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出征(二)

  「國師?」

  曹人往皺起眉頭,「大魏朝之所以百無禁忌,全憑國師大人賜福,他若是走了,皇城國都怎麼辦?」

  「所以朕說了,等到傾滅鬼界之後再派他去往邊境……試想大魏朝若是連一隻鬼怪都找不到了,又何須國師坐鎮賜福?」

  神皇緩緩抬頭,面無表情望向頂空之上的那尊巨大菩薩法相,隨之說道,「邊境戰勢之所以如此焦灼,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南晉國的那些術士沒人去管。【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即便有李密和劍聖在,他們所行武道和劍道雖已至人間巔峰,若是真刀真槍的打一架,那位神念最強的南晉國讀書人自然不是他們的對手。」

  「奈何人家根本不會傻乎乎的與之正面抗衡,僅憑當世最強的神念之術便可殺人於無形。甚至有好幾次,那些南晉國的術士聯手布置了囊括數千里的恐怖幻境,直接將他們幾萬人的軍隊送到了我軍眼皮子底下,殺了我們大魏軍潮一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對此,哪怕是身經百戰的李密也無可奈何,對於妖族和南晉國久攻不下,也是有原因的……所以我們急需一位足以和南晉國術士相抗衡的高手統帥前往,思來想去,也只有八樓菩薩境的國師作為合適了。他的八樓佛宗念力,足以應對戰場上的絕大多數幻境,也是那位讀書人最好的對手,就算不敵,也總能限制其一二,從而給李密以及劍聖找到反擊的機會。」

  聞言至此,曹人往徹底無話可說。篳趣閣

  自古以來,領軍作戰者,皆為國之重將。

  還從沒聽說過有哪位君王會派一位佛宗高手率兵出征,按照陛下的意思,只怕不僅是國師大人,大魏朝的所有佛宗信徒及門人,只怕都要一同奔赴戰場。

  以佛宗念力抗衡南晉國術士的神念確實是很好的說辭。

  但曹人往知道,陛下真正的目的,是想將國師大人趕出皇城,徹底清除大魏朝的佛宗力量。

  身為大魏朝真正的主宰者,陛下他絕不允許,國師大人在百姓心中的威望,會在有朝一日超過他這位孤傲的帝皇。

  哪怕僅僅是一絲一毫的可能,都會讓生性多疑的陛下心生不滿與嫉恨。

  所以陛下肯定會提前做出應對。

  但因國師在大魏朝百姓心中的菩薩形象已經根深蒂固,影響深遠,不可能在皇城中對他怎麼樣。

  那麼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將國師調往邊境,將其與百姓隔絕,先斬斷佛宗的信念與香火。

  再以戰場之間無處不在的殺氣與死意,來扼制佛宗悲天憫人的情懷。

  陛下是想逼著國師大人走上和李密將軍同樣的一條路。

  唯一的不同是,李密將軍九樓巔峰,幾乎不死不滅,多年的戰爭拼殺並不會對他的意志和身體造成任何損壞。

  陛下放任其在邊境與敵廝殺,並不能將他怎麼樣。

  若是他想回來,陛下還得親自去城門口相迎。

  但國師不一樣。

  八樓菩薩境雖然已經足夠厲害,但一朝未成真佛,便沒有勘破生死之關。

  戰場局勢多變,隨時隨地都會有生命危險。

  尤其國師若去了戰場,便將會和南晉國那位最厲害的讀書人正面交鋒,輸肯定是必然的,能不能保住性命,可就不好說了。

  想來以陛下的心思,怕是不太願意讓國師安然回到大魏朝了。

  心念至此,一向冷漠處事的曹人往內心其實並非毫無波瀾,而是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觸。

  世人皆知他曹人往在建國之初是位勇猛無敵,單論用兵殺敵之術,足以和李密齊名的頂級上將。

  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最終為什麼成為了一名太監。

  那原本是一段不願被提及的往事,卻在今日因為神皇對國師的安排,而讓曹人往回想了自己的遭遇。

  在那個功成國盛的年代,神皇平定江山,除了依靠大魏朝的巔峰國運外,還有數不盡的文臣武將為其鞍前馬後,拼死效忠。

  但外戰過後並不預示著太平盛世的到來,而是內亂的開始。

  無數與神皇並肩作戰的將領因為權職的分布不均而對坐上王座的神皇心生不滿,從而動了造反的心思。

  事實上,這是每一代弄權者都要經歷的一段過程。

  結果自然便是神皇親自督戰,以雷霆之勢平定了內亂。

  據曹人往的回憶,那一夜光是開國功臣就殺了不下二十位,其中有不少人與神皇私交甚厚,同樣不曾倖免於難。

  內亂過後,神皇的殺戮卻並沒有停止。

  他深深意識到,在大魏朝堂之間,其實仍有不少人心有禍國之意,很可能會動搖到他的皇位,必須儘快斬草除根!

  但經此內亂,即便還有人真的意圖謀反,也不敢再有絲毫表露。

  想要找到他們,很難。

  所以神皇想到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斬草除根,全殺了……所有參與過建國之戰,同時被冊封為三品以上的文武百官,無論是誰,殺無赦,一個不留!

  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走一個!

