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給壽春城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強制壽春郡治下所有兒童去讀書;更改結婚年齡的的事,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所有人。
達官顯貴、平頭百姓、街頭巷尾的乞兒,甚至於是壽春郡外,楚地治下的百姓們,都意識到一件事。
楚王這一次過來,不僅僅是視察他的領地這麼簡單。
他是真的想要對這片土地,大刀闊斧的進行一些改變……
除了「讀書」和「結婚」的事,還有許多改變。
壽春城的百姓並不是太習慣這些改變,只是相較於「讀書」和「結婚」這兩件事,那些改變,讓他們更加容易接受一些。
城中縣衙里,新設了一隻叫做「城管」的隊伍,裡面的成員大多都是一些傷殘府兵,按照楚王的說法,這隻名為「城管」的隊伍,是專門用來糾察城池容貌的。
這個說法可真的新鮮。
一座城池都有「容貌」可言了。
記住網址
不能再隨地吐痰了,被城管發現,就要進行處罰,也不會抓進大牢里,只會開一張字據,讓吐痰的人交一下罰款,罰款的錢數也不多,只有五文。
哪怕是接頭乞討的乞兒,也交得起這個罰款。
但是誰會願意掏五文錢,就為了吐一次痰,有這個錢買幾個炊餅難道不香?
倒垃圾得去規定的地點倒。
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隨隨便便把垃圾丟到門外去。
要是沒按照規定執行,面臨他們的也是罰款。
日常排泄的東西,再也不能倒在護城河,或者說淮河水裡,那位楚王殿下,已經在城中各個巷道里,都挖了專供傾倒這些腌臢物的坑。
每日都會有人前去清理。
要是被人發現沒有倒在這些坑裡,而是倒在了護城河或者淮水,他們要面臨的,同樣也是罰銀。
除了這些零零碎碎方面的東西。
林深還規劃了「菜市場」、「交易市場」之類的區域。
也依舊是那套老套的手段,但凡不遵守的,都要「罰錢」。
手段枯燥單一,但不得不說,罰錢的路數很管用。
短短不到一周的時間裡,整個壽春城的樣貌,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街上看不到垃圾,除了偶爾走街串巷、吆喝的小販之外,就看不到其他坐地擺攤的菜販、商販了。
整個城鎮都莫名乾淨了許多。
在過了這幾天的彆扭生活後,他們驀然發現,自己其實還挺喜歡現在的生活狀態的。
除了……
那些掛在街頭巷尾,紅布黑字的標語,讓他們總有一種莫名悲痛的錯覺。
城中識字的人不多。
他們向讀書人請教之後,才能記住那些標語的內容是什麼。
都是一些勸誡注意衛生的標語。
像是什麼「勤換勤洗病菌少,注意衛生收益多」。
「勤洗手、勤換衣。」
這種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的標語,只要聽過一兩遍,這些內容都會深深的烙印在他們的內心裡。
說來也奇怪。
這些日子以來,城中患病的人,也的確是越來越少了。
百姓們悶頭過著自己的日子,除了自己的生活因此發生了一些改變之外,他們並不清楚,這些「改變」意味著什麼。
有些人能看出來這些「改變」會帶來什麼東西。
但他們的關注點並不在真正的「改變」上,因為他們什麼都沒法改變,只能夠默默去接受這種改變。
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容納。
他們更看重的是林深的手段。
短短一周時間,就讓壽春城發生這種……幾乎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種能力、這種手腕。
他們算是明白,為什麼曾經如日中天,哪怕是當天聖上也需賣幾分面子的世家大族,會如此輕易的折損在這位楚王殿下的手上。
達官顯貴們絞盡腦汁,琢磨著想要怎麼攀上林深這棵枝葉繁茂的巨樹。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也想要抱住林深的大腿。
壽春城不大。
但它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樣一處坐落關卡要口的城池,自然少不了……一些教派的蹤跡。
壽春城外,不到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做四頂山。
山上一座道觀,廟祀的是東嶽岱宗神妃,那位傳說中,應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證位天仙,統攝岳府之神兵天將,照察人間一切善惡之色的泰山神女「玉仙」後世又稱之為「碧霞元君」的大神。
道教作為本土教派,這間廟宇群自然是修築的極其奢華。
但是廟宇中的道士們,臉色卻不是那麼的好看。
自從那個叫做玄奘的和尚來到這裡,開始修建名為「東禪寺」的廟宇之後,他們的香火就少了很多。
信徒數量的多少,這些道士們並不是很看中。
凡間庸俗的人熙熙往往,又多少真能理解「逍遙」二字的真意。
他們在乎的是香火。
過慣了好日子,要是再倒回去再過苦日子,可就沒那麼容易。絲綢的道袍穿多了,誰又想穿麻布的道袍……
他們修道多年,也終究無法真正理解「逍遙」二字的真意。
了一子看著自己幾位師弟,輕輕嘆了口氣:「那群禿子的出現,搶了我們不少香火,若是再不施以點手段,怕是我們的香火都要被搶完了……」
道教畢竟是從「道學」中脫胎出來的教派,修心養性。
和佛教這種純正的教派,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費心費力的修養自己,和只要拜拜佛,就能陷入「來生」的謊言中,內心裡有一個美滿的憧憬相比。
還是後者,要對那些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們更具有吸引力。
「難不成要和那群禿驢一樣行騙?」了平子嗤笑一聲,露出一副不屑一顧的神情出來。
在他們看來。
那種「往生輪迴」的言論,和行騙並無什麼區別。
靜室內,氛圍有些沉悶。
了一子搖了搖頭:「說是行騙有些過了,不過和我道家觀念不合,若以此來抨擊佛教,怕只是吃力不討好的事,說不定還會斷了我們的香火。」
「慎重,還是要慎重行事。」
這是,一旁沉默的一位道人突然開口,看向自己的師兄:「師兄,你可知道南詔國的三王女將要造訪東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