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報名去高句麗

  「啥?你這個鱉孫,誰讓你去和你二哥報名的,我和你爹正商量著呢,你二哥都不願意讓他去,你才多大呀你就要去,你這個可真是作死呀。」

  老母親一聽這個話就不樂意了,老三今年過了年才十五歲呢,雖然看上去非常的壯,但是實際年紀在這個放著,兩個兒子都要去高句麗,老兩口無論如何都是不願意的。

  老頭子也是拿住了一旁的棍子對著老三就要打,誰知道以前打的兒子滿街跑,現在老三直接就把棍子給奪過來了,也彰顯了他的力氣比起一個成年人來說,那也真的是不遑多讓的。

  「爹娘,你們兩個先別忙著打,我和二哥還有大哥商量過了,大哥留在家裡照顧你和弟弟,我們兄弟兩個過去一塊闖蕩,在外面多少的有個照顧,學堂里的先生都說了,我這個腦袋屬於死不開竅的那種,繼續在那裡讀書也沒有什麼用處,還不如提前找個活干,那邊有那麼多的土地,我和大哥一塊過去就能夠分二百畝,而且還給我們分配幹活的人,給他們一口吃的就行,我和大哥算過了,到年底的時候能有好多糧食呢,我們賣了錢叫人送回來,咱們全家天天吃白面……」

  老三雖然還是個孩子,但說起這些話的時候非常的順利,可想而知已經是在腦子裡想了很長時間了,老兩口互相的看了一眼,對白面他們也是有想法的,可老百姓誰敢天天吃那個東西呢,你不知道那個東西值多少錢嗎?

  以前的時候不敢想,現在時代不是變了嗎?兩個兒子過去之後就是二百畝地,即便是再遇到什麼天災人禍,這二百畝地打的糧食也是不小的一個數字,除了其中的一半要交給朝廷之外,剩下的就可以賣了錢托人送過來,也能夠改善家裡的日子。

  「爹娘,老三說的對,我也想過了,以後大哥守著那五畝薄田,還能夠有個吃喝,爹的這個攤子,以後就給老四,也可能老四讀書讀的好,將來靠不著這些,我和老三就出去闖蕩生活了,給爹娘掙份家業。」

  老三說的那些話,可能是小孩子說的,家裡的人還不敢相信,但是這個話從二兒子那裡說出來基本上也就差不多了,這個二兒子一直都是非常有主意的。

  雖然平時的時候不說話,但如果要是不去高句麗的話,一家人擠在這個破房子裡,早晚會有打仗的那一天,現在雖說兄弟們之間還算是和氣,可等到大嫂進門的那天,兄弟們還能夠有這個和氣嗎?

  就拿眼前的這兩間屋子來說,現在爹娘住一間,四個兄弟住一間,等到大嫂來的時候就得給大哥意見,爹娘和另外三個兄弟住一間,或許這可以維持下去,但等到大哥有了孩子呢,老二娶媳婦的時候呢,難道還能有其他的房子嗎?

  現在朝廷可是都說了,過去之後先住在軍營里,軍營會給你建築房子的材料,而且還給你一些高句麗人幫忙,你過去之後就可以先指揮著他們建房子,等到房子建完之後,朝廷分給你的土地也就下來了,在還沒有收糧食的時候,你可以向朝廷借糧食,等到你的糧食收下來之後,你就可以還給朝廷,撐死了也就是兩年的時間,等到第三年的時候,地里一半的糧食就盡歸你了。

  「可是可是……」

  老爺子可是了半天,最終也是什麼話都沒說出來,老爺子比誰都清楚這個家的家底兒,要怪就怪生的孩子太多了,但是在現如今這個年代,如果要是家裡的男娃少的話,那麼收入就會更少。

  老劉頭家裡的情況不是個個例,在最後兩天報名的時候,長安縣衙幾乎都快被擠爆了,原本只分到了一萬多個名額,最終竟然是來了將近兩萬人,長安縣令崔雲柱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一個勁地希望高句麗那邊能夠多給幾個名額。

  以往長安城周圍那些鬧事兒的,基本上都是這些無地的農民,他們並沒有任何的資產,一旦要是有個鬧事的機會,這些人拿上農具就往上沖,給社會帶來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現如今終於是能把這些人給送走了,崔雲柱也覺得是個好事,誰知道竟然是名額不夠了。

  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可大家都是會算帳的,只要是他們把這個帳算過來,很快就明白該怎麼選擇了,無非就是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過日子,所謂人挪活樹挪死,你在長安城也沒有什麼好日子過,換個地方沒準就有了好日子呢?

  對於大唐的這個舉動,正在長安城的一些外國使者也都聽說了,他們的嘴上雖然沒有吭聲,但是在心裡也是怕的不輕,如果要是得罪了大唐的話,恐怕也會被大唐軍隊給攻克的。

  一旦要是大唐軍隊在他們的土地上實行這樣的政策,兩三年之內可能還看不出來,等到五六年之後,或許當地到處都是大唐的老百姓,而且大唐的老百姓都是當地的地主,誰還能夠記得這塊土地上原來還有一個國家呢?

  所以在長安城的這段日子裡,外國使臣們都非常的恭敬,包括李世民在內,都覺得這些外國使臣恭敬的有些過頭了,不過李世民的心情卻是非常的好的,明天第一批前往高句麗的老百姓就要出發了,朝廷有如此高效的做事效率,李世民真是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李世民自己沒有出城,但是讓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時出城送別,這可是皇室子弟第一次送別普通的老百姓,也算是一個非常高的規格了。

  「拜別太子殿下拜別魏王殿下。」

  三千多名老百姓跪地拜別兩位殿下,李承乾和李泰都有些動容,這可是為我大唐前往邊關戍邊的老百姓,將來總會為我大唐作出貢獻的,兩人也都從馬上下來一揖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