  這便是神皇的霸權理念。

  而當時的曹人往,就是那些本該被殺的文武百官之一,而且是頭號選手。

  但直到那場持續了整整一個月,大魏史書上被稱為「斬佞臣」戰役的屠殺結束之後,神皇都沒有動曹人往一根頭髮。

  反而委以重任。

  開始很多人都無法理解,以至於民間多有猜測,其中不乏離譜言辭。

  直到當曹人往以大魏內府總管的身份站在神皇身邊時,人們才恍然大悟……一個太監,怎麼還會有造反的心思?又怎麼會對神皇的王座產生威脅?

  放棄一品上將的威風和榮耀,去做一個一輩子都抬不起頭的太監,在人們看來,曹人往是為了活命。

  其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只是在表明忠心。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曹人往所放棄的,要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多。

  歷史已然成為歷史,但神皇「斬佞臣」的理念卻並沒有因為歷史的隱沒而散去。

  沉寂多年,終於又出現了下一個犧牲者……當朝國師。

  曹人往深吸一口氣,隨後緩緩抬頭,向著那尊菩薩法相最頂端的國師大人表達了自己的惋惜。

  但也僅僅是惋惜。

  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

  他管不得,也管不到。

  他所能做的,唯有殺鬼。

  心聲至此,曹人往單手握空拳,刀意驚起不休,隨後平靜向前一步,說道,「陛下,關於國師大人的安排,等到兩界大戰之後,自有您親自定奪,想來國師應該並不會有太大意見……」

  等到神皇點了點頭,他這才俯身望向皇城往西之地,那裡軍潮湧動,殺氣驚天,猶如黑雲壓城,不可摧折,想來應該是朝廷各部兵馬都已集結完畢。

  隔著這麼遠的距離,都能感覺到那股自軍潮之間彌散而出的殺伐之意。

  出征在即,曹人往一掃心頭陰霾,滿身戰意再次噴涌而出,他似是找到了當年征戰沙場時的豪邁感覺,整個人變得意氣風發,像是年輕了好多歲。

  雖身穿內宦官袍,但風聲而過時卻並不能吹動其分毫,那一身大紅衣袂猶如厚重鎧甲,堅不可摧,且自帶銳利鋒芒。

  沉靜片刻,他挺直身子繼續說道,「陛下,時不我待,末將這就出發了。」

  神皇望向他,「將軍一切小心,朕等你的好消息。」

  君臣對視,情緒各異。

  下一刻,曹人往身前一片刀光當空而起,直直落入蒼穹之間。

  他整個人亦隨刀而起,此時也顧不上驚世駭俗,直接當著皇城百姓的面,在半息之內掠過了大半個皇城的距離,以近乎瞬移的方式來到了大魏軍潮之前。

  卻並未落地,而是保持著握刀的姿勢,懸浮於城門口數丈空域,居高臨下俯視所有將領,隨後沉聲喊道,「各部聽令,此次地底一行,當拼死而戰,避無可避,鬼界不滅,我軍不回!」

  聲音極大,氣勢洶湧,尤其是從生性冷漠的曹人往口中說出來,更顯得壯烈。

  冷風之間,眾將的情緒瞬間被調動起來,所有人隨之狂吼,「鬼界不滅,我軍不回,殺!」

  那一刻,洶湧戰意直衝雲霄,順著風聲的流動快速湧向清心殿所在方向。

  遠空之間,仍在佛光結界外圍伺機而動的鬼界大軍似是感應到了皇城中的軍潮氣息,開始變得狂躁不安。

  半數仍在原地保持著進攻的姿勢,半數則掉頭往鬼界而去,想來應該是回去通風報信。

  一直在密切關注著鬼軍動向的國師察覺到了它們的小動作,當即發聲提醒,「曹將軍,時間緊迫,速速領軍出發吧。」

  曹人往聞言漠然點頭,再不多言,直接於半空轉身,一馬當先殺向鬼界。

  臨行之時,他的眼神於人群中鎖定了早已蓄勢待發的李三思,隨手甩出一道輕柔刀光將其裹起後,便開始猛然加速,看他的氣勢,怕是想要一個人給鬼界沖了。

  統帥已當先而去,餘下眾將自然不敢耽擱。

  此次出征皆是大魏朝真正的頂尖高手,所有人身攜滿身戰意一起奔襲,所捲起的氣勢屬實有些駭人。

  皇城中正在圍觀的百姓原本還在感嘆曹人往的氣場強大,以及大魏軍潮的實力驚人,可軍潮一出動,他們當即嚇得往後連退數步,情緒由激動興奮轉為了驚恐和敬畏。

  目送之餘,百姓們自然也注意到了被曹人往主動以刀光相接的李三思。

  對於這位執筆人的小銅牌,不少人還是有印象的,知道他曾在潛龍之巔的那場談判中大放異彩,甚至曾一度得到過劍聖的好感與贈予。

  少年有為,確實值得褒獎。

  不過讓人不解的是,此人雖智慧超群,思維敏捷,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此次殺鬼一戰,需要的是絕對的硬實力以及戰鬥本能,小銅牌區區二樓劍道修為,去了不就是找死?

  莫非單純的想去出個風頭?那未免也太兒戲了些……

  眾說紛紜中,皇城諸將已經消失於所有人視線中。

  宮中有帶高帽的史官將目光自遠空收回,思索片刻,提筆而記:

  大魏元歷十九年,春潤四月初八,百鬼入皇城,舉國參戰。

  ……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