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尚早,李信帶著潤娘、王貴以及張本陳虎出了門,直奔自己的封地而去。他的封地藍田縣距離長安城並不遠,也就四十里地,有馬力相助,小半天就能到。
唐朝時,男子出門大多喜歡騎馬,策馬揚鞭什麼的,是最符合唐人們審美的男子氣概。張本和陳虎便是這樣,各騎著一匹快馬,奔馳在長安城外的土路上。
說是快馬,其實唐朝時的馬跟後世人們印象中的馬還不太一樣。李信印象中的好馬都是電視上看到馬術表演上那種高頭大馬。其實那些多是人工育種出來的賽級馬,幾乎全部都有西方馬的血統。
華夏古代最常見的本土馬種應該是蒙古馬,看上去稍微矮一點,沒有高頭大馬看上去那麼好看,不過勝在耐力比較好,對培育條件的要求也不高,通俗來說,就是好養活。大唐絕大多數人騎的都是這種馬。
當然,偶爾也能見到比較好的馬。比如傳說中的大宛良駒或者汗血寶馬什麼的,這些馬的外形就很接近現代人認知裡面的好馬了,又高又大,四肢修長,跑起來風馳電掣,很是瀟灑神俊。這些馬基本都來自西域,很是名貴,幾乎全部集中在貴族們的手中。
所謂寶馬配英雄,李世民早年間也是打過不少仗的,算是正經的武人出身,所以也很喜歡寶馬,在宮中收藏了很多良馬。還有就是包括程咬金、秦瓊、李績等人在內的武將們,他們家裡大多也都有這樣的西域良馬。李信自己家裡也有,不過他不太會騎,所以也就隨意擱著了。
不管怎麼想,騎馬這種活動還是不太適合李信。他默默地坐在經過他改良的四輪馬車中,滿意地點了點頭:還是坐車舒服。
李信家原本那輛馬車是兩輪的。事實上,華夏古代絕大多數馬車都是兩輪馬車,因為古人們似乎沒有想出辦法來解決四輪馬車的轉向問題,所以只能坐兩輪馬車。但兩輪馬車的穩定性很差,跑起來能顛得人懷疑人生,李信之前坐過一次之後,就再也不想坐了。
他本來想通過給馬車加個避震裝置來解決這個問題,不過他很快就發現了這個想法行不通。因為他沒有合用的彈簧。
小小的彈簧看起來簡單,但其實非常複雜,涉及到很專業的冶金工藝。並不是說隨隨便便拿塊鋼鐵鍛造一下,捲成彈簧的形狀,它就真的能彈起來了。不管是碳素鋼彈簧還是合金彈簧,它對材質的要求都很高,至少對於連基本的煉鋼技術都不成熟的大唐來說,彈簧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高科技產物。
所以說,如果李信非得造一個彈簧來解決馬車太顛的問題的話,首先他就得從零開始建立起整條鋼鐵生產線。這顯然是個過於巨大的工程。
於是,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變雙輪馬車為四輪馬車。所謂四平八穩,四個輪子總比兩個輪子穩多啦。
事實上,在華夏漫長的歷史上,也有很多人試圖製造過四輪馬車,試圖去解決四輪馬車的轉向問題,但很遺憾,他們都沒能提出比較成功的方案。
李信畢竟來自後世,掌握著古人們無論如何都掌握不了的知識。他知道,後世四輪車轉向問題最完美的解決方案是差速器。講解起來比較麻煩,製作起來也很麻煩,所以他幾乎是馬上就砍掉了這個方案。
除了差速器之外,還有一種更簡單的方法來解決四輪馬車的轉向難題:把車廂的底盤分成兩段,前段懸掛在馬匹上,帶兩個輪子,後段坐人,也帶兩個輪子,前後段之間用一個轉盤連接。
這樣一來,原本笨重的一體車廂就變成了兩節,馬匹轉向時帶動前掛變向,進而帶動車廂的後段隨之變向,可以說是目前李信能做到的最好方案了。
當然,相比起差速器,這個分節的解決方案還是有它的瑕疵——不能急速變向,轉彎所需要的半徑也比較大。不過這點瑕疵李信也只好忽略不計了。不能急速變向就跑慢點嘛,他又不趕時間。
馬車的速度並不是很快,但比起人類的雙腳來說,那還是要快得多了。張本和陳虎各騎著一匹馬,不緊不慢地跟在馬車的後面跑。
張本用新奇的眼光看著李信的這輛馬車,然後對身旁的陳虎道:「王爺淨是弄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四個輪子的馬車竟然也能這麼靈便,我這輩子還是頭一回見。」
陳虎點了點頭,道:「而且看起來還很平穩,坐上去肯定很舒服。」
張本笑道:「算了算了,馬車這種東西還是王爺這樣的貴人坐的,我粗野慣了,還是老老實實騎馬吧,顛屁股也舒服。」
陳虎也跟著笑了,點了點頭。
馬車上的李信倒是聽不到這兩人的對話。他正強忍心中的罪惡感,享受著潤娘的服務.........哦,當然只是捶捶腿而已,千萬不要想歪了,潤娘畢竟還只是個十一二歲的孩子,李信再怎麼禽獸也不至於禽獸到這個地步。
事實上,李信帶潤娘出來,本意也只是隨便帶她逛一逛而已。誰料,潤娘對於自己竟然能和主人一起坐在車上這一點感到非常惶恐。不管李信再怎麼勸說,再怎麼讓她安安心心坐在柔軟的坐墊上,她都不肯,非要給他捶捶腿才安心,仿佛達成了某種內心的公平交易:她幫李信捶腿,李信讓她坐車。
李信見自己拗不過這個妮子,也就只好隨她去了。
你還真別說,小蘿莉捶腿什麼的,感覺還真特麼爽。
罪過罪過,封建社會真是太特麼腐朽了,枉我一個生長在紅旗下的新一代好青年,竟然就這樣被玷污了,難受.........真的好難受.........
李信微笑著如是想道。
馬車不知道跑了多久,終於緩緩停了下來。只聽得坐在前掛上趕車的王貴開口說道:「王爺,咱們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