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百貫、而不是三百萬貫。
「那也不是很多。」李世民下意識從嘴裡吐出來這麼一句。
三百貫的確不多。
尋常他賞賜房玄齡、杜如晦這些大臣,都是五百貫起步。
尹煊敲了敲桌子,又搖了搖頭:「一百五十丈這才多點距離,你若是從長安修到洛陽呢?再修到揚州呢?」
「何止一百五十個一百五十丈?」
李世民微微沉默,點了點頭,他倒是沒問出「為什麼要修一條能從長安到洛陽的水泥路」,這種幼稚、甚至是到弱智的問題。
雖然他是沒有「想致富、先修路」的質樸思維。
但也清楚,交通變得便利,無論是朝廷對地方的掌控、亦或是信息的交流、亦或是其他...都有顯著的提高。
「量大,不過收益也高,勉強也在能承受的範圍之內。」李世民揣摩了一下,在心裡做了一個判斷。
尹煊看他這模樣,笑了笑:「你是沒算人工費吧?」
人工費?
李世民有些不解地看向尹煊,為什麼要算這種東西。
大唐是有徭役的。
「每修一地,便徵收徭役便是。」李世民隨口、滿不在乎地說道,「一村之地,以水泥之功,十日怕就能修好。」
大唐的徭役並不算很苛刻。
貞觀初年,每家每戶,無論是否有丁男——也就是年滿十六歲的,都必須要擇一人出來,參加徭役。或是軍役、或是力役,也多是時間不久,只有十天。
若是參與時間久了,超過四十天,就會有一些補償,比如說...幾十文錢、幾尺布之類的。
而且如果真的不想參加徭役。
倒也有避免的方法,每天交三尺布,就能夠免除徭役,只是一般的家庭負擔不起。
勞動力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了。
尹煊嘆了口氣:「村裡的路尚且可以如此,可村外的路呢?」
「修路那是於百姓而言有大利的東西,他們會理解的。」李世民依舊是很隨意的發言。
尹煊嗤笑一聲:「楊廣那廝,也是這麼想的。」
李世民一愣。
「不去考慮楊廣那廝的做法,運河是好是壞?」尹煊敲了敲桌子,拋出一個問題。
幾個小老頭都有些沉默。
如果不去考慮楊廣的做法,假如運河這東西是天生的話,那毫無疑問,運河是一個好東西,有利千秋。
後世之中,甚至還有一種很荒唐的說法。
說什麼楊廣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畢竟運河到後世依舊有用。
「楊廣跟百姓們說,你們委屈一下,這是一個好東西,後世子孫都能用得上,百姓們會理解嗎?」尹煊瞥了李世民一眼,繼續說了下去,「這放在修路上也一樣。」
「現在百姓一輩子幾乎都不會走出自己的村子,你跟他們說免費修路,還是在深山老林里......只是從河換成了路,能有什麼區別?」
李世民臉有愁色,心裡也有些焦躁。
尹煊給他提了個醒。
自己的確是有些好大喜功了,可...如果不動用徭役,怎麼能修路?修路不單單於國有利,對他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功績。
看著一個香噴噴、軟乎乎的大白饅頭擺在自己面前,可別說動口,就是動手捏一捏都做不到。
「那店家有什麼好主意?」李世民沒忍住,開口問了一聲,「這要是付了工錢,可是一大筆開銷。」
人工費可不少,哪怕一人一天就只給一文錢,再算上伙食,積攢下來,恐怕也不會比水泥少多少。
尹煊瞥了他一眼:「跟你說有用嘛,你就一七品官,我也就是一縣男,又不打算摻和朝堂上的事。」
「說了也是白說,你的話還能干涉那些朝堂袞袞諸公不成?」
李世民咬了咬牙,那一句「還真能」差點就吐了出來。
「店家你就說一聲唄。」房玄齡補了一句,「我倒是可以奏章上去,萬一被看中了,倒也是一份功績。」
尹煊盯著他,沒說話。
房玄齡咬了咬牙,豎起一根手指:「店家給我來一斤玉京秋,算我請您的。」
尹煊依舊沒說話。
「再來一斤。」
尹煊神色稍微有了些鬆動。
「再來一斤!」房玄齡豎起第三根手指。
尹煊眉毛微微挑起。
「一共來五斤!」房玄齡張開全部手指。
尹煊張了張嘴,但沒出聲。
房玄齡攤開另外一隻手:「十斤、十斤好了吧。」
尹煊這才滿意地點了點頭,招手讓姬溫過來收錢,房玄齡帶的錢自然不夠,連帶著向李麗質討了一些,立下九出十三歸的契約,才把十斤酒水的錢湊出來。
「很簡單,這個錢,從過路人身上抽取不就好了?」等錢到帳,尹煊笑眯眯地開口,輕聲說道。
過路人?
過路費?
李世民眉毛一挑,眼前一亮。
過路費大唐也有,不過都是水路交通,他怎麼就沒想到這麼一個天才的主意。
尹煊繼續說了下去:「尋常過路人收個一文錢意思一下,像是商賈車馬,多收一些關稅便是。」
「尤其是像那些胡商,他們販賣琉璃不知要賺多少,同他們再多收一些。」
說著,尹煊頓了一下。
「而且朝廷也可以做一做馬路生意嘛。」
馬路生意?
李世民有些疑惑,這...除了收過路費,還能怎麼做馬路生意?
尹煊喝下房玄齡端過來的茶水,接著說道:「朝廷馴養馬匹,總會有一些閒置的馬匹,各地、各驛站都有。」
「如此一來,置辦公共運輸就是。」
「人們之所以很難出遠門,一來是沒有出遠門的需求,二來也是沒辦法出遠門。」
不提交通工具的事,就是安全性很難得到保障。
大唐縱然是有向盛世轉變的傾向。
可...隋末的賊人、匪人依舊不少。
隨隨便便出門,那對那些賊人、匪人而言,就是肥羊主動送入自己嘴裡。遇上賊人還好,只是交些錢財,可如果是碰著匪人...那沒的就是命了。
「朝廷在各城池之間置辦馬車,有兵馬護衛,哪怕價格稍貴一些,肯願意用這些馬車的人也不會少,不是嗎?」
「積少成多,這也是一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