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裴行儉與薛仁貴

  長孫無忌下令將自己遇刺的消息封鎖了。

  然而不到半個時辰,他宴請群臣隨後遇刺的消息,還是傳到了武皇后的立政殿。

  武皇后當即派張多海,將此事告訴了李治,就連那刺客喊出的那句話,也命他一字不漏的轉述了。

  李治得知後,陷入沉思。

  當初唐高宗登基時,想扶持宗室對抗長孫無忌,李元景和李恪一向與長孫無忌不對付,故而被他選中。

  後來李元景勾結房遺愛等人,確實圖謀不軌,謀逆篡位,吳王李恪卻是忠心耿耿的。

  當時,褚遂良因為買房案被外放州縣,關隴貴族聲勢大減,長孫無忌為在朝中再立威信,這才誣陷李恪!

  當時的唐高宗在政治智慧上,遠遠不如長孫無忌,並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結果李恪被殺後,朝堂震驚,滿朝文武全都倒向了長孫無忌,沒有人再敢跟他做對,就連李勣也稱病不敢上朝。

  此事沒過多久,褚遂良便回到長安,朝政再次被關隴集團控制。

  武媚娘顯然是在提醒他,如今的情形和當初很像,切莫再讓長孫無忌找到機會,將褚遂良給召回長安。

  一刻鐘後,王伏勝也過來匯報消息了。

  他執掌內侍監,手下也有一套情報網,只不過,每次的消息都沒武媚娘那麼快。

  另外,他傳來的消息與武媚娘也略有不同。

  「陛下,臣的人並未聽說那刺客說了什麼話。」

  李治問:「你的人可當場瞧見刺客刺殺長孫無忌?」

  王伏勝低聲道:「那倒沒有。長孫無忌內院戒備森嚴,有三十多處暗哨,很難有人能混進去。」

  言外之意,武皇后的人應該也混不進去。

  李治見王伏勝處處與武媚娘較勁,難以判斷他消息的真假,擺手道:「罷了,你退下吧,讓薛卿過來一下。」

  王伏勝忙道:「大家,薛將軍今晚值休,回家去了。」

  薛仁貴出身河東薛氏南祖房,家道中落後,以務農為生,未得入族譜。

  他妻子柳氏卻是一位大家千金,不顧家人反對嫁給他。

  薛仁貴正是在妻子勸說下,才投入將軍張士貴麾下,參加了遼東之戰。

  後來薛仁貴升為中郎將後,在長安租間小院,將妻兒接到長安,夫妻二人恩愛非常,相敬如賓。

  薛家小院位於城南大業坊。

  薛仁貴回坊後,在大街上買了個錦盒,將藍田玉棋子包好,又在路上買了兩根「寒具」,這才回到家門口,敲了敲門。

  一陣「噠噠噠」的聲音響起,大門被人打開,門後卻是個六七歲的胖大小子。

  那小童戴著虎頭帽,穿著厚厚的氈衣,外面披著小褂,顯得生龍活虎。

  「呀,爹真的回來了,給我帶吃的了嗎?」小童轉到薛仁貴身後,就去翻他的大手,「啊,是寒具!」

  這小童是薛仁貴長子,薛訥。

  薛仁貴摸了摸兒子小臉,笑道:「怎麼這麼晚都不睡?你怎知爹要回來,是娘告訴你的嗎?」

  薛訥一邊吃著寒具,一邊探頭探腦的望著薛仁貴另一隻手中的錦盒,說:「裴叔來了,他說您今天可能會回來。」

  薛仁貴聽說裴行儉來訪,心中一意,裴行儉雖是河東世族,卻不像其他世族那般瞧不起他,兩人私交不錯。

  他先來到廚房,找到正在忙碌的妻子柳氏。

  「良人回來了。」柳氏正在篩酒。

  「夫人,這個給你。」薛仁貴遞過錦盒。

  柳氏十分驚喜,笑道:「今兒個又不是我生辰,怎地突然給我這個,裡面是什麼呀?」

  薛仁貴道:「皇后賜的一副藍田玉棋子。」

  柳氏吃了一驚,急忙推了回去。

