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門土炮,每一門的裝藥量都不小於半斤,同時開火造成的動靜可比後世的大麻雷子響多了。
只聽轟的一聲,二里外的大王城都跟著抖了幾抖,城門樓子上的朱泉禮父子差點沒被嚇得坐地上,正打算說點什麼,就看到二十個小黑點劃著名漂亮的拋物線,嘰里咕嚕的落到了城牆裡面。
什麼東西,所有人同時一愣,下意識覺得情況不對,但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二十個小黑點已經轟然炸響。
城牆內側是大批休息中的高句麗士兵,面對李恪的進攻,朱泉禮父子可是做了萬全的準備,光預備隊就有兩萬多人,而那二十個被黑火藥的強大推力丟進城牆內側的炸藥包好死不死正好落在人堆裡面。
裝藥十多克的大麻雷子都能把人手指炸斷,裝藥量二斤的炸藥包威力如何就不用說了,炸開之後方圓十丈之內一個能站著的人都沒有。
炸藥包落點附近的被炸了個骨斷筋折,遠一點的也被震得頭暈眼花,最要命的事預備隊裡全都是當初駐守盧龍的那一批人。
被炸藥罐洗禮過一次的他們瞬間就崩潰了,有人撒腿就跑,也有人瘋了似得大喊大叫,極少數任命似得直接往地上一跪,對著老天一個勁的磕頭。
第一輪炮擊,城牆上還沒怎麼樣,城裡先瘋一批。
看著下面亂成一團的預備隊,朱泉禮嚇得手腳冰涼,面色慘白,全身哆嗦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朱昌盛倒是好些,就是一個勁的念叨:「都怪你,都怪你,我就說早早開城投降,你偏不聽,非要自恃身份擺架子,現在該如何是好,現在該如何是好……。」
城外,望著大王城內升起的硝煙,薛萬徹笑的見牙不見眼,拍著身邊的土炮沒口子的稱讚:「這可真是好東西啊!我說三郎,你怎麼早不把這東西拿出來,早點拿出來,眼下估計你姑丈我都帶兵已經打到高句麗王都了。」
李恪撇撇嘴:「想什麼呢,沒軍令你敢過盧龍一步?你要有這膽子,至於喬裝改扮跑到我這裡來過乾癮?」
「話不能這麼說,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老夫……。」
李恪不耐煩地揮揮手:「行了行了,你快靠邊吧,擋著人家裝炮彈了。」
薛萬徹在李恪這兒不受待見,轉頭去找蘇定方了,倆殺坯也不知道說了些什麼,很快便達成一致,眉開眼笑的跑到一邊嘀咕去了。
薛仁貴有些羨慕,墊著腳巴巴的看著。
李恪豈能不知道他的心思,在他小腿踢了一腳:「想去就去,先說好,想要留在這裡自己跟你家那口子說,老子才不會替你擦屁股。」
「那是,那是!」薛仁貴頓時大喜,把頭點的跟磕頭機似得。
老薛現在也是有老婆的人了,不得不為自己將來考慮,跟著李恪固然能學到不少東西,但卻不利於仕途的發展,想要將來封妻蔭子,留在邊軍顯然更容易一些。
當然,薛仁貴並沒有忘恩負義的意思,他不會忘記是誰把他從一個草頭百姓領到正途上來的,之所以巴巴跑去找薛萬徹,也有不想給李恪添麻煩的意思在裡面。
畢竟他是武人,想要更進一步早晚都要進入大唐的軍隊體系,與其等回到長安讓李恪安排,還不如自己先謀一條出路。
接下來的戰鬥乏善可陳,二十門土炮對著大王城轟了整整兩個時辰,能落到城頭上的炸藥包少得可憐,就算偶爾落上去一兩個,也會被上面的人拼死丟到城外。
這樣的情況是李恪之前沒有料到的,這個時代畢竟條件有限,沒辦法做出觸髮式引信,炸藥包又沒辦法把引信做的恰到好處,正好落在人堆里的時候爆炸,無奈之下只好將炸藥包換成打磨過的圓石頭。
沒想到,把炸藥包換成石頭之後效果好的出奇,只兩顆就把城門砸了個大洞,城頭上的垛口也被石彈打的碎石橫飛,出現許多缺口。
如此一來,炮手們打的更歡了,薛萬徹夥同蘇定方、薛仁貴更是讓人直接把飯菜端到了土炮邊上,炮手們一邊打炮一邊輪流吃東西,也不嫌飯菜里都是火藥味。
就這樣,二十門土炮整整對著大王城轟了兩天,眼瞅著四面的城門都被轟成的篩子,朱泉禮終於受不了了,派人在城頭上打起了旗語:談判!
坐擁十萬守軍,卻要與對面五萬人談判,朱泉禮好不憋屈。
可不談又不行,對面的炮越打越准,越打越遠,有好幾次都差點落在城主府裡面,不想哪天被從天而降的飛石砸死,除了談判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當然,在朱泉禮看來談判並不等於投降,投降是單方面的認輸,而談判則是雙方利益的交換,在性質上有著本質的區別。
有人把消息通知了李恪,受他之邀所有唐軍主將在半個時辰之後齊聚中軍帳,這其中包括薛萬徹、蘇定方、薛仁貴、李亦函,除此之外還有幾名娘子軍中李亦函親自認命的將領。
眾人在中軍帳落座之後,李恪笑著說道:「大家應該都對聽說了吧,對面打算跟咱們談判,你們有什麼看法,都說說吧。」
薛萬徹大手一揮:「不談,有什麼好談的。」
蘇定方猶豫片刻,說出與薛萬徹完全相反的意見:「我覺得還是談談比較好,兔子急了還咬人呢,萬一把朱泉禮逼急了出城跟咱們決戰,憑咱們這五萬人可擋不住他。」
李亦函秀眉一挑:「你不相信我的人?信不信就算朱泉禮傾巢而出,我的人也能把他們給堵回去。」
李恪沒想到自己一句話竟然引得眾人針鋒相對,乾咳一聲對李亦函道:「小函不要如此急躁,行軍打仗拼的不是一時之勇。再說你又不能在這裡待一輩子,你的那些兵早晚還是要交出來,如何使用他們,姑丈和老蘇也有一定的發言權。」
李亦函原本還想再說什麼,但聽李恪提到『不能在這裡待一輩子』,這才想起李恪早晚有一天是要回長安的,於情於理他都不可能把這五萬大軍帶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