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不夠

  (求訂閱!求票票!)

  「…最終,拜占庭人在義大利的領地,僅限於義大利這支『靴子』中部的拉文納與羅馬連接處,以及『靴子』的腳尖和鞋跟,以及西西里島這幾個地方。Google搜索

  利烏特普蘭德去死後,倫巴第王國內部因爭奪皇位,陷入了短暫得混亂。

  不過,5年後的749年,利烏特普蘭德得弟弟阿斯托夫打敗對手,順利當上了國王。

  王國阿斯托夫再次下定決心,徹底將拜占庭人趕出義大利半島。

  可以說,此時的義大利半島上幾乎沒有力量能與倫巴第王國相抗衡,拜占庭也無力顧及西邊的事情。

  因為拜占庭除了要應對聖像破壞運動帶來的混亂外,還有保加爾人和阿拉伯人的進攻。

  終於在751年,最後一任拉文納總督提齊烏斯被倫巴底人處死。

  拿下拉文納後,國王阿斯托夫進一步占領了拜占庭人在半島剩餘領土,同時將羅馬城定為接下來最重要的目標。

  見此狀,新任羅馬大主教史蒂芬二世決定鋌而走險,向北方的強國法蘭克王國尋求支援。

  倫巴第人終究還是沒能統一整個義大利半島。這或許是地緣決定了的:

  所處的位置相當於歐洲的『中原』,四戰之地。

  而內憂與外患,世俗與宗教因素交互之下,義大利半島始終被各方爭奪。

  這段歷史,只有鐵王冠能夠見證,我必須要得到他!」

  佩洛普以為自己用真情實感能夠打動黎耀陽,可他面對的是一個化身資本家的黎耀陽,感情在他面前一文不值,一切都是可以用來賺錢的資源。

  剛剛佩洛普用戲劇中心的股份作抵押,再借20萬的話可就不夠了。

  看看黎耀陽的眼神就知道,不掏出點有價值的東西,這錢恐怕借不到。

  佩洛普死死咬住後槽牙,從牙縫裡擠出兩個字:

  「你不是一直想要創辦《大西洋城周刊》雜誌嗎?一切手續我幫你走通。」

  「不夠!那可是20萬刀,僅僅幫我走通手續,可不值20萬!」

  「外加一塊地皮,在手上很久了,20萬賣給你。」

  這回黎耀陽才動心:

  「地皮?嗯~在哪?」

  「就在太平洋酒店西北面,那塊雜草叢生的地方。」

  黎耀陽回想了一下,那塊地面積不算大,但地理位置不錯,距離酒店也近,拿下來以後,完全可以建一座商業廣場。

  那裡距離未來的新華小鎮也不遠,倒是能夠方便小鎮居民出行。

  商業廣場、購物中心的雛形也就是前幾年才出現的,當時它的主要形式是帶狀分布的一些商店,沿著街道有展示櫥窗,在商店的後面和旁邊有停車場。

  租戶包含了:食品店,藥店和服務商店。

  也就是說最早的「購物中心」就有了組合商店的概念。

  能代表這時候購物中心的一個項目叫做鄉村俱樂部廣場。

  它具有主題風格的建築,統一的管理和停車場這些現代購物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購物中心運營管理的質量,租戶組合和商品經營這些理念都已經在這個項目中得以體現。

  但直到1931年。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購物中心才開始出現了。

  他是達拉斯的高街購物公園村。

  它是一個整體的場地,沒有被公共街道一分為二,不同的商店被統一在同一形象之下,作為一個擁有唯一業主的單元進行建設和管理。

  二站後期丑國城市化發展進入了郊區化階段,大量郊區的「臥城」開始出現,於是鄰里購物中心開始大批量發展起來。

  這一時期的代表型購物中心是詹姆斯道格拉斯在西雅圖開發的諾斯蓋特。

  它具有三個典型的特徵:

