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這一場大戰之後,李世民封賞的並不僅僅是在這次大戰中的有功勞的將領,還有一些特殊的人。比如康蘇密、蕭皇后和頡利本人。
康蘇密因為果斷地棄暗投明,被李世民大加讚賞,封了個將軍聽用,至少從品級上來看,並不比他當時在突厥的時候低。只可惜,這裡畢竟不是突厥,而是大唐。
在大唐,身為突厥人本身就代表著異類。而人類的本能就是排斥異類。更別說大唐的士人們很多都抱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看法了。因此,康蘇密的實際地位遠遠不如當初在突厥的時候。
但是,他倒是也不後悔。
他看得很清楚。從頡利不戰而退開始,突厥面對大唐就已經毫無勝算了,區別只是早晚而已。假如他不投降,堅持為突厥而戰,那麼結果也就只有兩個而已,要麼戰死,要麼被俘。不管哪一個,比起現在來說都差遠了。
康蘇密如是安慰自己。
蕭皇后和楊政道也隨著獲勝的軍隊回到了長安。事實上,蕭皇后是最早被李世民接見的幾個人之一——千萬別誤會,這並不是因為蕭皇后生得國色天香之類的。雖然的確有野史記載蕭皇后是一個絕世美人,處羅可汗之所以要將她搶到突厥,也是因為垂涎她的美貌。
但是,野史就是野史。
蕭皇后再怎麼國色天香,如今也四十好幾,人老珠黃了。更何況,李世民從來都不是一個好色之徒。
他這麼急著接見蕭皇后的理由只有一個:傳國玉璽。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卞和的人在荊山下發現了一塊石頭,向楚厲王聲稱裡面有美玉。但是,當時的楚厲王找工匠查看了之後,工匠表示,這就是一塊破爛石頭。楚厲王大怒,砍了卞和一條腿。
之後,厲王死,武王繼位。卞和又帶著這塊石頭去見武王,聲稱裡面有美玉。結果,武王還是不信,又砍了卞和一條腿。
直到文王繼位,他才相信了卞和的話,將這塊石頭剖開,果然找到了一塊究極美玉,即和氏璧。
這個故事當然有很多不合理之處。比如,卞和為什麼不自己把玉剖開這一點。他就直接花錢找個工匠,把這破石頭切開,讓大家都能明明白白地看到裡面的玉,然後再去獻給國君,不就不用被砍腿了嗎?
只能說,或許是卞和跟自己的腿有仇吧。砍了一條不夠,還要被砍第二條才舒服。
反正別問,問就是卞和執著,再問就是武王和厲王都是傻逼,文王才是英明,和氏璧就是上天賜給他這個英明之人的禮物,除了他誰都得不到這塊玉.......
其實,歷史上有不少這類愚蠢的故事,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文人的臆想或者是出於某種政治宣傳目的所寫出來的虛構故事。
是的,並不是真的。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和氏璧是絕無僅的珍貴寶物。
儘管如此,它又跟傳國玉璽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就要追究到始皇帝嬴政的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