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閱讀
李二默不作聲。
這時,殿外幾個人剛剛抵達。
分別是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和魏徵。
四個人突然就就被傳喚,冒雨而來,就是手持雨傘,也遮不住鋪天蓋地的大雨。
原本,大唐兵發突厥,幾個朝中重臣正在忙碌。
就連魏徵,也因為朝廷對突厥用兵,重新回顧到他的御史之位上。
四個人一進入殿內,就能夠感覺到這裡面的冷意。
李二古井不波的問道:「最近一些時日,可有天災上報。」
幾個臣子心中一凜。
無緣無故,陛下怎麼會這麼問?
但是,他們幾個還是一個個表示沒有。
李二慢條斯理的道:「朕方才去了一趟欽天監。」
此話一出。
長孫無忌他們才注意到,陛下竟然渾身被雨水打濕,也是成了一隻落湯雞。
頓時,四個人心裡「咯噔」一下。
要出事了!
還是大事!
只聽。
李二還在道:「朕問袁天師,最近大唐可有天災。袁天師告訴朕,今年大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啊……此乃朕之心愿。袁天師的卜卦,朕原本是信的。」
「朕還讓他算了一下最近長安的天氣,袁天師告訴朕,七日之內,定然是天朗氣清。」
長孫無忌他們聽糊塗了。
合著,袁天師算錯了天氣,就這麼大張旗鼓的,搞的發生了什麼要命的大事,非要把他們宣進甘露殿。
不至於吧?
砰——
猛然間。
李二一拍案牘。
長孫無忌:……
房玄齡:……
杜如晦:……
魏徵:……
不對勁!
終究,還是長孫無忌這個大舅哥,站出來道:「陛下,袁天師算錯了天氣,也是常事。畢竟,誰能夠算盡天機呢?」
李二冷哼道:「他也是這麼說的。」
長孫無忌呼吸一窒。
干哩釀!
老夫就多嘴!
太嘴賤了!
長孫無忌被堵的臉皮子抖三抖,尷尬的道:「呵呵……這個道理,大家應該都懂,沒想到老夫和袁天師之言,也能夠撞上了。」
「實在是巧合啊……哈哈哈……」
長孫無忌臉上強笑,心裡去在抽抽。
老夫從未有今日如此丟臉過,而且還是陛下這麼……詭異的怕你老夫好生尷尬。
陛下,我可是你大舅哥啊!
手下……嘴下留情啊!
這時。
眼瞅著長孫無忌這個陛下的大舅哥還在這麼尷尬,其他三個人果斷的保持沉默,選擇靜觀其變。
這不,李二又開始念叨了。
「昨日,朕批閱奏摺,看到河東道的奏摺,說祥瑞現世。這祥瑞,就是家禽走獸嘶鳴,井水冒泡,河水渾濁,有黃霧四散瀰漫。」
長孫無忌一聽,就覺得自己懂了,為了找回剛才的面子,儘快的擺脫尷尬,當即就道:「陛下,莫不是河東道人為製造祥瑞,妄圖蒙蔽朝廷嗎?」
這話剛說完,他就心裡「咯噔」一下。
剎那間。
悔青了!
我去你大爺的流年不利!
三軍剛剛出征,河東道有祥瑞,真假不重要,關鍵是能夠提升士氣。
這簡直就是陛下瞌睡了,河東道就送枕頭來了。
那麼,陛下怎麼會因此而生氣呢?
所以……老夫又錯了!
果然,李二更加拍案而起,怒吼道:家禽走獸嘶鳴,井水冒泡,河水渾濁,黃霧四散瀰漫……這是什麼?」
「祥瑞?」
「哈哈哈……」
嘶——
長孫無忌尷尬的都想挖個坑,就在這甘露殿裡,把自己給埋了。
房謀杜斷這兩個大方對視一眼,心裡的不安越來越嚴重。
魏徵也是扳著一張臉。
陛下如此瘋癲的行徑……這裡面的事兒太大了!
猛然間。
李二拍案吼道:「這是地龍翻身!地龍翻身啊!」
「河東道說是祥瑞,朕祥瑞他大爺!」
「朕干哩釀!」
我的……老天爺啊!
四個臣子整個人都就好了。
陛下這是該如何的憤怒,所以才會直接在甘露殿,當著臣子的面罵人。
簡直就是氣瘋了!
李二冷然道:「把東西拿給他們看!」
就在此時。
一個太監走出來,呈過來一個奏摺。
長孫無忌他們對視一眼,便由他結果,展開以後,四個人腦袋湊在一起看。
這個奏摺,是一個晉陽的佐貳官,錄事參軍事官馬周,通過非法途徑遞上來的。
奏摺中,言及所謂的祥瑞,恐有地龍翻身即將發生。
而這個奏摺,乃是在河東道巡視的閻立德,無意中發現被人放在自己的住所中。
閻立德看了以後,也將信將疑。
畢竟,他本人也以為這是祥瑞。
只不過,因為他不喜歡爭功,祥瑞的奏摺還是通過河東道自己呈報上去的。
但是,馬周的奏摺雖說令人將信將疑,他也不敢完全不信,就怕你隨從帶著奏摺,連夜趕回了長安。
沒想到,卻比河東道的奏摺慢了一天。
四個人一看完,渾身酒有點涼。
陛下大吼地龍翻身,他們還沒反應過來,以為陛下在發什麼邪火。
看到了馬周的奏摺,那就完全不同了。
長孫無忌立即就道:「陛下,地龍翻身之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一旦發生,百姓將死傷無數啊!」
「今日三軍剛剛開拔,一旦發生地龍翻身,只怕我大唐要謠言四起,於突厥之戰,於朝廷,於陛下……大為不利也!」
不得不說,長孫無忌不愧是當朝第一人,他的反應和見識無人能及。
可是……
李二閉著眼,痛苦的道:「就在欽天監,我大唐唯一的一個地動儀,響了。」
嘶——
長孫無忌臉色一白。
房謀杜斷神色突變。
魏徵的臉色無比凝重。
甘露殿內。
針落有聲。
李二繼續痛苦的道:「袁天師說了,大唐有地龍翻身。不是河東道,就是河北道。如今,可以確定就是河東道。」
干哩釀!
此時此刻。
這三個字事君臣五個人共同的心聲。
地龍翻身就卡在這個節骨眼,這豈止是添亂啊,簡直就是要打亂啊!
從古至今,但凡有天災降臨,一國之君鮮有不下罪己詔者。
一國之君為彰顯仁德,畢竟下罪己詔,求得上蒼寬恕,或者降罰於君王一人。
如此,可贏取民心。
但是,這是一把雙刃劍。
同樣,也會讓一國之君失去民心。
貞觀初年,五姓七望等士族門閥還在和朝廷較勁兒,必定會從中作梗。
屆時,李二陛下在大唐境內的民心,要蒙受巨大損失。
朔方一戰贏取的名望,輸的乾乾淨淨。
甚至於,決定突厥一戰必敗無疑。
謠言四起之際,三軍哪有心思與敵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