  一是,把全能型的百貨作為整個商業的核心主力商家。

  這是主力店開始出現了。

  第二它是一個封閉式的建築,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盒子。

  第三,它還擁有中央人行廣場和地下貨運通道。

  這是中庭空間和早期的貨運流線設計。

  20世紀50年代郊區化的延續刺激了購物中心的進一步發展,1957年購物中心的時代正式來臨,購物中心被認定為是一種獨特的建築和土地利用類型、

  國際購物中心協會成立了,並在購物中心開發商,業主,管理者和租戶間推進運營實踐。

  60年代是購物中心快速發展,不同標準類型的購物中心開始出現,盒子帶空調的購物中心成為市場主流,核心租戶的數量開始增加,商圈規模也隨之擴大。

  70年代購物中心的細分化就開始了,同時這一時期政府開始對購物中心有了一些規則上的控制。

  同時超級地區中心也開始出現了,購物中心的規模也開始變大,由過去的單層開始變為多層。

  並且隨著購物中心的發展,開發商意識到了購物中心對周邊開發的帶動效應,綜合用途開發的物業(酒店,寫字樓)開始出現,這是最初的綜合體開發了。

  與此同時,購物中心的功能也從原來的購物為主轉變為社交休閒為主。

  購中心的業態里,除了零售類業態之外,食品,影院和其他形式家庭娛樂和休閒活動業態,也都紛紛出現,並且比例開始逐步提升。

  購物中心的功能更加多元了。

  這一時期的核心租戶也在發生變化。從以前的次級百貨公司或大型百貨變成了折扣型百貨,以及超級商店。

  這裡的超級百貨是藥店,次級百貨公司和雜貨店的集合體。

  這時期也是購物中心面臨調整的一個時期,因為數量,規模的不斷增加,環保問題開始凸顯,政策性的管控開始出現。

  同時因為能源危機的影響,購物中心開始安裝空氣調節裝置,變溫通風設施,空調來使運營更加有效。

  80年代之後,購物中心進入了成熟期。

  成熟之後即面臨衰退,由於前期的開發建設過度,加之當時丑國經濟陷入滯脹危機,購物中心也呈現過於飽和的局面。

  同時一些早期開發的購物中心開始老化,需要進行修復改造。

  這時的核心租戶由之前的折扣百貨變成了美食園,娛樂中心以及廉價百貨商店。

  進入90年代購物中心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於修復與擴建,增長勢頭也進一步放緩,但人均零售面積卻在持續增長。

  這一時期的另一個大轉變是。因為競爭日趨激烈,購物中心逐漸轉變成娛樂中心和社會活動中心。

  與此同時超級地區購物中心開始加強壟斷,購物中心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購物中心業主的性質也有過去企業性質的開發逐漸轉變成國家級巨型機構的開發。

  購物中心的開發運營管理更趨於專業化和壟斷化。

  購物中心對經濟衰退,能源短缺,環境問題,不斷變化的顧客需求,多變的人口以及過度建設都能做出正確的反應。很明顯,這種持續反應能力就是購物中心生存的方式。

  但說起購物中心,其實是丑國郊區白人中產階級愚蠢的、與汽車緊密相關的消費主義的縮影。

  但是,南谷購物中心,這第一座完全封閉式的、可調節氣溫的購物中心,最早是由一個反對汽車、支持步行的歐洲猶太社會主義者提出的。

  南谷購物中心出現後,全丑有1100多座相似的購物中心相繼誕生,並延續至100年後。

  1938年,懷著遠大的建築抱負,維克托·格倫從**占領下的奧地利逃到了丑國。

  他很快就在紐約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為很多商鋪設計了店面,包括第五大道上的諸多商家。

  14年後,他接受了一項完全不同的委託:在距明尼阿波里斯市10英里(約16公里)的地方建一座購物中心。

  這項工作給格倫提供了一張空白的畫布,他可以在這裡實現一直以來所夢想的烏托邦式願景:

  在一個室內的城市中心,將家鄉維也納雅致的都市風格帶到這快速發展的第二故鄉。

  南谷購物中心如他所願建了起來,但此後的發展卻偏離了計劃。

  1970年代,回到奧地利度過晚年的格倫,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創造了一個郊區怪物。

