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許敬宗和上官儀

  李治這兩日忙壞了。

  臨近月底,吏部的考核工作已接近尾聲,結果已上呈給他。

  五品以下的官員,按照流程升降便是,然而五品以內的大員,就需好好斟酌一番。

  按照唐制,唐朝應該有七位正規宰相,分別是中書令兩人,侍中兩人,尚書令一人,尚書左僕射、右僕射各一人。

  李世民擔任過尚書令,這個位置再無人敢受領,名額就變成六人。

  眼下的朝堂之中,也正好有六名宰相。

  分別是:中書令長孫無忌、來濟。侍中崔敦禮、韓璦。尚書左僕射于志寧。同中書門下三品,李勣。

  前五個是正規宰相,李勣只擁有政事堂決策權,算編外宰相。

  如今空缺的尚書右僕射,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位置,將決定朝中局勢的變化。

  朝堂就像一碗水,哪邊傾斜過頭,水就會潑出來。

  到時朝堂運轉混亂,各地問題頻發,皇帝每日的工作量也會大幅增加,這是李治不願看到的。

  所以他就算想慢慢扶持心腹賢臣,也不能隨心所欲,需慢慢斟酌人選,方能讓浪花最小。

  他想任命劉仁軌擔任宰相,可劉仁軌官職太低,他不清楚百官會有什麼反應。

  所以前次他單獨欽點劉仁軌參加試爆,便是一次試探。

  結果讓他很滿意。

  李勣、許敬宗、長孫無忌都猜到李治會給他拜相,他們的反應是拉攏,而不是排斥。

  這就說明,在群臣心目中,是可以接受劉仁軌晉升高職的。

  這其實也正常,劉仁軌名聲雖不好,資歷卻夠高。

  韓璦嘴裡罵他胸無點墨,但他跟劉仁軌一個衙門,深知劉仁軌確有才幹,只是不願承認罷了。

  大家心中,都將劉仁軌歸類於性格不好、不得志的一類,就和之前的許敬宗類似。

  如今皇帝忽然想重用他,那是他苦熬多年,運道來了,雖然眼紅,也不至於嫉妒。

  倘若李治直接任命狄仁傑當宰相,群臣就會炸鍋,到時個個擺爛躺平,李治這個皇帝也治不好天下。

  話說回來,李治雖相中劉仁軌,不過是因他歷史中的好名聲。

  史書這種東西,可以借鑑,卻也不能全信,許敬宗、李義府等人就是例子。

  所以李治才把劉仁軌喊過來,想親自面試他一番。

  李治見劉仁軌進殿後,正要說話,忽見劉仁軌向他拜禮之後,行了一個「蹈舞禮」。

  李治又回想起薛仁貴當初單獨見他時的情景,微微一笑,抬手道:「劉卿不必拘束,坐著說話便是。」

  讓王伏勝搬了椅子過來。

  劉仁軌謝了恩,這才坐下。

  李治凝思片刻,向他問道:「劉卿,吐蕃和吐谷渾都指責對方攻打他們,你以為此事如何?」

  劉仁軌沉吟道:「兩國之間,必有一國誑言。吐谷渾近來國中內亂不休,應沒有餘力攻打吐蕃,所以臣以為吐蕃說謊可能性,更大一些。」

  李治點點頭,又問:「西突厥之戰,你又怎麼看?」

  劉仁軌道:「臣以為對付突厥騎兵,應以快為主,出其不意,讓他們難以集結,縱然兵少,亦能取勝。」

  李治微笑道:「伏勝,給劉卿倒一杯茶。」

  劉仁軌見自己的答覆令天子滿意,心中也多了幾分振奮,喝了口茶,又道:「陛下,臣以為應在軍械監增一司,專門研究火藥相關的軍械。」

  李治笑道:「這事不急,先等開通了三門峽水道之後,再考慮火藥軍用之事。」

  李治又問了劉仁軌幾個別的問題,劉仁軌回答的都很有見解。

  李治終於放了心,命劉仁軌退下,低頭繼續處理奏章。

  不知過了多久,旁邊傳來王伏勝輕柔的聲音。

  「大家,您已經批閱奏章兩個多時辰了,要不要出去走動一下?」

  李治扭了扭脖子,問道:「什麼時辰了?」

  王伏勝道:「已過了未時。」

  李治點點頭,道:「只剩幾本了,批閱完再出去吧。」

  他埋頭繼續批閱,忽然看到一份秘書監送來的奏章,眉頭一皺。

  這是上官儀的一份彈劾奏章,他彈劾的竟是許敬宗。

