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堂里鬧哄哄的,大夥都在勸說,這麼多人、若是讓他們一個個都有機會表達言論,不知道要多長時間。【Google搜索】就在這時,上位隱約傳來了郭太后的聲音。
秦亮立刻轉過身,面向垂簾那邊揖拜道:「臣在。」諸臣這才陸續停止了言語,殿堂上又漸漸恢復了安靜。
垂簾後面郭太后的聲音道:「匡扶魏室者,未有卿今日之功。卿之功名宣於海內,德美過於伊、周,此至德至善也……」
在如此時刻,秦亮竟有點走神!或許人在長時間精神緊張的時候,反而容易注意力分散、去關注細枝末節。秦亮現在就是這樣,他後面沒怎麼注意郭太后的言辭內容,反而細心地傾聽她的聲音。不像有些女郎的聲音清脆或嬌美,郭太后在這樣的場合、尤其是說嚴肅的話時,那莊重大方的主音、加上輔音里隱約的嬌聲,讓他既肅然起敬,又莫名有種破壞褻瀆的慾念。
郭太后大致又說了理應封王的原因,並以皇帝(的名義)第四次下詔,命中書省寫策書封王、拜相國。然後言辭誠意地說道:「自古辭讓,沒有四次的道理。我聽說四次辭讓乃不祥之兆,將遭災禍。天下所望哉,大將軍切勿推辭,宜敬服皇命!」
這禮儀之言、說得像真的一樣!不過此時的人們確實如此,不太願意說太假的話,起碼聽起來說得通、要有真話的可能性,秦亮的辭謝不也如此?
估計殿堂上的百官也不太搞得清楚原因。
或是郭太后發現大勢難以阻擋,為求自保、主動論功授封,這種可能性是最大的,畢竟廢立之後、她還能臨朝,乃因秦亮的允許和推舉,彼此都有相互妥協的跡象,不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而明面的理由,郭太后已經說了,當然就是認為大將軍的功勞、德行與才能足以開國定基,藩衛皇室,她是在為魏室作想。這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阿。
剛才對答時,殿堂中已比較安靜,但此時忽然進一步、變得鴉雀無聲,仿佛掉一根針都能被聽見了一般!
秦亮也被這樣的氣氛影響,心情緊張起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了事情本身。此時此刻,便好似男女間的事、一切都已水到渠成,但就差捅破那層窗戶紙,名正言順地在一起,表白的時候、還是會有點心跳加快!
秦亮深吸一口氣,終於開口對郭太后道:「臣亮不敢居功,故辭謝盡言、呈表上聞。然拒弗得聽,殿下、陛下嚴詔至切也。臣身非己有,不得已而為,天威在顏,惶惶受詔!」
說罷秦亮伏拜於地,向上位行稽首之禮,再次謝恩。
最後一次策命還沒發,但郭太后當即命人,賞賜了先前準備的金印、紅色綬帶、遠遊冠。秦亮拜受之,然後轉身交給了長史陳騫。
一番瑣碎的事下來,秦亮的每一個動作都很平穩小心,鄭重其事。好在折騰了一會,並未有人跳出來當堂大罵,把原本至少面子上很好看的場面、搞得一團糟!
上朝之前的預判應該是對的!如有不怕死的人,早先就會站出來,而不會等到郭太后再次開口詔命,連皇室的面子也不給。
朝會進行到此也差不多了,雅樂響起,官員唱禮,諸臣拜禮,恭送上位。秦亮竟有一種夢遊般的感受,似乎有點不敢相信是真實場面。
「恭賀大王!」「拜見晉王殿下……」一群人的嘈雜才讓秦亮回過神來。他回顧左右,王廣、王金虎、令狐愚等熟悉的面孔出現在眼前。
眾目注視之下,秦亮還禮,簡潔地說道:「同賀同賀,殿下之意,諸位所受爵位、官職、賞賜一應不變,有功者再請朝廷論功封賞。」
大夥再次嘈雜著致禮稱大王,不吝恭維讚美之詞。人們紛紛讓開了一條路,秦亮便在眾官簇擁之下、往大門而去。
這時秦亮忽然才察覺,經歷了一早上,太陽不知何時已經升起了。光芒從十道大門平射進來,因為角度的原因,殿堂里仍有黯淡的角落,光暗之間,以至於陽光恍若有形之物,蔚為壯觀!
秦亮走出大門,來到東堂的台階上,立刻沐浴在朝陽的光輝里。此時此刻,他忽然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了另一個人,得到了某種升華!陽光的溫度、滲透進他的經脈,流淌在全身,宛若得到了新生。
其實他還是原來那個人,短短一個早上幾乎沒有任何改變,一切大致只是主觀上的感受而已,以及感受到處境的改變了。
他站在高處,不禁又轉頭看了一眼東邊的景色,隨行出來的眾人、也循著他的目光眺望。
太陽初升,空氣清新,宮室亭台、重檐御宇就在眼前,景色高低錯落,但地勢平坦視線開闊。遠處看不見的地方,還有洛水伊水所在的小平原,然後是嵩山,嵩山之外是更為廣闊的中原、幅員遼闊的疆土!
