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文人都很看重詩詞文章。陳尹在這方面也很自信。但是,即便在這個領域,李信隨手丟出來也是「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這樣的詩句。不是說這樣的句子陳尹寫不出來,而是他從這樣的句子中清晰地感受到了李信身上那幾乎要滿溢出來的才情。
那天,李世民喜滋滋地將這首詩念給陳尹聽時,陳尹由衷地稱讚了一句「好詩」。
更不用說後面李信拿出來的那篇《師說》了。雖然以李信的身份和輩分,寫一篇談論師道的文章微妙地給人一種鎮不住場子的感覺,但陳尹還是得承認,這篇文章寫得真的好。不需要用華麗的辭藻,僅以質樸的語言就清楚地論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除了傳世之作以外,陳尹想不出更貼切的評價。
即使是在自己引以為傲的詩詞文章上,陳尹也不能保證自己百分百就能教得了李信,更遑論其他方面了。
後來李信拿出來的什麼大食文字、複式記帳、傷口縫合術、傷兵營衛生條例以及最近的馬蹄鐵,哪一樣是人們曾經見識過的?在這些方面,陳尹根本想像不到有人能夠教李信。
或許,李信真的是在夢中被仙人點化的天才吧。
陳尹克制不住自己心裡這樣的想法。
仙人點化的天才,這麼臭屁的身份,有必要跟凡人一樣頭懸樑錐刺股地去發憤圖強嗎?
不得不說,完全沒有。
陳尹很不爽地這樣想。
至於報效君王、報效國家什麼的.......試問,這段時間以來李信拿出來的這些東西哪樣不是對大唐造成了很大的積極影響?不說別的,單說這個傷兵營管理條例和馬蹄鐵,這兩件東西看似很細枝末節,其實卻足以左右一場戰爭的勝負。
那天面見李世民時,陳尹就苦笑著說過這句話:「我大唐與突厥尚未開戰,但這一戰的頭功卻差不多已經定下來了。」李世民聞言,亦是苦笑點頭,表示同意。
是啊,嚴格說起來,李信差不多是以一己之力定下了大唐對突厥之戰的巨大優勢,其貢獻完全不弱於任何一個頂尖的軍方將領。在想到這一點的時候,陳尹都忍不住感到一種難以描述的落差感——紈絝王爺李信.......立下不世之功?聽起來就總有一種很假的感覺。
說起來,李信是紈絝這件事也總讓人覺得很遙遠了呢,有種淡淡的恍若隔世的感覺。至少對於了解李信的人來說,幾乎不會再有人用這樣的詞語來作為李信的標籤。
他不再是紈絝李信了,他是楚王李信。
好吧,陳尹願意承認李信是個出色的年輕人,完全可以合理地遊手好閒,並且不受任何指責。但是他依然感覺很不爽,或者更準確一點說,是很煩。
這不僅是因為自己的寶貝女兒經常被這臭小子帶出門去玩,更是因為最近總有人問他:「你什麼時候多了個私生子啊?」
之前,陳幼瀾一直女扮男裝,頂著個陳府四公子陳子衿的身份在外活動。陳尹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陳幼瀾很低調,很有分寸。她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用不上這個身份,只是自顧自地湊湊熱鬧,玩一玩,除非萬不得已地被人問起時,才會隨意地用這個身份搪塞過去。所以,知道陳府有個不常出現的四公子的人並不多。
但是,自從李信開始沒什麼顧忌地經常帶陳幼瀾外出活動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李信本來就不是那種會刻意低調的人,或者倒不如說,他走到哪裡都很容易因為他的身份和異於常人的舉止而成為別人關注的重點,而他身旁的陳幼瀾自然也就順帶著受到了這種關注的波及。
於是,越來越多人開始知道楚王李信與陳府四公子是很好的朋友。這種風言風語一多,不少人就逐漸注意到了這位陳府四公子。
高門大院裡的事情普通人很難知曉,所以普通老百姓不管聽到陳府幾公子,都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對勁。但是到了陳尹的熟人或者朋友這裡,他們聽說這些古怪的傳聞,當然會感到好奇:陳尹不是只有三個子女嗎?哪裡來的四公子?難道是私生子?
於是,朝野之中就逐漸多了這麼一個傳言:陳尹早年間在外有個私生子,現在兒子大了,找回他家來認祖歸宗了,還跟楚王李信成了好友。
陳尹一向潔身自好,雖有幾房小妾,但那也是合情合理,再加上與妻子的感情素來和睦,當時聽到這樣的傳言,氣得吹鬍子瞪眼睛,差點當場把桌子給掀了。
知道內情的李世民更是不厚道地在旁邊哈哈大笑,哪裡還有半點皇帝的風度?
要讓陳尹這老狐狸吃癟可不容易,可李信偏偏做到了,算上馬蹄鐵那次,這大概是第二次,雖然不得不說,李信這回應該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