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西洋上的炮聲》(十)

  (求訂閱!求票票!)

  除了上述幾種手段,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直至後世仍被沿用的技術——反潛迷彩。【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一戰的英國畫家們,特別是抽象派畫家們,曾經被集合起來,從事重要的反潛戰工作:為艦船畫反潛迷彩。

  反潛迷彩並不是為了隱藏艦船,花花綠綠的艦艇相當顯眼,其主要作用是造成攻擊方的錯覺和誤判,讓火炮和魚雷打不到。

  這個高招是一名動物學家提出的,1914年9月,著名動物學家格雷厄姆科爾先生給海軍大臣邱吉爾寫信,祥細說明艦船迷彩的妙處。

  根據科爾先生長期看動物經驗,斑馬、長頸鹿、美洲豹等動物,長著美麗的花紋,看上去很滑稽可笑。

  但運動起來,這些花紋打破了動物與背景間的結構線條,會非常難以識別和捕捉,科爾先生的高見受到了重視並被採納。

  於是,戰場最精彩的一幕拉開了。

  英國的艦艇紛紛的畫上線條粗獷奔放的迷彩,堪比畢卡索先生的作品,當時大洋上艦船披著這種抽象畫來來往往,為苦逼的戰爭年代增添了不少亮麗的色彩。

  為這些艦艇畫迷彩是個大工程,每條艦的迷彩要結合船的實際情況來畫,造成當時英國的畫家相當搶手。

  說白了就是讓你眼暈。

  反潛迷彩的主要用色有黑、綠、藍、白四種,近看起來,就象是闖進瘋人院裡的大森林。

  不過遠看起來,這些線條破壞了艦船的外形輪廓,使攻擊起來相當困難。

  有的船被畫得要即將沉滅,有的船被畫成反向開進,重點是船頭水線部位,要做特別處理。

  因為當時的主要靠觀察船頭激起的浪花判斷船的速度,亂畫的浪花很容易讓觀察者產生錯覺,判斷不准速度。

  當時的魚雷都是非制導的直航魚雷,速度大約30節(每秒15米)。

  假如距離2000米的話,需要航行133秒,如果目標艦的速度估計差了10節(每秒5米),等魚雷航行133秒到達目標的話,就有665米的誤差,這樣的話幾乎打不到船的。

  反潛迷彩的作用難以統計,能夠確定的是,二戰時期,反潛迷彩還在大量的使用。

  反潛迷彩是表面迷惑,Q船的存在就是從表面到骨子裡的雙重迷糊。

  作為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後裔,英國皇家海軍對反潛戰的傑出貢獻之一,是把表演藝術與戰爭藝術的無縫對接,發明了有史以來最奇葩的反潛神器--Q船。

  開戰不久,德國潛艇的擴大了襲擊範圍,把英倫三島周圍都列為交戰區,於是英國人發明了Q船。

  Q船準確的名稱是偽裝反潛艦,因為絕大多數Q船的母港是位於愛爾蘭南部的女王港,為了隱藏其用途,所以英國人給起了Q船這個名字。

  Q船的來源五花八門,沒有統一的,其實類似於「釣魚執法」,基本要領是把民船加上火炮、魚雷後來還有深彈等並仔細的偽裝起來。

  Q船的空艙里塞滿了木材或棺材,即便吃上魚雷或炮彈也不容易沉沒,Q船一付人畜無害的樣子出沒在德國潛艇活動海域,引誘德國潛艇浮出水面。

  等德國潛艇浮上水面並且靠近後,再突然襲擊,擊沉潛艇。

  不被認出來是Q船成功的前提,所以Q船的船員經過充分的表演培訓,甚至挨了炮打死了人也得咬呀挺住,直到德國潛艇靠到身邊再動手。

  戰果很快就來了,1915年7月24日,當時最新型的德國潛艇U-36艇,在蘇格蘭外海,抓獲了一艘丹麥商船。

  德國正登船轉運物資時候,遠處駛來了一條掛美國旗的小船(300多噸,比U-36還小)。

  看到送上門的肥肉,德國艇員們樂開了花,急忙追了上去,並發炮警告。

  這是一條看起來很平常的小貨輪,在德國水兵們眼裡,貨輪上的船員們在甲板上的狼奔矢突,收拾細軟,甚至於放下了救生艇「逃命」。

  看到這一幕,U-36放心的靠了上去,小船上升起了信號旗,大意是我們投降,願意收留落水船員。

  等到U-36接近到約50米的距離時,突然之間,丑國船上掀起了幾塊舷側列板,露出了黑洞洞的炮口,那東西突然出現,就好像你突然看見了鯊魚的血盆大口。

  與此同時,英國皇家海軍旗被迅速升上桅杆,剎那間,綿羊搖身一變成了惡犬,幾輪準確的炮擊之後,U-36被當場擊沉,無人生還。

  披著羊皮的狼,那是能隨便欺負的對象?撲上去狼吞虎咽才是狼該幹的事情!

