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讓尹煊坐穩立廟之事

  這些折算成銅子,又得是多少。

  不過…他們算是好的了。

  還有大把的農戶,沒有參與進來,也沒有搶到地主、士族出售的土地,他們才是在這一次試驗中一無所獲的人。

  雖然比起往年,今年的收入又按部就班地多了一些,但…他們的心確實是在作痛。

  李世民捧著褐色的粟米,捻開一枚,露出裡面黃澄澄、飽滿的粟米,丟到自己的嘴裡,感受這種最淳樸的味道。

  沒熟的粟米並不是那麼好咀嚼,而且它個頭很小,像石子一樣,硌得李世民並不是很舒服,索性直接一口給吞了下去。

  他沒說什麼,在侍衛的攙扶下,坐上馬車回到皇城。

  在最開始的興奮漸漸消退之後,餘下的就只有疲憊。

  李世民不止一次的意識到自己已經老了,但這是最為清晰的一次,衰老毫不留情地體現在了他的身軀上。

  只不過是收了幾畝地而已。

  這並不比奔襲數百里、並不比一場戰爭更加使人疲勞。

  但…

  年輕時候不過一場酣睡就能解決的事,可現在膝蓋、腰、甚至他可以去保持的肌肉,都不住地酸痛起來。

  自己的衰老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嚴重。

  或者說…衰老的滋味,比他想的還要痛苦。

  李世民回去後,沒有再處理公務,而是吩咐了句,明天朝會中止,好好睡了一天。

  朝廷也沒意見。

  尤其是戶部,他們需要時間去統計下長安城附近村莊的間苗法試驗結果,也許,他們今天去的這個莊子,只是個個例呢?

  但這個也許並沒有發生。

  各個莊子傳回來的結果證明,間苗法的確是可行的。

  又幾天後。

  太原、滎陽等地的結果報告也傳了回來,就更給這個間苗法度上了一層金身。

  沒有人敢在這件事上動什麼手腳。

  哪怕是膽大包天的長孫無忌也一樣。

  戶部尚書朗聲誦讀:「陛下,各地粟米已經入倉,清點過後,間苗法可增產量,少則七八,多則十四五。」

  這裡的七八、十四五,說的是百分比。

  各地有各地的情況,種地的人也是一個變量。

  可即便最少的七八,也足以說明情況。

  朝廷的氛圍反倒是因為這一句話,而變得沉重起來,間苗法的大獲成功,他們托到遠方的糧食產量的消息傳回,但終究還是到了分蛋糕的時候了。

  「臣以為,易辛研究農業有功,且功在千秋。」房玄齡第一個站了出來,卻並沒有提及尹煊,「該封爵入廟。」

  李世民愣了一下。

  封爵這是理所應當的,可這入廟?

  「卿何出此言?」李世民開口問道,語氣都冷下去了幾分,「立廟事大,豈能輕易出口。」

  立廟,在大唐可不是什么小事。

  自古以來,便有立廟的傳統,所謂的立廟,分為兩種。

  一種是所謂的立先祖廟,天子七廟、大夫五廟……所謂的天子七廟,拿大唐來舉例,便是以李淵起,到大唐的第七代皇帝,有資格列入廟中。

  剩餘的皇帝,可以入廟,但不能單獨立廟,甚至於…若是這前七任的皇帝里,有能力不合格、品行不端,別說立廟,就是入廟也得不到好名聲。

  另外一種立廟,便是得百姓擁戴、陛下認可,做出大貢獻的人,方才能立下來的廟。

  這種廟極為難得。

  即便是在大唐這等浩蕩疆土、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土地上,像這樣的廟依舊不多。

  最為出名的。

  便是孔子廟、又叫文廟,這是最大的、也是最受公認的廟,幾乎各地都有,其次便是益州的那兩處廟。

  一處是昭烈帝廟,雖然是叫昭烈帝廟,但…本地人多叫它諸葛廟、武侯祠,祭拜最多的也是諸葛武侯,而非昭烈帝。

  另外一處,則是灌江口的二王廟,也叫二郎廟。

  祭拜的是開鑿都江堰的李冰父子,這兩人名聲雖不如諸葛亮、孔子那般,但對益州人而言,其地位甚至還要遠高於他們。

  只是…最近有淫祀,宣稱李冰父子其實是天上神仙「清源妙道真君」的轉世,在這廟裡立了個神像。

  立廟的標準,尤其是第二種立廟的標準很高。

  至少…

  李世民是有自知之明,他大抵是沒第二種立廟的可能,整個大唐也就他尹煊是有這個資格的。

  現在談及易辛立廟,他一沒官位、二無爵位,也不是皇親國戚,自然是不可能以第一種方式立廟。

  那就是…第二種了?

  可易辛有這個資格嗎?

  房玄齡道一聲:「陛下,臣以為該當入廟,而不是立廟。」

  一個「入」一個「立」,含義截然不同。

  「入誰的廟?」李世民問道。

  「正陽公祠。」房玄齡開口,吐出來四個字,把整個朝堂都給狠狠嚇了一跳。

  給活人立廟?

  這…

  可真是破天荒、極其少見的事。

  哪怕是當初的那位諸葛武侯,也都是在身亡後的十幾年才立了廟——雖然這也和劉禪的奇怪操作有關就是了。

  但這足以證明立廟之事大了。

  大唐還沒立過廟。

  也就只是商議出了李淵的廟號,本以為很快就能用上,但誰知道李淵撐過了半死不活的那幾年,現在老而愈堅。

  他也樂得用廟號稱呼自己。

  高祖總比上皇好聽一些。

  雖然朝堂上的人被嚇著了,但多數冷靜下來之後,對房玄齡只有感到佩服,這小老頭滑得很。

  說是給易辛的賞賜,但連帶把給尹煊的賞賜也說了出來。

  一石二鳥。

  最關鍵的,他還從這件事裡抽開了身去,該他說的已經說完了,接下來你們隨便怎麼吵,都和他無關。

  李世民沒說話,沉默了下去。

  給生人立廟,倒也不是不能接受,百姓們私底下就已經開始辦這個事了,無非朝廷給認下來。

  有這麼一位珠玉在前,對大唐那群有志氣的讀書人而言,也是件好事。

  他剛準備點頭。

  王珪就站了出來:「陛下,萬萬不可啊!」

  他急了,是真的有點急了。

  若是讓尹煊坐穩立廟之事,那可就真的沒辦法和尹煊鬥了!

  李世民看了過去,開口道:「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