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狄仁傑入京

  正月初五,假日終於結束。

  新年第一個朝會,李治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

  因為都是去年就擬定好的,人員變動不小,朝堂官員們,卻早已做好心理準備,並未有太大波瀾。

  五品以下官員遷調最多,但對朝堂格局影響不大,最重要的還是兩省中樞的官員變化。

  劉仁軌自然最受關注,他從給事中直接升為門下侍郎,參知政事,正式成為門下省三把手。

  另外,上官儀調入中書省,成為中書侍郎。

  這原本也是一個很轟動的大事,雖然上官儀品級變化不大,權利上的提升,卻比劉仁軌更大。

  通常來說,像秘書少監這種清閒衙門,調入三省六部時,通常都會先調入六部侍郎,再進中書門下擔任副官。

  上官儀省略一步,直接跨入兩省中樞,他這個中書侍郎,權利還在徐孝德的吏部侍郎之上。

  這個正月的假日,群臣們便不止一次的討論此事,都在琢磨,上官儀到底做了何事,突然得到聖人另眼相看?

  只有許敬宗知道,上官儀是在給外國使節回禮之事上,彈劾自己,獲得了聖心。

  許敬宗去年忙前奔後,好不容易幫助皇帝廢王立武,本以為今年必定拜相。

  誰知,卻因一件小事失了聖寵,反讓劉仁軌和李義府捷足先登。

  最令他沮喪的是武皇后忽然不再插手前朝之事,他這份最重要的人脈也失去作用。

  心情抑鬱下,他最近上衙都沒什麼精神。

  李義府與他正相反,仿佛又年輕了幾歲,精神旺盛,每天像個陀螺一樣,在中書省轉來轉去。

  袁公瑜、崔義玄等人瞧出許敬宗不再受寵,李義府風頭正盛,便轉頭以李義府馬首是瞻。

  另一邊,徐孝德、劉仁軌、上官儀三人得勢,老清流派勢力大漲,不再是朝中邊緣人物。

  少壯清流中的裴炎、薛元超等年輕人,原本看不上這些老清流,覺得他們一把年紀活在狗肚子裡,故而跟他們劃清界限。

  如今見他們恢復該有地位,也就不再扭捏,歸入本源。

  有他們加入,清流派勢力大增。

  朝堂之上,清流派、擁武派和世家派隱隱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朝堂這些變化,對長安城的百姓們沒有絲毫影響。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新的一年,百姓們又開始為一年生計而奔波。

