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雷聲大雨點小

  李世民氣的怒髮衝冠,正準備准了李恪的提議。

  不是想要自己流放麼,那老子就讓你流放,看你離開朕的保護,還能不能這麼飄。

  可是,就在李世民準備開口之際,下面有人站了出來。

  「陛下不可,三皇子何錯之有,為何要如此重罰?難道只憑某些人子虛烏有的一番說詞?」

  宰相蕭瑀,論輩份還是李恪的舅姥爺。

  之前老頭兒一直沒開口,不過是因為李恪還未到場。

  如今李恪一來,連自辯都懶得做,直接要求流放三千里,老頭子終於坐不住了。

  與此同時,一直未曾開口的李靖也站了出來:「陛下,無憑無據之下直接將一位一品親王貶為庶民,流放三千里,傳說出怕是會讓天下百姓覺得陛下不公啊。」

  「陛下,事情還沒有調查清楚,萬萬不可如此草率啊!」

  「陛下,三皇子之事尚有許多疑點,監察御史之言不過是捕風捉影,若是因此處罰三皇子,只怕將來朝中將會人人自危矣。」

  房玄齡、魏徵也站了出來,話雖然是對著李世民說的,但目光卻一直瞥向之前言之鑿鑿彈劾李恪的那一群人。

  李恪身負兩朝血脈,他的身份在大唐意義非同小可,把他當成聯繫兩朝關係的紐帶或許有些誇張,但他若是倒了對朝局的影響絕對不會比李承乾被貶為庶人輕多少。

  那些發言彈劾李恪的傢伙也有些傻眼,尤其是京兆府伊林慶之,如果不是場合不對,他真想狠狠抽自己兩個嘴巴。

  早上的時候,他不過是把昨天蜀王府門前發生的事情向李世民做了匯報,畢竟是在長安城中死了人,而且還跟一位王爺有關,若說京兆府不知道有些說不過去。

  可他怎麼也沒想到,事情匯報上去了,等需要叫證人上場的時候,派去帶人的禁軍回來報告,昨天告狀那一家二十三口一夜之間被人殺了個乾乾淨淨,院子裡連只雞都沒放過,標準的雞犬不留。

  這下可等於是捅了馬蜂窩了,御史言官群情激憤,言之鑿鑿把罪名指向李恪,甚至還有人說出昨天李恪在王府門前那段派人跟蹤的威脅。

  二十三條,不,二十四條人命啊,李恪身為皇子,知法犯法,簡直罪大惡極,若不嚴懲如何向天下黎民百姓交待。

  可是,任誰也沒想到李恪竟然如此乾脆,上來就直接認慫,不自辯,不解釋,直接來個自請流放三千里。

  這是要鬧哪樣?

  好歹你也解釋兩句啊,大家爭論一番,最後邪不勝正,敗家子被趕去封地,滿朝文武皆大歡喜不好麼。

  為了不讓事情過於惡化,矛盾的主要發起人林慶之也不得不站出來:「那個,陛下,臣,臣以為貶為庶民有些重了,案子京兆府還沒有調查清楚,三皇子最多算是有嫌疑,並非這件事情就一定是三皇子做的。」

  「……」

  李世民此時氣的臉都綠了。

  特麼剛剛眾口鑠金,口口聲聲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也是你們,現在口口聲聲說處置不宜過重的還是你們。

  低頭看看面無表情的李恪:「老三,你怎麼說!」

  「父皇,兒臣罪大惡極,罪無可恕。」

  李恪嘆了口氣,沉聲說道:「兒臣就不該心心念念為天下黎民謀取福利,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到現在還住著漏雨的房子。

  原本兒臣想著,我大唐的糖霜價格太貴,於是便從西域購進一批糖霜,寧可虧錢也要讓我大唐百姓都能吃上一口,就算有喪盡天良之輩抱著趁火打劫藉機發財的目的來惡意收購,兒臣也沒有漲價。

  後來,兒臣禪精竭慮苦心鑽研,好不容易研究出了利用黑糖提煉糖霜之法,可是那些喪盡天良之輩呢?那些嘴裡喊著仁義道德,實則滿肚子男盜女娼之輩呢?他們幹了什麼?

  僱傭奸邪,惡意抹黑兒臣,找人來兒臣的蜀王府門前堵門,就因為兒臣研究出來的提煉糖霜之法讓他們損失了大量的錢財。

  可兒臣就不明白,區區數百口人的家族,為什麼要買數十萬斤糖霜,想拿來當飯吃麼?既然他們當初打著藉機發財的目的,現在有了損失難道不應該自己承擔麼?

  父皇,兒臣不想多說什麼了,您還是把兒臣貶為庶民,流放三千里吧,兒臣對這些人失望透了,恥與跟他們住在同一座城市。每次兒臣想到呼出的空氣很可能被他們吸進去,兒臣就覺得噁心!」

  相比於御史言官的推測之言,李恪所說這些全部有根有據,糖霜五百文一斤的確是利國利民,發果不是打著藉機發財的主意,自然不會受到損失。

  所以那些上門鬧事之輩純粹就是無理取鬧,至於說死了二十四口人,傻子都知道,李恪根本不需要如此做,就算想做也不可能在眼下這個節骨眼上。

  關鍵是李恪最後補充的那幾句太狠了,寧可被不要親王的爵位,寧可流放三千里,都不想跟某些人同在一片天空下。

  這已經不是在打臉了,而是在用腳踹,反反覆覆的踹。

  就在殿上眾人不知如何開口的時候,一個大咧咧的聲音響了起來:「哈哈哈,說的好,李小三,就沖你這幾句話,俺老程相信事情不是你做的。」

  程咬金!

  這貨怎麼出來了?!

  哦對,算一算,李恪好像與他是乾親來著。

  唯有李恪忍不住在心裡一陣哀嚎。

  你大爺的,怎麼哪兒都少不了這老貨啊。

  這眼看著老子就能藉機離開長安,遠走高飛了,你出來跟著攪合什麼。

  只是,李恪再想說話已經晚了。

  御座之上,李世民黑著臉不給他任何開口的機會,直接下了結論:「三郎之事頗多蹊蹺,今日且不做處置,著蜀王回府閉門思過。另,宗正寺、大理寺、刑部、京兆府合力追查劉家二十四口被滅門一事,限期十日。」

  「諾,臣等遵旨。」被李世民提到的幾個衙門分別有人出班領旨。

  李恪扭扭捏捏還想再說什麼,不過被老頭子拿眼一瞪,只能縮著脖子認了。

  「諾!而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