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二章 觀星者

  太學之事,功勞主在盧宗正。(由於緩存原因,請用戶直接瀏覽器訪問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盧曄只是參與,作用有限,盧氏提起來、秦亮只想應付一下。

  實際上秦亮連何駿都不在乎,那一家人真正能讓秦亮上心的、只有金鄉公主。曹氏宗室那邊,拉攏與禁錮並用,分化一下,總比涇渭分明的敵對要好;金鄉公主還是族兄秦朗的異父同母妹妹,何況她真的貌美有風韻,據說長得像杜夫人。

  這時盧氏的聲音又道「家父敬佩大王,見過宗伯之後,回家仍有讚譽之詞。」

  秦亮聽到這裡,感覺稍慰,原來盧氏只是想示好。秦亮便好言道「我在太學時,雖不歸盧博士管,也曾去聽過盧博士講學。教授之恩惠,我自不會忘。」

  盧氏輕嘆道「是阿,那時多簡單,沒有如許多煩惱。」

  秦亮暗忖那時候的秦亮是比較簡單,但汝就不好說了。同是十餘歲的人,女子卻要早熟得多。

  兩人已經認識十餘年,確實很久沒有敘舊了。忽然提起當初,秦亮也不禁浮現出了一些場景。可惜太學生活不是他親身經歷,記得但沒啥感覺,連對似水流年的追憶感慨都沒有。

  他只是好奇,盧氏這幅單薄纖弱的身材、為何那麼能承受?她到現在也是那副模樣,身材婀娜苗條,薄薄的嘴唇、單眼皮眼睛,長得倒是挺清秀漂亮。太學裡的士子都是男的,進學就是為了當官的機會,所以那時盧氏偶爾在太學露個面、簡直就是許多士子心中的夢中女神。當然她確實也生得白淨水靈。

  後來那些士人愛編排盧氏,同樣也是這個原因,求而不得。如果她一直那樣故作清高、不染俗塵還好,偏偏她又看上了秦亮的相貌、來往過一陣子,而且秦亮也不是啥大士族出身。這下就惹惱了很多人,大家因為討好過盧氏,甚至感受到了羞辱!何駿非要過來爭,可能也是一時衝動,看不得秦亮這種出身的人、擁有許多人都想要的好東西。但秦亮應該沒有真正擁有過盧氏,自始至終、盧氏都準備著嫁別人,只願意走古道。

  盧氏好像也勾起了回憶,沉默了一會,眼睛裡露出了複雜的神色「妾以前年少無知,還望大王寬恕。」

  秦亮轉頭看了一眼,剛才西廳有兩個侍女、送金鄉公主等人出去了,他便說道「已過去那麼久,我都快忘了,真的別計較了。」

  </di>

  盧氏顯然對秦亮的大度不滿意,竟蹙眉道「君從來不想報復、羞辱回去?」

  秦亮困惑地看了她一眼,沉聲道「汝曾擔心,我拿舊事要挾,我說了不會,便是言而有信。後來還發生了一些事(何駿算計王玄姬),我有拿盧夫人出氣、說出去過半句?別想太多,放心罷。」

  盧氏竟然奇怪地笑了一聲。秦亮認識她也不是一天兩天,知道她很看重莉益,當下又說道「下次還請令尊同來相國府敘敘舊。」他接著故作輕鬆道,「不過太學生那麼多,估計盧博士不太記得我了。」

  她的語氣有點酸「晉王宮來往的,不是親戚、便是公卿大臣,家父不敢高攀。」她的話這麼說,卻抬頭看著秦亮、眼神在他的臉上徘徊。這樣清秀的眼睛,很容易讓人產生嬌弱、簡單、淡雅等印象,但盧氏根本不是那種人。她的情緒漸漸憿動「大王只怕弄髒了羽毛,又何必故作寬容?」

  秦亮愣了一下,沉默片刻道「盧子家是名士,他更愛惜羽毛。盧夫人也算是盧家人,就算做錯過什麼事、至少沒有坐實,所以忘掉最好。」

  稍作停頓,秦亮又直接說出了關鍵的地方「況且事到如今,再提往事有什麼用?」

  果然盧氏冷靜了一些,蹙眉不言。她並不是一無所有,婆婆仍是公主,同族也有做到九卿的人。

  就在這時,那兩個侍女也從夾道進來了。盧氏看了一眼秦亮,便垂目款款揖拜道「妾告辭了。」

  秦亮還禮,叫侍女送盧夫人出去。在西廳耽擱了一會,秦亮回到前廳、宴席亦已接近尾聲,他習慣性地繼續吃了一些大米飯。

  王廣、令狐愚、王金虎等幾個親戚道別,秦亮遂親自帶著屬官送到大門內。眾人一番客氣,又是相互揖拜。

  丈人王廣拜別時,又轉頭教兒子禮數。小子名叫王瀚,大概超過十歲了,但男孩長身體比較靠後、此時看上去還是個孩子模樣,不過王瀚也是薛夫人所生,乃令君的同父同母弟弟。薛夫人去世的時候、