  德國U-36艇不知道是,他們遇到是皇家海軍上尉馬克沃德羅指揮的反潛Q船--「查爾斯王子號」。

  查爾斯王子號擊沉U-36艇之後,居然把炮火指向丹麥貨輪,將貨輪也擊沉了,事後英國人的解釋是,他們當時認為丹麥貨輪是德國潛艇補給船。

  實際上,英國人的險惡用心是想殺人滅口,保守他們Q船的秘密。

  這是Q船的首次獨立作戰並取得成功,沃德羅上尉因為擊沉U-36艇,榮獲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全船官兵分享了一批1000英鎊的豐厚獎金。

  這個時候英鎊非常值錢,皇家海軍排水量近3萬噸的最新型獅級戰列巡洋艦也不到200萬英鎊。

  Q船其實是一種鑽法律空子的欺詐手段,外表上看與民船沒什麼區別,但實際上是裝備了大口徑火炮的軍艦。

  一戰之前,為了維護相對穩定海上交戰秩序,體現「文明」的成果,沿襲帆船時代的傳統。

  國際上先後通過「巴黎公約」、「海牙公約」、「贖金規則」等國際公約,要求海戰中各方,對敵方非武裝商船採取軍事行動的時候,不得殺傷船員。

  而且要為船員提供安全的撤離手段,通俗點說,就是搶船搶貨都可以,但「要錢不要命」,相對以往那種「到了江心,你是要吃麵片還是餛飩(砍死還是投水)」的海盜做法,這種規則進步很大。

  一戰開始的時候,各國還很講究,基本上遵守了這種規則。

  以之前提到的U-36艇為例,開戰不到一年,該艇已經擊沉或捕捉英國民船十餘艘。

  大體的做法是這樣,U艇藏在水下,發現民船後,水面高速追上去,開炮威脅民船停船,然後登船奪取物質,把海員趕到小艇上,再把船弄沉。

  遇到大型有價值的船,就派人上船監督,駛回德國,U-36曾捉到一艘大型風帆船,派人弄回德國,改裝武裝搶劫船海鷹號,在傳奇的馮盧克納爾伯爵的指揮下,改名為」海鷹號」還立下不少「戰功」。

  歷史上有講究的,就有不講究的,被潛艇逼得發瘋的皇家海軍就不那麼講究了。

  「查爾斯王子號」Q船首開記錄之後一個月,一艘拖網漁船改裝的「茵沃隆號」Q船,就又把德國潛艇UB-4艇騙上了鉤。

  「茵沃隆號」比查爾斯王子號還小,只有100多噸,只裝備一門3磅炮(47毫米),開了9炮,就把UB-4艇擊沉了,UB-4無人生還。

  Q船的成功讓英國人肆無忌憚了,於是出了「巴拉隆事件」。

  1915年8月19日,德國潛艇U-27號,抓了一艘裝了載有400匹丑國騾子的商船,當時的騾子可以用來拉大炮,屬戰略物質,正運往法國。

  看騾子的是幾個丑國牛仔,事情就壞在他們身上。

  德國人正和騾子較勁的時候,遠遠來了條掛美國旗的小破船,德國人也沒當回事,他們不知道小船其實是英國Q船「巴拉隆號」。

  當時U-27在商船的左舷,「巴拉隆號」駛入商船的右舷,在德國人看不到的幾分鐘內,小破船升起皇家海軍的軍旗,等德國潛艇從裝騾子船的船頭露出來的時候,近距離的精確炮火很快把就把U-27擊沉了。

