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皇宮蹴鞠(求首訂)

  第66章 皇宮蹴鞠(求首訂)

  太極宮。

  金水河以東,東海池北面,有一座球場亭子。

  這是皇宮內苑唯一的馬球場。

  李治和武媚娘、鄭貴妃、徐充容、劉充媛幾人,此刻就坐在球場旁邊的觀台上,望著下方幾名皇子和公主玩鞠。

  李治上次見到李弘後,便打算加強對皇子們身體的鍛鍊。

  他特意向崇文館打了招呼,讓他們每十天,組織皇子們打一次鞠,也算給他們上體育課。

  因為這是第一次,李治便親自組織了這場鞠比賽。

  武皇后和其他嬪妃們聽說後,也都過來了,還帶來兩名小公主。

  如此好玩之事,高安公主和義陽公主自然不會放過,便也鬧著要參加。

  李治一共只有六名皇子,一歲的李賢肯定參加不了,所以人數太少,只有五人。

  加上兩名公主後,李治文讓小吉和另外幾名十多歲的內侍參加,踢一場七人對七人的躍鞠比賽,球門設在中間。

  球場之上,小皇子和公主們玩的非常開心。

  李弘也屁顛屁顛的跑來跑去,只可惜連鞠都摸不到。

  十二歲的李忠踢的最好,已經四次射進中間門眼,把觀戰的劉氏嚇得不輕,

  不時悄悄觀察一下武皇后表情。

  武媚娘倒並不在意這些小事。

  她只是有些奇怪,李治為何突然舉辦這種賽事。

  便在這時,王伏勝來報,說薛仁貴求見。

  李治朝武媚娘幾人打了招呼,離開觀球檯,來到附近的東海池。

  薛仁貴已在岸邊等候著了。

  李治道:「薛卿,可是高有道的事有消息了?」

  薛仁貴拱手道:「回陛下,高有道經臣勸說,應該會參加今年科舉。另外,

  臣在他家中,還看到狄仁傑。」

  李治點點頭:「薛卿辛苦了,你再派人暗中保護高有道,莫讓當年的事重演薛仁貴當即領命退下。

  李治站在池邊,望著湖面思索了一會,揮手道:「召狄仁傑入宮覲見。」

  狄仁傑進宮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球場亭子的鞠比賽也已結束。

  李治在甘露殿面見狄仁傑。

  「狄卿,朕想任命你為本次科舉的督卷官,你可願意?」

  督卷官的任務,是負責監督考官,防止考官徇私作假,屬於檢校特派官員。

  狄仁傑拱手道:「臣領旨。」

  李治笑道:「聽說每次科舉金榜之前,都會先出一張通榜,狄卿,這次科舉的通榜,可出來了?」

  唐朝時期,政治或學術之中有崇高地位者,可向主考官舉薦人才,這些被舉薦之人,列為一個榜單,名曰「通榜」。

  通榜榜單,就像種子選手。

  某些體育項目打分時,會考慮選手名氣,適量提高分數。無名之人,往往會被無形壓低分數。

  科舉也一樣,通榜對主考官影響很大,上榜之人,被錄取的機會也會大幅增加。

  考生為增加及第可能,會將平日詩文和策論,寫成捲軸,呈給有地位之人,

  以求推薦,位列通榜,這就叫干謁。

  這種捲軸則被稱為「行卷」。

  高有道當年頗有才名,只因不屑於向權貴低頭,故而未被列入通榜。

  狄仁傑道:「回陛下,通榜一般都是開考三天前出來,在吏部別院掛榜。」

  李治點點頭,道:「通榜出來的那一天,你來告訴朕,朕要瞧瞧,這通榜之上,究竟有哪些人。

  狄仁傑心中一動,暗道:「陛下似乎對通榜不喜,我是否應該勸一下杜兄,

  不要上榜為好?」

  轉念一想,杜易簡本就有真才實學,就算上榜,任由皇帝考問,也不會出差錯,便打消想法。

  次日常朝時,李治在朝會上將武媚娘第二個提議說了,想試一試群臣反應。

  至於殿試和糊名的事,暫未提起果不其然,當他提出增加一項考試內容後,群臣並未直接反對。

  「陛下,既然新增兩題,甲第標準不變,乙第錄取標準,應提高到八題。」韓璦出聲道。