  一月中旬,長安城春明門外,便都是進進出出的百姓和商賈。

  進城的人流之中,一名戴著幞頭的青年,正在打量周圍攤販,笑道:「狄順,咱們離京有幾年了?」

  旁邊一名小廝笑嘻嘻的道:「阿郎,您三年前進京趕考,這麼快就忘了嗎?」

  幞頭青年正是赴京任職的狄仁傑,他嘆了口氣,道:「是啊,我入仕只三年,就忽然升為代大理寺少卿,也不知是福是禍。」

  狄順笑道:「當然是福了,當官自然越大越好,我們做僕人的,見人也威風呀。」

  狄仁傑橫了他一眼,道:「你這小廝懂什麼。」

  狄順吐了吐舌頭,笑道:「阿郎,咱們現在去哪?」

  狄仁傑想了想,道:「還是先去拜見一下閻公吧。」

  閻立本雖不是狄仁傑的授業恩師,卻曾提攜過他,且狄仁傑一向敬慕閻立本為人。

  閻府位於崇仁坊東街,距離春明門並不甚遠。

  因時辰尚早,閻立本很可能上衙去了,狄仁傑便在城中閒逛一陣,只覺數年不見,長安城人氣又旺了幾分。

  正行在平康坊大街時,忽見迎面過來一名少年,只見他十七八歲,眉目清秀,粉面朱唇,好一個俊俏的少年郎君。

  那少年騎在一白馬上,人物風流,馬亦神俊,身邊簇擁著五六個小廝,肩頭站著只五色羽毛的鸚鵡,咕咕叫個不停。

  狄順嘖嘖贊道:「哎,不愧是天子腳下,竟能生出這般神仙一樣的小郎君。」

  狄仁傑笑道:「京城權貴甚多,錦衣玉食的少年郎多的很,不足為怪。」

  那少年只顧與隨從笑談,冷不防一個戴斗笠的騎馬男子,從他後面超過,挨著少年而過,差點撞倒一名小廝。

  「借過。」他說了兩個字,便快馬而去。

  那被撞的小廝破口大罵,要攆過去,少年笑道:「算了,人家也賠不是了。」

  狄仁傑忽然橫步一攔,擋在斗笠男身前。

  斗笠男急忙勒住韁繩,罵道:「不長眼睛嗎?」

  狄仁傑跨前一步,將他扯下馬來,捏住他一隻手掰開,手心竟有一塊碧色暖玉。

  狄仁傑朝那少年道:「小郎君,這玉佩可是你的?」

  少年臉色微變,一拍腰帶,玉佩果然不見,翻身下馬,快步過來,接過玉佩,朝狄仁傑拱手道:「多謝郎君。」

  那幾個小廝紛紛大怒,嚷嚷著要教訓那斗笠男。

  狄仁傑伸手攔住,沉聲道:「送去萬年縣便是。」

  少年連連稱是,命隨從將斗笠男送官,又執意將狄仁傑拉到一個茶樓,請茶致謝。

  兩人喝了幾杯茶後,少年見狄仁傑氣宇軒昂,談吐不凡,便問起他姓名。

  狄仁傑把名字說了,少年笑道:「在下鄭鳴玉,不知狄兄家住何處,小弟來日也好拜訪。」

  狄仁傑沉吟不答。

  旁邊一名小廝以為他瞧不起自家小郎,揚著頭道:「我家小郎可是滎陽鄭氏,宮中貴妃娘子的親弟弟。」

  狄順哼了一聲,不甘示弱道:「我家阿郎可是大理寺少卿!」

  狄仁傑瞪了狄順一眼,朝鄭鳴玉拱手道:「非是在下不說,而是初入京城,還未置宅。」

  鄭鳴玉聽他是大理寺少卿,不僅沒有熱情結交,臉上反而冷淡了幾分,拱手道:「那就罷了。」

  兩人又說了兩句客套話,狄仁傑瞧出鄭鳴玉態度有變,便起身告辭了。

  未時左右,狄仁傑來到閻府之外,通報後,被閻府家丁請了進去。

  沿途之上,卻見那帶路家丁戰戰兢兢,頗為古怪。

  來到書房後,屋中有兩個人,一人正是閻立本,另一人卻是個溫潤如玉的青年。

  狄仁傑朝閻立本見了禮,正遲疑那青年身份,青年拱手笑道:「狄少卿,久仰大名。」

  狄仁傑還了一禮,朝閻立本看去,希望他幫忙介紹。

  誰知閻立本表情古怪,不發一言。

  那青年笑道:「久聞狄少卿頗有斷案之能,不知能否猜出在下身份?」

  狄仁傑盯著他看了一會,臉上表情數變,跪倒在地,拜首道:「臣狄仁傑,拜見陛下!」

  那青年正是李治,他聽說閻立德感染重病,特來閻府看望,卻不料遇到狄仁傑。

  李治微微一笑,抬手道:「不必多禮,不知狄卿如何瞧出朕的身份?」

  狄仁傑道:「陛下兩指有繭,定長期握筆,神態舉止,卻不似入仕之人,臣這才斗膽一猜。」

  真實原因是李治皮膚蒼白,似有病態,一看就久居深宮,再結合閻立本和那家丁奇怪態度,這才猜中。

  李治笑道:「果然不凡。你是來找閻卿的吧,你們兩個敘舊,朕就不打擾了。」

  他知道自己在這,兩人必定非常拘束,更何況宮中也還有事,便告辭離開。

  李治回到甘露殿後,繼續處理公文,忽然想起一事,朝王伏勝問:「薛卿走了有幾日了?」

  王伏勝道:「初七走的,該有九日了。」

  李治又問:「從長安到松州,需要幾日?」

  王伏勝想了想,道:「少則半月,多則一月。」

  松州位於蜀地,唐朝時期入蜀非常危險,不少官員甚至在入蜀路上,摔下棧道而亡。

  民間甚至有一個說法。

  倘若有哪個官員惹皇帝震怒,皇帝不會殺那官員,而是把他調入蜀地,再嚴格定好赴任時間。

  那官員為按時赴任,只能冒險急行,有很大概率死在赴任途中。

  李治點點頭,道:「也不用急,都布回吐蕃不會太快,還要調動兵馬糧草,不會立刻攻打吐谷渾。」

  王伏勝道:「大家說的是。只是那松州都督元修業,是世家派系官員,為人狂傲,只怕會橫生波折。」

  元修業是關隴集團八柱國之中,元欣的後人,也是關隴集團中少有的武將。

  他之前一直在長安執掌禁軍宿衛。

  廢王立武期間,冒犯唐高宗,被調出京,今年大朝會,也並未回京,可見心中不滿。

  李治看了王伏勝一眼,道:「你擔心元修業抗旨嗎?」

  王伏勝道:「臣以為他沒那個膽子,不過肯定會為難薛將軍。」

  李治擺手道:「無妨,只要他不公然抗旨,以薛仁貴的勇猛和機智,能夠應付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