  馬上是正月大朝會,各國使節都會獻上貢品,大唐也會回禮,許敬宗擬定將回禮增加到貢品兩倍。

  兩省官員都沒有反對,所以直接送到李治這裡。

  偏偏李治平日批閱奏章時,對禮部的瑣碎雜事最不耐煩,所以沒有細看就通過了。

  李治抬頭朝王伏勝吩咐道:「傳旨,召許敬宗和上官儀覲見。」

  許敬宗年紀雖老,卻勤於公務,平日下衙最晚,一刻鐘後,便來到甘露殿。

  「陛下,不知何事召老臣覲見?」許敬宗心中砰砰直跳。

  因為皇帝這種時候召見他,很可能是要拜相。

  李治擺手道:「別急,等一會。」

  上官儀來的比預料的要晚,身上似乎還帶著些酒氣,李治隔得很遠就聞到了。

  「臣上官儀,拜見陛下。」上官儀下拜見禮。

  許敬宗瞧見他後,心中一沉。

  因為上官儀不可能拜相,皇帝同時召見他們兩個,那就是別的事了。

  李治揚了揚手中一份奏章,緩緩道:「上官卿,這是你彈劾許尚書的奏章,朕已經看了,現在想聽你當面說一下。」

  上官儀怔了怔,一時沒有說話。

  許敬宗心中愈加惱怒,不過他城府很深,臉上不動聲色,拱手道:「陛下,能否讓臣看一下上官少卿的奏章?」

  李治命王伏勝拿給了他。

  許敬宗看完之後,心中一寬,拱手道:「陛下,這確是老臣提議,老臣是想,眼下正與西突厥交戰,交好這些西域使節,他們便不會給咱們搗亂。」

  李治淡淡道:「上官卿,你怎麼說?」

  上官儀此時有些後悔,剛才不該喝的太多。

  他彈劾許敬宗,原是為了引起皇帝注意,將他調入御史台、又或者其他重要部門。

  只是,沒想到皇帝竟讓他與許敬宗對質。

  他吸了幾口氣,頭腦稍微清醒了一些,正色道:「陛下,臣以為對付蠻夷胡族,講再多禮儀道德皆無用,此乃空耗國家財富。」

  許敬宗道:「上官少卿此言有誤,蠻夷若真不講禮儀,我朝每次外戰,回紇又為何肯相助?」

  上官儀道:「回紇願受本朝驅使,是因恩義,而非禮儀。這是本朝將士浴血拼殺,才換回來的。」

  許敬宗道:「回紇肯歸我大唐,不僅是為報恩,也因我大唐赫赫威名。多給小國回禮,便有更多小國來朝,我大唐威儀,才更能愈顯鼎盛!」

  上官儀道:「國家之威儀,不在於多少外國來朝拜,而在於民之富足,將之勇猛。」

  許敬宗淡淡道:「民再富,將再猛,若無威名,他人不知,依然會來進犯。」

  上官儀道:「子民為根本,軍隊為基石,其後,再顯威名可也。若不能以前者為重,一意追求虛名,則本末倒置。」

  許敬宗暗暗一笑,心道:「你終於說錯話了吧。」緩緩道:「照上官少卿之意,我大唐眼下民不富,將不猛,所以還不能對外彰顯威名了?」

  上官儀暗暗叫糟,急忙看了李治一眼,見皇帝並無怒色,這才鬆了口氣。

  他緩緩道:「當年隋殤帝為吸引外國使節,命人在集市鋪毯,樹枝掛綢,酒肆客棧,免費供應。反被胡人恥笑,說隋人何不把樹上綢緞,酒肆食物,給街上乞兒。本朝該當引以為戒!」

  許敬宗臉一沉,道:「上官少卿此話,是將我大唐看作即將滅亡的隋朝,將陛下比作失國的隋殤帝嗎?」

  上官儀急忙道:「臣絕無此意!」

  李治聽到此處,暗暗搖頭。

  上官儀無疑是占著理的,奈何口才不如許敬宗,故而這場爭論,反落下風。

  他緩緩道:「隋朝之鑑,確該吸取,楊廣之舉,不可效仿。」

  許敬宗見皇帝表態,反應極快,拱手道:「陛下憂民之心,老臣未能體察,請陛下治罪。」

  李治緩緩道:「王者之治,崇本抑末,你精通史書,怎會忘了這個?回去後把回禮條陳,重擬一遍,再呈給朕。你們都退下吧。」

  二人拱了拱手,一起告退。

  出殿之後,許敬宗和上官儀並肩而行,都未說話。

  回到承天門街時,許敬宗忽然道:「上官少卿,是劉給事讓你彈劾我的吧?」

  上官儀愣了愣,道:「許公何出此言?」

  許敬宗眯著眼笑了笑,轉身朝中書省的方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