  李治道:「每年科舉錄取名額就少,若提高到八題過乙第,只怕連十人都不到,科舉豈不成一場笑話?」

  韓璦道:「可降低到六題,乙第人數必定大幅增加,也不合適!」

  李治凜然道:「怎麼不合適了?」

  韓璦道:「朝廷每年官員空缺有限,倘若中舉人數過多,將有一部分人難以通過詮選,去地方任職。長此以往,等候詮選的官員越積越多,難以安置。」

  李治朝劉仁軌道:「如今官職空缺很少嗎?」

  劉仁軌道:「回陛下,最近一個月,有很多官員被彈劾問罪,罷官去職,朝中空缺並不少。」

  韓璦急道:「那只是今年特殊情況,明年未必就有那麼多官員受到彈劾,不可持久。」

  李義府笑道:「不如把入流的門檻提高一些,如此,就能多空出一些官位了。」

  朝中官員一共有四種來源。

  第一種是門蔭入仕,數量最多。第二種通過科舉。第三種,由地方官員舉薦,接替自己。

  最後一種,則是從流外官,升為有品官。

  流外官又被稱為大吏,比如各司衙門的文吏和胥吏,分為六等,待遇很低,

  工作量卻極高。

  他們唯一的盼頭,就是一步一步往上熬,最後熬到有品官,也算光宗耀祖了在秦漢初期,官吏不分家,吏員升官,非常容易,到了隋唐,則出現明確界限。

  宋明兩朝,更是輕賤這些胥吏,不准他們後代參加科舉,導致他們沒有盼頭,只能盤剝百姓,積累財富。

  李義府這個提議,無疑是損害這些流外官的利益。

  他說這話很討巧,既迎合皇帝提高科舉名額的目的,同時,也不損害官員集團的利益。

  然而這種改變,將極大損害中層更員的利益。

  他們向下反饋,吃虧的也只有底層百姓。

  李治一言不發,掃了李義府一眼。

  李義府心中一驚,知道馬屁拍到馬腿上了,趕忙補救:「既是如此,不如提高『蔭補』標準。」

  此話一出,又惹得官員集團不高興了,頓時有好幾名官員出面反對。

  這些人全都是五品官。

  他們恰好卡在「蔭補」門檻,倘若提高標準,直接損害的就是他們利益。

  唐律規定:五品以上官員子弟皆得蔭補,三品以上蔭曾孫,五品以上蔭孫。

  孫降子一等,曾孫降孫一等。

  至於五品以下,七品以上官員,則是間接福利,家中子弟可去「六學」讀書,成為生員,直接參加科舉,免去鄉試。

  李治見那幾個五品官員,竟然都臉紅脖子粗,跟李義府這個宰相,在甘露殿爭了起來。

  由此可見,當涉及到自身利益時,大部分人都不會輕易退讓。

  李治沉聲道:「都不必爭吵了,先試行再說,等將來官職空缺真的不夠,再想法解決。」

  韓璦還要再說話,被來濟拉了拉,朝他搖了搖頭。

  常朝結束後,眾大臣退出甘露殿。

  李義府快步趕上許敬宗。

  「許公,您說韓相和來相今日是怎麼了,乙第改為六題後,錄取人數必然增加。這涉及到世家大族利益,他們為何不跟陛下力爭到底呢?」

  許敬宗笑眯眯的道:「陛下如今權威日盛,誰敢違逆聖意?」

  李義府點點頭,心中卻道:「老狐狸,開始跟我藏話了。」朝他拱了拱手,

  朝中書省方向去了。

  每次常朝之後,宰相們還要在政事堂再開一次會。

  李義府來到政事堂時,其他宰相們幾乎都已先到了。

  因為長孫無忌和李都只參加朔望朝,政事堂議事時,便只剩六人。

  分別是:于志寧、崔敦禮、來濟、韓璦、劉仁軌和他。

  六人分左右而坐,于志寧和崔敦禮坐在上手兩位,李義府和劉仁軌坐在最後兩位。

  中書侍郎、門下侍郎、中書舍人、給事郎等人,雖無發言權,也能參加會議,陪站殿堂。

  剛才朝議的事,不必再議,只由來濟重複一遍,好讓中書舍人記下,待會直接草擬造書。

  只有剛才朝會上沒有討論的幾件小事,需眾宰相重新商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