  王瀚才幾歲大,仍然是披麻戴孝。

  王廣道「禮不可荒疏,當年若沒有汝姐夫,王家所有人都沒了,哪裡還有今日?」

  旁邊的親戚都看著父子倆、有人微微點頭,小子立刻有模有樣地向秦亮揖拜。秦亮隨口道「當初少了誰也不行。」王瀚雖是個少年、但是同輩,秦亮說罷也還了一禮。

  令狐愚苦笑道「若無仲明心細、揪出奸人楊康,當然會少了我,已被那奸賊所害!」

  眾人先後上了馬車,秦亮站在原地目送車輛駛出大門,這才轉身回去。

  王廣剛才那麼說也沒錯,揚州起兵沒有秦亮必定成不了,王凌定被誅三族。但消滅了外敵之後,內部便容易產生競爭,並非誰功勞大、就是誰說了算。王廣也不是沒有爭取過,畢竟這種大勢機遇、可遇不可求!

  然而王凌去世時,即便沒有秦亮的競爭、王廣也不太穩得住局面。事到如今,秦亮幾乎走完了整個路線,王廣更缺少征治資本。大概在漢中之戰後,他應該就完全想通了。

  連賈充、王渾那樣的人,曾把司馬懿和王凌當作領袖人物,都到了秦亮這邊。剩下的河東并州士族,依舊認王廣的地位,估計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已是王廣與秦亮的姻親關係;繼續與王廣交好,大家也算是自己人。

  ……不久之後,正元三年四月下旬,尚書右僕射辛敞上了一份奏章。

  奏章列數晉王的功勞德行,以至於上天感應,頻降祥瑞,巡河之時,至有真龍現身!並有讖言稱當塗高者,晉正是高,古有三家分晉,今晉王滅蜀漢,待並取東吳、則有三家歸晉,諸事皆為天命!所以大魏天子要順應天命、將帝位讓給有德之人,若禪位於晉王,大魏皇帝因此同樣是有德明君,如同堯舜。

  這份奏書直接送到中書省,卻難免泄露了內容,很多大臣都聽到了風聲,但又不太確定!

  一早大夥到東堂朝會的時候,便開始相互打聽消息,鬧哄哄一片。起初人們只是問辛敞,是不是從尚書省、直接送了一份奏章進宮,漸漸地、有人乾脆問出了禪讓的言論。

  諸臣顯得有點焦躁,但一時間又不好做什麼

  </di>

  。勸禪讓與勸進,結果是一回事,但意思不一樣;勸禪讓像是在逼宮,大夥不是晉王宮掾屬出身,幹這種事對名節不太好。

  當事者晉王沒來參加朝會,他經常連朔望大朝都不來。結果今天郭太后也沒臨朝,大鴻臚的官員唱詞之後,只有皇帝曹啟、在宦官龐黑等人的簇擁下坐上正位,眾人只得向幾歲大的皇帝朝賀一通。

  禮儀一結束,朝會就立刻散場。這時宦官張歡走進東堂,詔命太史令繆悅、到東邊署房覲見皇太后殿下。

  原來郭太后已經來了太極殿庭院,但竟然沒來東堂接受朝拜!大夥恍然,看來那份奏章是真的。

  於是許多人走出東堂之後,仍在太極殿庭院裡交談、沒有急著離開。

  太史令是負責天象曆法的官員,只有他能觀天象。但有些反賊也會自己看星星,借彗星之類的說辭起兵,只是一般沒人信,還是專門負責此事的太史令觀測更讓人信服!可惜太史令不會告訴世人,只對皇室負責。

  繆悅去了東堂的東邊,沒逗留多久,便走了出來,穿好鞋來到廣場上。立刻有一些官員迎了上去,尚書左僕射王經好奇地問道「太后召孔懌所為何事?」

  眾人都看向太史令繆悅,沒再多言,顯然王經問出了、大夥想問之事。

  太史令坦然道「太后問最的星象。」

  旁邊又有人問「卿如何回稟?」

  太史令回顧周圍,皺眉想了想「如實奏報,仆在殿下跟前未敢妄言。」

  剛才說話的官員道「卿便直說好了,可有異相?」

  太史令繆悅卻道「這種事,諸位覲見時,當面問太后罷!」

  朝臣們拿太史令也沒辦法。其實有關星象,解釋起來可能有多種說法,本身就比較玄。重點不是星象如何,而是太史令怎麼說,還有上位者信不信!於是大夥說了一陣話,只得陸續離開庭院。

  次日一早,郭太后先召見了郭立甄德等親戚,接著又派出幾個謁者宦官、於太極殿東側的署房召見公卿大臣。同時殿中區域有人看見,郭太后的義妹甄夫人離開皇宮,大概乘車前往了相國府。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