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張家的變化

  一切都很順利,一如李信所安排的那樣。

  長一樓的成功很大地影響到了處於供應鏈上游的藍田縣。用人話來說就是:長一樓把很多豬做成菜賣給了長安城裡的顧客,而這些豬全部來自於藍田縣,所以,藍田縣裡所有養豬的村民們都因為給長一樓供貨而小賺了一筆錢。

  李信的目的從一開始就是幫助藍田縣的村民們改善生活。充實自己的腰包不過是順便為之的而已,因此他並不會像後世那些無良的企業家一樣反覆壓低成本,刻意給藍田縣的村民們開低價,欺負他們不懂行情,反而開出了相當豐厚的價碼。

  這也是藍田縣村民們能大有所獲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知道,在大唐這樣的封建時代,李信身為王爺,足足有一萬種方法來巧取豪奪藍田縣村民們應得的那份收入。但是他一點都沒有那麼做。因為他不想,更是因為他不屑。

  身為來自後世的重生者,舉手投足之間就能點石成金,化腐朽為神奇,這才叫本事,也是李信的追求。要是他真的有一天淪落到靠欺壓可憐的百姓們來維持生活,那他真不如抹脖子自殺算了,免得丟了現代人的臉面。

  不過,事情多少還是有些讓人沒有預料到的地方。

  雖然李信早就向村民們展示過豬肉的可食用性,順帶著還很早就透露了讓他們大量養豬的消息,但相信他的人並不算太多。對此,他也很無奈。

  連開獎號碼都告訴你,就差直接把獎金堆在你家裡了,你卻非不肯去買彩票,那能怪誰嘛?

  不過,李信生氣之餘又認真地思慮了一番,最後還是理解了幾分這些莊戶們的心態。他們畢竟祖祖輩輩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家裡積蓄都不多,想要養豬的話,多數都是要都東拼西湊借點錢的。

  若是放到後世,這妥妥的就是貸款創業,大家習以為常。但放在大唐,借錢做生意這種事,絕大多數人對此都本能地抱有一絲恐懼心理。更何況,村里絕大多數人都已經因為李信的酒廠和醬油廠過上了能吃飽穿暖的穩定生活,甚至還有點在李信看來微不足道的盈餘。

  在這樣的前提下,村民們的冒險欲望就進一步削弱了。

  說白了,就是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比起之前來已經好太多了,根本沒必要冒險去借錢養豬。他們心中都是這麼想的:就算王爺大人說得沒錯,養豬真的能掙錢,但又能比在酒廠幹活多掙多少呢?何苦費那心思和氣力?

  但是,他們全部都錯了。養豬真的很掙錢,比他們想像的還要掙錢。

  整個藍田縣,唯一一個把老爹的棺材本都壓進去養豬的就是張松。當時有人勸他不要這樣做,然而他卻說:「王爺都說了,養豬一定能掙錢。既然如此,我投入越多的錢,自然就能掙越多的錢,為什麼不能這樣做?不過是棺材本而已,賺了錢不就回來了嘛?」

  張全福對此也表示認同。他和他的兒子一樣,都是李信的狂熱粉絲。

  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人會直說「王爺說的也不一定是真的」這種話,只會在暗地裡偷偷嘲笑一下張家父子的天真而已,並且微妙地有種不希望張家父子們撈著好處的心態。

  然而,當一切塵埃落定以後,這些人全都傻眼了——媽的,天真的到底是誰?傻的到底是誰?

  張家本來只有一棟舊房子,短短一個月內,這座房子就被重新修葺了一遍,一躍而為整個藍田縣最氣派的小院子——當然,只是在藍田縣這一眾稻草屋裡顯得比較鶴立雞群而已,其實也沒有豪華到哪裡去。

  但無論如何,張家已經分明從藍田縣一戶原本中等偏上的人家變成了全縣最殷實的家庭。張全福出門遛彎的時候都不再佝僂著腰了,而是抬頭挺胸的,見了誰都主動打招呼,臉上掛著帶有微妙炫耀意味的笑容,仿佛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家已經今非昔比了。

  除了張家以外,還有很多人家只是象徵性地養了三五頭豬,也趁著長一樓的東風而發了一筆小財。按道理來說,他們應該為此高興才是,但他們心中到底有多苦澀,恐怕也只有他們自己才知道——

  早知道養豬這麼掙錢,就應該多養幾頭,養得多多的呀!怎麼就小氣兮兮地養了這麼一點呢?就應該聽王爺的嘛,要是把棺材本和老婆本全壓上的話,咱也可以蓋新房啦!

  可惜,有錢難買早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