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發展岳州

  「朱吾以南有文狼?那是哪裡?」王牧問道,他最煩有人和自己掉書袋子。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就是林邑一帶,不學無術的傢伙。」韋爽鄙視的說道。

  「那是某不想學,百無一用是書生。」王牧不屑的說道。

  「啥!百無一用是書生?」韋爽瞪大眼睛說道。

  「是啊!青樓也有傳聞,最是無情讀書人,你說讀書有啥好的。」王牧煞有介事的點點頭說道。

  「哼哼!懶得理你。」韋爽沒好氣的冷哼一聲,又軟塌塌的坐了回去。

  「林邑香料也很多嗎?」王牧問道。

  「」交趾國有貢物蟬蠶香,又稱為「瑞龍腦」就是如今嶺南,林邑一帶;據說吳主孫亮四個妃子的四氣衣香,用水洗百次,香也不消失,名叫百濯香,來至於海外。這些東西好像距離都不遠啊!」韋爽思索著說道。

  「嗯!你知道不少啊!還有嗎?」王牧驚訝的問道。

  「漢武帝之時,南海郡有貢品千步香,據說千步之外,能聞到清;北周武帝宇文邕曾命通道觀道士王延校三洞經圖,裡面記載薰肌香,薰人肌骨後,不生百病;九真香、青水香、沉水香都是昭儀讓人從南方尋來,獻給姐姐趙飛燕的香。

  這些傳說,以前覺得是道家弄出來糊弄人的,因為根本沒有見到實物,現在看來,很可能是在海外。」韋爽興致勃勃的說道。

  「有可能,正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傳說可能誇張一些,但是一定要故事原型。」王牧點點頭贊同道。

  「我有些期待了!」韋爽興致勃勃的說道。

  「快了,快了,等第一批船出來,就讓人出海。」王牧說道。

  「現在江南就有船吧?為何不現在就讓他們出海,有利益誘惑,他們肯定願意去。或者從遼東借船過來吧!」韋爽提議道。

  「不行!遼東的船要配合水師,還得捕魚,運輸,他們都夠忙碌的了,至於江南的船隻,不適合遠航,風險太大,而且我還要做一些準備。」王牧搖搖頭說道。

  「好吧,我等著。」韋爽有些遺憾的說道。

  「你急啥?造紙作坊不夠忙碌嗎?還有君山茶葉,你有那麼多人手嗎?」王牧沒好氣的說道。

  「怎麼沒有人手?不夠再去僱傭一些不就行了。」韋爽不以為意的說道。

  「你以為那麼簡單?土族野蠻,必須配備護衛,海外和嶺南氣候差不多,島上也有毒蟲毒蛇,藥材,醫者,還有能辨別香料的人;能識別礦物的人,不然一座金礦擺放在眼前都不認識。」王牧沒好氣的說道。

  「呃!」韋爽也不是一根筋沒腦子的傢伙,知道王牧說得有道理,也就不再爭論。

  洞庭湖因為人口稀少,不但到處是蘆葦盪,還有一個巨大的危險,這讓許多人根本不敢靠近。

  王牧也是如今才知道,大唐居然有如此多鱷魚,不過現在叫豬婆龍。說來搞笑,中國叫了幾千年的豬婆龍,居然官方名稱,改成了鱷魚,也不知道哪點像魚?難道就因為它生活在水裡。

  蘆葦席算是洞庭湖周邊的特產,家家戶戶都有,甚至門帘都是蘆葦做的。關鍵蘆葦花是窮苦百姓,用來填充衣服夾層,保暖的東西,王牧自然不希望這種情況,繼續延伸下去。

  棉花,羽毛,羊毛,哪一樣不比蘆葦花更加保暖,所以他讓人收集現有的家禽,組建大型養殖場,隨後又讓士卒前去誘捕豬婆龍。

  豬婆龍的肉可以治療哮喘,這一點就足以讓它們滅絕,更何況它們的皮,還具備不俗的防禦。

  對普通百姓來說,豬婆龍威脅性很大,面對有組織的士卒,它們就成了待宰的羔羊,每天都有不少被獵殺。

  保護動物啥的,完全是扯蛋,哪有人命重要,如今哪座大山沒有虎狼,熊豹也不少,或許只有蜀中,那些憨憨在,兇猛的野獸要少一些,畢竟憨憨在野外的戰鬥力還是很強的,只不過它們屬於雜食性動物,不缺吃的,攻擊性就沒那麼強。

  岳州不缺水源,所以想要挑選定居點其實還是非常容易,關鍵這裡屬於泥沙堆積之地,而且是經歷了數千年時間。

  秦漢之前,這裡大部分地區,還是一片湖泊,到如今才變成了八百里洞庭湖,所以岳州的土地,其實非常肥沃。

  因為不同年代水流帶來的泥土,堆積在這片土地上,岳州的土地,就像天然梯田一樣,被分成了一層又一層,以前只能把高處的土地當作山地,不過如今完全可以利用水車,做成水田,再加上兩季稻,足以讓岳州的百姓,更快過上好日子。

  懂木工的人,每個村子都有,這集中起來,數量就不少了,所以水車製作很快,只有大型的水車,需要木工和鐵匠配合。

  王牧很清楚,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所以他讓李恪,向李世民要匠人,要糧食,畢竟是來賑災的,多用一點糧食,又有什麼關係呢,用在百姓身上,總比囤積在糧倉裡面要好,國家糧倉一但糧食多了,李世民的心恐怕又要躁動。

  整個岳州的百姓都在忙碌,吃的糧食是朝廷送來的賑災糧,即便李世民知道王牧沒有首先恢復耕種,他也沒有辦法,畢竟那麼多人口,嗷嗷待哺,總不能放任不管吧。

  當然!王牧也不會讓所有人都先做其他事情,最後才恢復耕種,他讓人把所有的土地,都種上了豆子,一來豆子生長速度夠快,二來豆子產量不低,還能做成各種食品,最關鍵豆子管理沒有那麼麻煩,只需要除草,就能保證它生長良好。

  等到兩個月之後,嶺南送來了一批食鹽,遼西送來了一批海魚,加上豆尖,百姓桌上,就多出了一份美食。

  隨著有了糧食收穫,百姓的心穩了許多,也更有激情的建設著新家。

  韋爽的造紙作坊,三個月之後,出了第一批蘆葦做的紙,雖然比起宣紙來,要差了不少,不過用於書寫,已經足夠,這讓韋爽笑慘了,畢竟岳州這裡,最不缺的就是蘆葦。

  。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