  儘管這樣的購物中心現在看來平淡無奇,但是當格倫第一次提出這樣的想法時,卻是相當激進的。

  1943年,《建築論壇》舉辦了一場名為「建築194X」的比賽,號召現代設計師們想像戰後的城市未來。

  在這次比賽中,格倫第一次提交了自己的設計。

  然而,格倫的全封閉式結構和拋棄中央廣場的設計,並沒有打動那些富有遠見的編輯。

  事實上,格倫的設計比想像中更加適合戰後的丑國。

  1952年,代頓家族將南谷購物中心帶到了這個世界上。

  在1950年代的明尼阿波利斯,代頓家族幾乎是百貨公司的同義詞。

  他們希望用一座購物中心,來完善家族在伊代納郊區一座新興小鎮上的產業結構,這座成長中的小鎮當時有15000人左右。

  在當時盛行的冷戰思維中,一旦明尼阿波利斯遭遇原子彈的襲擊,小鎮恰在原子彈的爆炸半徑以外,可以躲過一劫。

  1956年,南谷購物中心開業。

  它聯結了代頓家族企業的一個分支與另一家大型的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內能容納超過70家店鋪。

  當時,丑國已經有了購物中心的先例,例如1950年開業的西雅圖北門購物中心、1954年開業的威斯康星的美麗谷購物中心,同樣是格倫設計的北國購物中心也於1956年在底特律郊區開業。

  與這些露天設計的、親近自然的購物中心不同,南谷購物中心將隔絕了外界環境,從而能夠更好地控制內部空間。

  格倫喜歡將之稱為「內向型」,與「外向型」的商業帶相對應,他將後者稱為「恐怖大道」,並且十分厭惡這類商場在丑國郊區的擴張。

  南谷購物中心巨大的空白牆壁將街道完全隔絕在外,中心內不僅有商店,還有咖啡、公共藝術裝飾、林蔭道和一個綠意盎然的庭院。

  透過天窗,陽光照射進來,灑落在魚池、植物和中央裝滿鳴禽的籠子上。

  但也有人喜歡這種模式,稱南谷購物中心「將室外的樂趣帶到了室內」。

  至少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永恆的春天。

  封閉式購物中心在加州的受歡迎程度達到了頂峰,而它可以控制的並不只是內部的氣候。

  它還迎合了格倫自上而下的設計哲學,和很多社會主義者一樣,格倫相信人剝削人的制度是可以被改變的。

  購物中心還直擊丑國中產階級消費者的恐懼心理——他們不僅想要在遭遇風霜雨雪和交通車輛時受到保護,在於陌生人遇見時也希望受到保護。

  社會所關注的這些事情與格倫自己所關注的並不一致。

  他想要創造的不僅是一個「巨大的購物機器」,還是一個社區中心。

  在這裡,丑國人可以自由漫步、集會、爭論,享受人生,就像格倫故鄉的維也納人一樣。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在設計南谷購物中心時,並不是將它作為一個孤立的建築,而是一個總體規劃的一部分。

  這個總體規劃還包括了數百公頃的住宅、商業、醫療、辦公和多用途的項目,它們都環繞在湖泊和公園旁邊,但是其中大部分的項目都被開發商忽視了。

  相反,開發商們開啟了一個先例,在購物中心周邊建起了被格倫稱為「極其浪費土地的停車場」。

  然而在南谷購物中心揭幕式之後的半個世紀裡,丑國出現了1500座類似的停車場,這一切都歸功於戰後的稅法改革。稅法改革戲劇性地提高了這類大型商業項目的盈利能力。

  儘管格倫本人後來否認甚至批評這座購物中心,並在1978年聲明「他拒絕為這些混帳的發展支付任何贍養費」,但明尼蘇達人都十分熱愛南谷購物中心。

  在遠離城市中心的地方長大的丑國人,喜歡到南谷購物中心這樣的地方來,在這裡他們可以找到最接近城市體驗的感覺。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