  當時U-27艇的指揮圍殼上和兩門炮的炮位上有包括艇長在內的10多名艇員落水,德國艇長游向了「巴拉隆號」,期望得到救助。

  可迎接他的是英國人的子彈,見勢不妙,剩餘的德國水手紛紛轉身,在英國人子彈的追逐下,以奧運冠軍的速度游向了騾子船並躲了起來。

  英國人並未放過德國漢斯,登上騾子船後,在輪機間和軸隧里把德國人掏了出來,並且當場槍斃。

  眼前血腥的一幕,讓趕騾子的丑國牛仔們憤怒了,這是犯罪。

  回丑國之後,把此事捅到了報社,於是英國人使用Q船的秘密被曝了光,這就是著名的「巴拉隆事件」。

  此事影響很惡劣,為後來德國採用「無限制潛艇戰」埋下了伏筆。

  一戰期間,英國人共改裝Q船336艘,德國潛艇交戰150次,擊沉14艘,占當時擊沉潛艇總數的8%,算是一種高效的反潛利器。

  不過也許是演技不過關,Q船也被損失了61艘。

  德國人稱Q船為「潛艇陷阱」,而英國人則更願意稱它「披著羊皮的狼」。

  雖然戰爭中的偽裝軍艦目的各不相同,但無可否認的是,這些喬裝打扮的軍艦能使敵方戒心鬆懈,然後一擊成功,作戰效率相當高。

  看到英國人Q船戰術的成功,丑國人也改裝了一批Q船,遺憾的是,同莎士比亞精妙的戲劇藝術相比,丑國人從好萊塢學會的表演才能就是個渣。

  一戰期間的丑國Q船,除了差點擊沉兩艘美國潛艇外,取得的戰績連英國人的零頭都不到,看來表演是需要積澱的。Q船的故事還有續集,二戰期間,盟軍還曾廣泛採用這種反潛手段,並取得了一些戰果。

  後來,索馬利亞海盜猖獗的時候,就有專家想起這個「偏方」,建議再次使用「誘餌船」,讓光腳的海盜們來碰碰釘子。

  一戰期間,德意志帝國海軍共建造了U艇360艘,戰爭期間共損失了一半,178艘。

  其中損失多半是因為水雷——58艘;深水炸彈——30艘;潛艇魚雷——20艘;艦炮——20艘;艦艏撞擊——19艘;不明——19艘;事故——7艘;掃雷索——3艘。

  只看了上面這個表格,有朋友也許會說,水雷擊沉的潛艇占了總數的三分之一,不如直接用水雷戰唄。

  其實,數量不代表全部,還得看看投入和產出。

  為了對付德國潛艇,一戰期間,英國等協約國曾經建立了三條大規模的反潛水雷封鎖線,堪稱反潛水下長城。

  第一條封鎖線就是著名的北海雷幕,北海雷幕於1918年5月開始布設,從英國北部的奧克尼群島直到挪威,長230海里,寬15至20海里,由24條深度不同的水雷線組成,計劃布放10枚水雷,實際布放70117枚。

  同時,還有76艘小型潛巡邏警戒,如此強大的投放,實際只擊沉了1艘U艇。

  相對效果好一些的多佛爾海峽雷幕,布放水雷近1萬枚,由於水域較小,相對密度大,效果好,擊毀U艇12艘。

  一戰期間,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海軍,按照馬漢的海權論思想,控制了整個海洋。

  戰前曾投入巨大的德國海軍公海艦隊,一直被封鎖在北海這片29萬平方海里的海域內無所作為,直到戰爭結束被集體俘虜,在英國的斯卡帕灣集體自沉。

  與之相比,相對弱小的德國潛艇部隊,先後擊沉了協約國商船6000艘,註冊噸位1200萬噸,擊沉軍艦150艘,自身損失178艘。

  可以說,德國海軍是失敗的,但德國潛艇部隊並未徹底失敗。

  ————————————

  關於U型潛艇,黎耀陽最終找到海軍方面,借了一艘它們俘獲過的廢棄U型潛艇在上面進行拍攝,為此還給了10萬刀的贊助。

  用一破爛賺10萬塊錢,要麼說還是能拿刀拿槍的人更能賺錢呢。

  電影順利開拍,預計拍攝時間6個月,除了拍攝技術不夠先進,大量戰爭戲的拍攝也比較耗時。

  但無論如何,第一部電影開機後,接下來的路就好走了。

  至少他不用為賣酒所得的資金髮愁了,在電影圈打個滾兒,這錢乾淨的不能再乾淨了。

  感謝愛迪生,不但創造了一門新藝術,還發明了一個全新的洗錢手段。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