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越說越惱怒,手裡的茶杯,被他「嘭」一聲砸在地上,茶水濺落了一地。
要知道,李世民向來都打心眼裡瞧不起匈奴以及突厥。
眼下能夠稱帝,雖然離不開他們的幫助,以及帶來的兵力,但,每當看到他們,依舊會讓李世民感到極其的厭惡。
「父皇,你想要除掉那些突厥以及匈奴的官員?」
吳王李恪小心翼翼的問。
「可是……這未免太落井下石了吧?」
「落井下石?」
李世民冷冷的掃了李恪一眼:「難道你以為,他們就真心實意奉我為主嗎?」
「在推倒李簡之後,他們下一個目標,就是朕!」
李泰沉聲道:「父皇說的不錯,眼下三股勢力摻和在一起,只因為心中有同一個目標,所以才會因為利益走到一起。」
「但等到得到了利益,所謂的聯盟也就不復存在,那個時候,不管匈奴,還是突厥,都會選擇自立為王,不會再把父皇放在眼裡。」
李世民冷笑道:「自古成大事者,必須得上下一心才行,那些突厥來的官員,和匈奴來的官員,不管什麼場合,都敢跟朕頂嘴,試問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如何能夠成事?」
「難道以後在重大決策上,都必須得到他們的支持才可以嗎?」
「萬一他們不支持,難道我們就只能讓我們的計劃,白白的從手裡流失?」
其他皇子們聞言,雖然沒有站出來說話,但也不得不承認,李世民的話說的確實很有道理,那些人不管怎麼看,都像扎在他們身上的一根刺,有些情況下,會讓他們很難受。
「不過……現在絕大部分兵力,都隸屬於他們管轄,這時候想要奪權,除掉他們,難度很大啊。」
一直沒有說話的李世民的第八子李貞,以及李治,對視一眼後,紛紛出來道。
「現在自然不行。」
李世民緩緩道:「眼下,只能先暫時忍耐,不過在隨後的時間裡邊,你們要儘可能的分化他們手裡的勢力,使得那些武力盡數歸於你們麾下。」
說完,李世民又環視了這些兒子一眼。
「眼下,朕唯一能夠信任的,也就只有你們幾個,所以無論如何,你們必須得團結,時刻謹記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這句話。」
在歷史上,李世民的兒子,下場都不怎麼樣,也唯有無能的李治,接替了李世民的帝位,隨後娶了李世民的才人武則天,導致李氏宗族被武氏大肆屠戮。
說白了,包括李治,也被人稱之為無能之輩!
但在眼下這種場合之中,他們反倒被李世民給強行摻在了一起,共同為李世民效力。
不得不說,穿越而來的李簡,確實使得大唐出現了驚人的變化……
與此同時,長安之中。
李簡和白龍早就回來了。
可是,關於李世民在邊境處的所作所為,以及他所建立起來的軒轅國,卻在長安中掀起了軒然大波。
可以說,在一夜之間,就引起了天下之人異常熱烈的討論。
「沒想到這李世民都被趕到了邊城了,還這麼不安分,竟然搞出了什麼軒轅國來,莫非他真以為靠著這軒轅國,就能夠推翻帝王所創建的龍國了?」
「對對對,李世民年紀也不小了,怎麼有時候想法就這麼幼稚?」
「帝王對他已經不薄了,只要安安心心的,就能夠安享晚年,難道平平淡淡度過一生不好嗎?非得折騰,看這次帝王會如何收拾他!」
「依我看,帝王肯定會徹底滅絕李世民,不會再給他絲毫僥倖的機會……」
本來在龍國之中,還有不少原先的大唐子民,感覺李簡在處理李世民的這件事上,實在有些冷漠無情。
畢竟不管怎麼說,李世民都是李簡的親生父親。
但經過這件事後,他們總算明白,李簡的處理很合適,不怪他對李世民太狠,只因為那李世民實在沒有絲毫眼力勁。
再加上李簡的賢君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所以此消彼長之下,現如今,李世民在龍國的名聲可謂比茅廁還要更臭。
至於文武百官們,對於李世民的捲土重來,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有一部分官員,始終對李世民還藏有些許感情,如果這個曾經的帝王,真的能夠藉此機會重新奪權的話,那他們也願重新追隨李世民。
但也有一部分人,覺得他們背叛了李世民,投入了龍國。
如果李世民這次起事,真的讓他成了氣候的話,那日後當李世民打入長安之時,他們顯然就會被一一問責。
以李世民那殘暴的手段,只怕他們有一個算一個,都得承受最嚴厲的懲罰。
所以在接下來召開的朝會上。
許多官員都站出來,紛紛主張現在立刻出兵討伐李世民。
「帝王!李世民現在糾結二十多萬大軍,臣等建議,要將其扼殺於搖籃之中,不然任由其發展下去,對我龍國,肯定會造成極其沉重的影響。」
「還有匈奴以及突厥,這兩個勢力,本來已經盡數歸於龍國,然而他們之中,為何又有人出兵輔助李世民?」
「在擊垮李世民的同時,必須也要給予匈奴以及突厥一定的制裁,必要時候,可以讓他們徹底消失!」
眾多官員紛紛發表著自己的意見。
朝堂上,李簡將眾人的表情和反應,都盡收眼裡。
也沒多說什麼,只淡淡道:「李世民的事情,本帝自有主張,這次朝堂上,就先不商議這件事了。」
「什麼?不商議?」
群臣在聽到李簡的話,不禁面面相覷。
「帝王,你在開玩笑嗎?李世民手握重兵,又從金礦處掠奪了一百多萬兩的黃金,如今的他,糧草充足,兵馬也充足,若不儘早解決,難道還得任由他成長起來不成?」
又有人站出來忍不住進諫道。
李簡說話語氣十分隨意:「本帝說了,關於這件事,我自有主張。」
「若帝王自有主張的話,大可以說出來讓臣等知曉,也免得我們在這裡提心弔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