這種作風,可我們不是執政的黨派,就算是不喜歡也只能執行。」

  「哦,艾倫,你的未婚妻曾經多次為二戰表達過歉意了。」孟席斯聽出來了艾倫威爾遜的弦外之音,開口道,「那確實是一段不愉快的經歷,我們都希望他不要再重現了。」

  「我相信艾德禮首相,不會和邱吉爾先生一樣。」艾倫威爾遜矜持的回答道。

  工黨占優勢,英國可能會緩慢的衰落,但要是自認維護英國的保守黨執政,艾倫威爾遜就得防著大英帝國表演花式自由落體運動了。

  當前他就在一點一點的努力,讓英國從自由落體運動的軌道上脫離。

  捫心自問,現在各大英屬殖民地的專員,有一個像是他這樣,幾乎都處在工作狀態中的麼?根本沒有,艾倫威爾遜自己都認為,如果白廳有一個典範需要樹立,除了自己之外根本沒有第二個人選。♧✌ 6➈SĤ𝐮x.℃σΜ 🎃♚

  在和澳大利亞總理孟席斯進行愉快的商談之後,艾倫威爾遜便向倫敦發電,表示維護鞏固英國在亞洲影響力的想法,得到了澳大利亞的熱烈響應。相信實行是絕對不成問題的!

  電報中,艾倫威爾遜還報告了,澳大利亞希望設立一個在英屬馬來亞的公署,這個專員公署倫敦是否同意。

  很快艾倫威爾遜就接到了回電,詢問他這個英屬馬來亞專員的意見,為此艾倫威爾遜表示專員公署可以設立在新加坡或者檳城,當地都屬於原來的海峽殖民地。

  關於對亞洲進行經濟和發展的扶持,艾倫威爾遜接到的指示是,最好和帝國特惠制重合。

  艾倫威爾遜秒懂,便開始和澳大利亞方面進行商議,通過經濟增長的方式來幫助東南亞實現政治穩定,從而維護了印度洋以及太平洋周邊的地區安全。

  澳大利亞本土地廣人稀,不缺乏資金和技術,但是資源開發有限。但東南亞的人口可不少,市場潛力巨大。澳大利亞通過對於東南亞的援助,在打開當地市場的同時,通過利用當地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推動本國的能源開採與產業升級。

  要知道就算是英屬馬來亞也有一千萬人口,澳大利亞人口也才剛過九百萬。更何況可以通過英屬馬來亞的重要咽喉位置,輻射周邊。

  對於澳大利亞某些問題,艾倫威爾遜也進行了解答,比如澳大利亞認為,像是印尼這種具有敵意的國家,如何能夠占領市場。

  「蘇聯的計劃經濟尚且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更何況印尼還不到那個程度。從市場規律來看,物美價廉的產品遠不是關稅就能解決的問題。」艾倫威爾遜對著澳大利亞的人想都不想道,「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只會帶來猖獗的走私業。」

  「印尼是一個島國,防備走私的成本本來就巨大,我看不出來有什麼好的辦法。」

  印尼還是澳大利亞人最關注的問題,因為涉及到國家安全。艾倫威爾遜當然是主動表示對這個問題的關切,一直在進行嘗試推翻蘇加諾政權的努力。只不過目前時機還不成熟。

  歷史上美國主導的那一次行動,可以說是大獲成功,艾倫威爾遜願意替美國分憂,不過對大英帝國的利益而言,失敗就是成功。

  當然這種想法,單純的澳大利亞人沒有必要知道,美國幹掉了印尼共的行動雖然成功,但沒有改變澳大利亞的處境。只不過是換了另外一個面孔出現,畢竟爪哇島上億人口對比澳大利亞這麼大的面積和稀少人口豐富的資源,不會因為蘇加諾倒台就不存在。

  最後雙方約定,在各自政府批准和審核之後,到時候正式在吉隆坡簽署協定。

  澳大利亞答應會很快出口鐵礦石給歐洲和英屬馬來亞,這兩個地方將不在出口禁令當中。這就標誌著英屬馬來亞的鋼鐵產業,將會迎來一個利好。

  畢竟有世界礦山的支持,對艾倫威爾遜規劃的鋼鐵產業是一個巨大的推進。英屬馬來亞沒有大量的鐵礦,總不能從英國本土把百分之三十品質的鐵礦石運過來吧?

  「光是這一點,就比日本有十年的優勢。」艾倫威爾遜掐著腰感嘆著,這就是所謂的老牌帝國主義的底蘊,雖然不能完全代替錢的作用,但確實是可以少花錢的。

  日本什麼都缺,自然也缺鐵礦,但澳大利亞有。日本只能從紡織產業慢慢攢錢,有了一定的資金,才介入鋼鐵產業,這個過程沒有捷徑。

  但是英屬馬來亞因為英國和澳大利亞的關係,就可以省略這一步,得到澳大利亞的支持發展鋼鐵產業,這是不能比的。

  澳大利亞甚至願意投資一千萬英鎊,用來幫助英屬馬來亞的鋼鐵產業發展。這一點艾倫威爾遜也做出了保證,願意就此和未婚妻溝通。

  達成目的的艾倫威爾遜直接飛回吉隆坡,為外交大臣抵達吉隆坡做準備。而倫敦則在同時聯絡亞洲的前殖民地,共同為之努力。

  這邊英國忙活自己事情的同時,躊躇滿志的麥天皇,在美國第七艦隊和英國太平洋艦隊的保證下,開始了他謀劃中的兩棲登陸。

  美國第十軍的先頭部隊在月尾島北部的綠灘登岸,登陸部隊包括第五陸戰團第三營及第一坦克營的九輛M26潘興戰車,其中一輛裝有火焰噴射器及另外兩輛裝有推土機片,登陸部隊使用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設計及製造的坦克登陸艦進行登陸,全島在日出前被占領。

  守在釜山的第八軍司令沃克聽到消息,也同時率軍殺出,對釜山防禦圈之外的敵人反攻。

  正在準備吉隆坡會議的艾倫威爾遜,在第二天就知道了仁川登陸成功的消息,畢竟麥天皇是一個十分高調的人,吹噓實力比他本人的實力還要強大無數倍。

  而且和歷史上不同,這一次英國還表達對美國戰鬥力的懷疑,美國人自然不能放過這一次兩棲登陸戰大獲全勝的事實,證明我大美利堅天下無敵,給英國佬看看,什麼才叫領導世界。

  這一次的韓戰如果比較海空軍的話,英國還比歷史上處理更大。但堅決不出動地面部隊,還是讓美國人記住了。

  「現在就算是英國人想要分享勝利榮光,我們也不需要了。」紐約時報的報導,頗有種昨日你瞧對我愛答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的既視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