記得今年春天,他就在這裡看過同樣的風景。同樣類似的景象、除了季節不同,人的心境也完全不同了!再也不用去想像那地理隔絕的、前程還有迷霧的難處。此刻秦亮心中只有舒暢、放鬆,以及光明正大的豁然!
所以秦亮也確實變了,今早得到公開的認可、完全合禮合法的流程,他已經成了天下無數人公認的王,名正言順的名分確實是有用的!人就是社會關係的綜合,他在魏朝的身份變了、與人們的關係變了,那麼他這個人自然也成了不同的人。上面名義還有一個皇帝,但除此外秦亮在法理上已經不受任何人管束,那種自由欣喜之情、讓人有說不出的愉悅。
一行人與諸臣辭別,仍走東殿門、東掖門這條路出宮,因為府邸在洛陽東北角。而大多官員仍走南邊的止車門,他們的隨從和代步工具還在那邊呢。
待秦亮回到仍然掛著「大將軍府」的府邸時,大門內外當值的將士們、似乎已經獲得消息,在馬車外面歡呼道賀,「大王威武!」「大王……」等聲音傳了進來。秦亮掀開車簾,向侍衛們招呼示意。他在馬廄旁邊下了馬車,沒去上朝的屬官書佐們也迎了上來,熱鬧地在長廊盡頭道賀。
於是秦亮再次在前呼後擁中去了閣樓,接著與屬官們進西廳,入座受賀。
秦亮回顧這熟悉的大將軍府,仍覺得這地方不錯,換個牌子又能變成晉王宮!但這次估計還要換大門。主要是大將軍府這麼多人,要搬家很麻煩,關鍵是能搬到哪裡去?
重新修建?真的沒必要浪費民力,因為晉王宮也只是暫時居住。秦亮看洛陽皇宮就不錯,十幾年前才完成擴建修繕,又大又漂亮。現成的東西,其實沒什麼不好!
秦亮通常不喜歡猶豫太久,當即便對陳騫道:「策書、禮儀等事完成,卿等便重新起草制度,籌備建立宗廟社稷。府邸就不變了,將就這裡做王宮。」
陳騫立刻拜道:「大王簡樸,體恤民役,仁義至此,令人心向之。」眾人紛紛附和道:「大王仁義。」
「好。」秦亮隨意回應了一聲。
這時秦亮又想起、被自己帶回來的劉禪等人,估計至今還在惴惴不安地等著魏朝態度。因為秦亮回洛陽後,最重要的事就是順利封王!然後他整天還與婦人們來往,便沒顧得上此事。
當初劉禪前來投降時,秦亮立刻就許諾了、公侯問題不大,他一般是不會食言的。
但對於蜀漢國,他的心情其實很複雜,難免也夾雜著惱怒,因為開戰前承受了很長時間的焦慮、劍閣之役還非常危險。但無論如何,結果是魏軍在涪縣之役中、摧毀了蜀漢軍的主力,完全靠硬幹打下來的。不過在此之後,劉禪投降倒是挺痛快,避免了滅國的標誌性事件拖延曠日。
不久前在太極殿東堂台階上的意象,又出現在秦亮心裡。在地形開闊的洛陽,聯想到崇山峻岭中的蜀地。秦亮覺得還是要安撫一下蜀國人,以便朝廷能平穩地完全消化當地、彌合多年割裂的傷口。
秦亮遂道:「上書建議朝廷,給劉禪封安樂縣公,食邑五千戶。另外給費家兄弟、白帝城抵抗吳軍的羅憲、修降表的那個誰,皆封為列侯。」
「喏!」陳騫等都露出了恭敬之色。
秦亮這才意識到,雖然蜀地是他打下來的,但怎麼封爵仍是朝廷的權力!不過也無所謂了,他不是說了嗎,只是建議!
實際上因為秦亮之前便是大都督、大將軍、錄尚書事,早就在用長史府干涉從尚書省到地方州郡的政務,並且在管中外軍、州郡兵的調動後勤等事務。所以他不是因為封了晉王、才馬上干預朝政。
秦亮說罷,便從筵席上徑直爬了起來,諸官紛紛頓首道:「恭送大王!」秦亮拱手還禮,「諸位仍各司其職,等慶功宴時慶祝。」
他從後面的走廊出去,幾乎不作逗留,立刻回內宅去見令君玄姬,想看她們高興的樣子。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