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轟動

  (求訂閱!求票票!)

  《芝加哥》開始造勢了,一如既往的黎耀陽風格,先以小說率先打開市場,讓觀眾更好的了解劇情。記住本站域名

  他的短篇小說在《紐約時報》連載,有克里斯這個自己人在,小說足足占據了一整個版面。

  這部小說以一個新聞標題作為名字——《受害者死亡時女人在放爵士樂》,並以一個細節開頭:

  「在案發現場, 安南夫人的小公寓裡,她用唱機反覆聽了兩小時以上的一首名為《Hula Lou》的夏威夷情歌。」

  故事以兩樁血淋淋的兇殺案開場。

  加特納夫人的情人被發現死在了她的汽車裡,兇器是一把留在現場的手槍,當人們在寓所里找到加特納夫人時,染了死者鮮血的衣服就丟在地板上。

  一個月後,年輕的安南夫人同樣槍殺了自己的情夫,案發現場就是她的住所。

  整篇小說以第三視角進行記述, 好像是一位針對兩起案件的報導者。

  而在結尾處,則不經意地描述比尤拉·安南是一個「美麗的女人」, 「瘦削高挑,有著紅棕色的短髮」。

  而在當天報紙最後一版封底圖片頁的右上角,刊登了一張朦朧的照片,雖然看不清臉,但所有人都知道,這個美艷動人的倩影,就是比尤拉·安南。

  這只是一個開始,隨後的一個月之內,比尤拉·安南的朦朧照片四次登上了《紐約時報》的版面,這個頻率顯然有些不同尋常。

  同一時期,另一樁謀殺案的女主角貝爾瓦加特納的背影照,也頻頻亮相紐約各大GG牌。

  兩個芝加哥女人用自己神秘的美貌征服了紐約的男人們。

  大量來自崇拜者的求愛信件湧入哈德森劇院,他們以為這兩個女人真實存在。

  還有瘋狂的求愛者將她們的照片並排刊登在版面最醒目的位置,還有人公開呼籲法官手下留情,因為「這樣的甜心不應被殺死」。

  該死,他們以為這一切都是真的,在芝加哥真的發生了案件, 並已經進入公開審理階段。

  緊接著,在第二次連載中,直接描繪出庭審的場面,兩個嫌犯顛三倒四的口供明顯對她們不利。

  比尤拉安南先是聲稱死者蓄意強女干,隨後又承認是因為被對方威脅要甩了自己才起殺心。

  再後來又聲稱自己當時已經懷有身孕,且對方和她同時想要拿到那把手槍,自己的行為純屬自衛。

  而貝爾瓦加特納則堅稱,案發時自己已經喝醉了,究竟發生了什麼完全記不起來。

  這兩個女人各自找到了全芝加哥最優秀的律師。

  比尤拉安南的律師 W奧布萊恩,被稱作「能替耶穌洗罪的人」。

  他充分利用這位明星級女罪犯在容貌方面的優勢,暗中操作為其組建了一個特殊的陪審團——全部為男性,年輕人偏多,且其中有四個單身漢。

  最終,陪審團達成一致意見——比尤拉安南無罪。

  隨後,貝爾瓦加特納也獲得釋放。

  她的律師團採取了同樣的策略,在法庭上安排了一個全男班底的陪審團。

  在小說連載結束以後,克里斯親自撰寫了一篇報導,將這兩起案件合併討論!

  他抨擊這樣的審判形同「時尚秀」, 化妝品成了女犯人的防衛武器, 衣服則幫助她們贏得同情,她們走出監獄的速度甚至比她們進大牢時還快。

  小說還出了一篇番外, 在番外中,儼然已被塑造成明星的比尤拉安南,自從其走出監獄後新聞一直不斷,她離婚又再婚,過著明星一般的生活。

  可惜在她逃離絞刑架後的第四年,因罹患肺結核死在了一個春天。

  而貝爾瓦加特納的婚姻生活也曾因謀殺案而中斷,但一年後她與丈夫二度復婚。

  後來男方一度以女方虐待和酗酒為名再次提出離婚,隨後又爆出女方再生婚外情,但這對夫婦並未真正分手。

  兩個女人的結局都不算完美,讓人唏噓不已。

  不少小說的忠實粉絲向紐約時報發起抗議,要求作者更改結局,無論事件真實與否,兩位甜心寶貝都值得更好的安排。

  就在粉絲們無比激動,想要替兩位甜心寶貝平反昭雪的時候,《芝加哥》在哈德森劇院隆重上映。

  門票早就賣空了,大批小說粉絲得知比尤拉安南改頭換面成了洛克茜哈特,貝爾瓦加特納則被稱為維爾瑪凱莉,她們的辯護人化身為巧舌如簧且視財如命的律師比利弗林,而故事走向卻與小說如出一轍時,他們瘋了似的殺向劇院,想要將門票一掃而空,卻發現壓根兒沒有他們施展發揮的空間。

  該死的曼哈頓大老爺們,愚蠢的上流社會貴婦們,還我門票!

  這是無數粉絲心中的吶喊,卻沒什麼卵用,根本擋不住《芝加哥》如期上演。

  轟動!轟動!轟動!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比起《歌劇魅影》的悽美和浪漫,《芝加哥》融入了所有底層人民最喜歡的因素——黑暗、xing感、華麗。

  如果沒看過小說,更不願意費心思了解劇情的人來說,甚至可以用「時尚秀」來形容這場演出。

  當然,這肯定不只是一場秀,因為在這個故事中,法律可以被金錢收買,輿論可以為美貌蠱惑,秩序可以因情慾坍塌。

  而這一切的邏輯根基,則是這個時代的黑暗,以及人們對娛樂性的消費。

  試想一下,如果這不是一部杜撰的小說,現實中的比尤拉和貝爾瓦會從崇拜者那裡獲得真正的同情嗎?

  或許,人們只是在新聞報導和司法審訊這兩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掩飾下,肆無忌憚地消費著香艷的肉體和刺激的故事。劇中的洛克茜和維爾瑪也是如此,她們固然是名義上的主人公,其實卻不具備推動情節的能力,只能聽從弗林律師的任意擺布。

  因此,故事的內核實際上早就確立了。

  當然,作為一部歌舞劇,不應該只有黑色,還應該有足夠抓住觀眾眼球的東西,比如白皙光潔的大腿,比如突然滑落的裙子。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出色的歌舞劇,不僅讓哈德森劇院重塑輝煌,也讓黎耀陽的聲譽再上一個新的台階。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