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道:「陛下知道,我是很懶的人。與我無關的事情其實我根本不想管。但是這件事不一樣,我沾了其中的因果,所以忍不住動了惻隱之心。」
「因果?」李世民古怪地重複了一遍。
「是的。」李信苦笑道,「複式記帳法和大食文字畢竟是出自我手。陛下用它查出了如此多的貪官污吏,我固然因此高興。但如果因此牽連上了那麼多無辜婦孺,我也會覺得難過。陛下,貪污受賄的是那些官員,而不是這些婦孺,何必揪住不放呢?不如乾脆放過他們,還能彰顯陛下的仁德。」
李世民這才明白了李信介入此事的緣由。他搖了搖頭,道:「聖旨已經下了。君無戲言,朕沒有收回的道理。而且,貪污賑災錢糧這件事影響甚大,不施以重刑不足以震懾百官。」
李信道:「震懾百官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未來再發生這樣的貪污事件。但是,有了複式記帳法和大食文字之後,貪污受賄的概率本來就會下降,已經達到了陛下的目的。陛下完全可以放這些人一馬啊。」
李世民默然不語。
李信又道:「此次山東大案,崔家和王家元氣大傷,這些被兩家放棄的棋子暫且不說,單說兩大家族剩下的人,應該都會人心惶惶,生怕自己未來為家族衝鋒陷陣時再一次成為被家族果斷拋棄的棋子。這個時候,如果陛下僅僅誅殺首惡,留下這些婦孺,完全有可能吸引那些不堅定者倒向陛下,而且更能麻痹崔家和王家,讓他們以為陛下優柔寡斷,為日後圖大計留下餘地。」
李世民抬起眼皮看了李信一眼,眼底有光點閃爍。他打趣道:「你再三強調自己不擅長玩心眼,可是朕現在看起來,可不覺得你的心眼兒比那些老狐狸少。」
「陛下不要取笑我。」李信連忙為自己開脫,然後又接著道,「複式記帳和大食文字畢竟是幫陛下查出了這樣一樁大案,微臣應該是有功勞的吧?陛下還沒有賞賜我呢。現在,這個上次我也不要了,連同前面的理由加在一起,懇請陛下放過這些婦孺。還望陛下能夠答應!」
說完,李信拜伏於地行了一個大禮。
李世民沉默了許久,才嘆了口氣,道:「罷了罷了。那就這樣吧,所有犯官家屬全部改為賜給你楚王李信為奴,任由你處置吧。」
這已經是很大的讓步了,比起流放和教坊司,楚王府絕對是個天堂般的去處。而且,李二陛下也說了,這些婦孺是賜給李信為奴的,可以任由李信處置,也就是說,到時候這些人的奴籍文書都會送到李信手中,只要李信想,他完全可以銷毀這些文書,將所有人都放良,讓他們都變回普通良民,各自去過自己的生活。
李世民拍了拍李信的肩膀,道:「好人還是你自己做吧。」
李信連忙謝恩,道:「全都是陛下的恩典。微臣什麼也沒做。」
李世民笑著搖了搖頭,道:「多好的一隻小狐狸,怎麼就不肯當官呢?」
李信聞言,心裡一緊,只好露出標準的弱智式傻笑,試圖洗脫李世民心中對他的聰明的評價。
李世民哪裡不知道李信的心思,無語地翻了個白眼,狠狠地踹了李信一腳,道;「滾吧滾吧,朕真是看了你就煩。」
李信揉著屁股,裝模作樣叫了兩聲,稱讚道:「陛下這一腳真是有力極了,說明陛下龍精虎壯,身子康健得緊,那兒臣也就放心告退了。」
李世民瞪了李信一眼,道:「再滑頭就別走了,先領個二十大板再走,朕親自動手,讓你知道知道朕到底有多龍精虎壯!」
李信哪裡還敢多嘴半句,當即呲溜滑出了大殿。
李世民望著李信沒個正行的樣子,撲哧一聲笑了,搖了搖頭,喃喃道:「這小子倒是活得通透啊。」說著,他低頭看了一眼自己面前堆成小山的奏章,嘆了口氣,再一次沉入了仿佛永遠沒有盡頭的工作中。
李世民的第二道聖旨很快頒了下來。聖旨說,楚王宅心仁厚,為犯官家屬求情,聖上成全楚王的善心,故而將這些犯官家屬共計二百四十三人全部賜給楚王,任由楚王發落。
有了聖旨,官員們的動作也快得飛起,幾乎就是在聖旨發布的當天下午,負責管這事兒的刑部官員就把浩浩蕩蕩的二百多號人帶到了楚王府的後門外。王貴與官員一一清點人數,交接完畢之後,才客客氣氣地送幾位刑部官員和押送犯人的衙役們離開。
這些犯人之中幾乎一半都是孩子,剩下的人之中則是各年齡的婦女居多,間或還夾雜著老人。絕大多數人的眼中都帶著驚慌和不安的光,顯然對自己將要面對的命運感到十分地迷茫和不安。
有個小男孩瑟縮在母親的身後,惴惴不安地問道:「我們一會兒就要被流放了嗎?」
母親摸了摸小男孩的頭,正要說話,卻見一旁的王貴咧著嘴擠出儘可能溫和的笑容道:「你們不用被流放,也不用被送到教坊司了。我家王爺心善,在陛下面前給你們求了情,以後你們就是楚王府的人了。放心,至少吃得飽穿得暖,我們王爺對下人很好的。」
王貴這邊正對小孩子釋放著善意,不遠處的人堆里卻有一個約莫十二三歲的少年冷哼了一聲,似乎對王貴的話嗤之以鼻。
他也穿著囚犯的破爛衣服,臉髒兮兮的,嘴角帶著恨意地向下撇著:「把我們變成這樣的人,不就是楚王嗎?現在又來這樣假惺惺,裝好人........真噁心。」
此言一出,他身旁的中年婦女陡然變了臉色,連忙捂住了這少年的嘴,向臉色冷淡下來的王貴連連賠笑,柔聲道:「小孩子不懂事,這位爺千萬不要計較。我們所有人都感念王爺的恩德........」
「不必這麼違心。」一個清爽的少年聲音突然從不遠處的廊下傳來,眾人齊齊抬頭看去,正是穿著居家常服的李信在那裡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