  「你是聖人身邊的護衛,怎能收皇后賞賜。拿人手短,將來皇后要你替她辦事可怎麼辦?」

  薛仁貴笑道:「夫人勿慮,聖人知道此事,他讓我收下,算是聖人所賜。」

  柳氏這才把心放回肚子裡,打開錦盒,見盒中有兩個精緻的棋奩,揭開一個奩蓋,裡面亮光閃閃,是一盒白玉棋子。

  柳氏捂住了嘴,喜道:「我在家中,也未見過如此優質的藍田白玉,這一盒只怕值數十萬錢呢!」

  薛仁貴揚了揚眉,道:「這是陛下御賜,以後可做傳家寶流傳下去,怎可言賣?」

  「我又沒說要賣。」柳氏嗔怪的看了他一眼,將篩好的酒遞給他。

  「裴縣令在你小書房等著呢,快去吧。」

  薛仁貴在妻子臉上親了一口,提著酒壺,推門進入小書房。

  裴行儉正站在牆角,欣賞一幅掛在牆上的塞外圖畫。

  薛仁貴笑道:「這是我夫人在西市,從一個落魄書生那買來的,並非大家之手,讓守約見笑了。」

  裴行儉只嘆了口氣,並未說話。

  兩人對案飲酒,不一會,柳氏又上了兩個下酒小菜。

  薛仁貴知道裴行儉來找他定然有事,然而等了半天,裴行儉卻一言不發,令他好生奇怪。

  薛仁貴性格沉悶,裴行儉則頗為健談,以前二人相處,都是裴行儉說的多,薛仁貴聽的多。

  如今裴行儉忽然變成悶葫蘆,讓薛仁貴頗不習慣。

  「守約,你到底怎麼了?」他問。

  裴行儉舉杯道:「別的先不提,聽說兄長遷任千牛衛中郎將,深得聖人信任,恭喜。」

  薛仁貴舉杯道:「多謝。」

  去年,唐高宗巡幸萬年宮時,天降大雨,山洪暴發,洪水衝到萬年宮北門,守門將士紛紛逃走。

  薛仁貴冒死登上城樓,向行宮大聲示警,最終唐高宗得以脫險,薛仁貴也因此被賞賜了一匹馬,還負責守衛玄武門。

  自那以後,所有人都覺得薛仁貴前途無量,將來必受重用,如今被遷任千牛衛,理所應當。

  裴行儉緩緩道:「武皇后冊封已有近月,月初的朔望朝,大臣們紛紛稱病抗議,陛下卻無動於衷。所以明日的朔望朝,必將有一場大論。」

  薛仁貴是純粹武將。對朝堂爭鬥並不關心,默默給裴行儉倒了杯酒,沒有做聲。

  裴行儉輕輕道:「兄長,明日朝會之後,你我也許就沒機會對坐飲酒啦。」

  薛仁貴愣道:「這是為何?」

  裴行儉嘆道:「我得罪了武皇后,明日必會有人在朝堂攻擊我,只怕我會和褚遂良一樣,外放州縣。」

  薛仁貴沉默了一會,道:「果真如此,明日我當在朝堂為你分辯!」

  「不。」裴行儉抬手道,「裴某當初反對廢后,已料到這一天,並不後悔。只是我有份奏表,需上奏聖人。我明日被彈劾後,只怕聖人對我著惱,不願看我奏表。」

  薛仁貴道:「你想讓我幫你遞上這奏表?」

  裴行儉道:「不錯,而且最好是朝堂之後上呈聖人,以免被人干擾。」

  薛仁貴道:「奏表何在?」

  裴行儉從袖子裡取出一份公文,遞給薛仁貴,薛仁貴翻開一看,表情很快變得凝重。

  「這上面記載的內容,可屬實?」薛仁貴抬頭凝視著他。

  裴行儉沉聲道:「都是我親自調查而來,絕對屬實。倘若置之不理,長安城將會有一場大饑荒。」

  薛仁貴又將奏表來回細看了兩遍,道:「你上面記載,明年關中欠收,也是考察過的?」

  裴行儉道:「我派出十二名親信,花了三個月時間,將關中所有田陌檢查無漏。」

  薛仁貴點點頭,道:「這奏表我定親手交給聖人。」

  裴行儉微笑道:「有兄長這句話,裴某可以安心離開長安了。」

  薛仁貴想了想,道:「守約,不如我現在進宮,將這份奏表上呈聖人,也許聖人對你……」

  裴行儉打斷道:「兄長好意,小弟心領。只是武氏雖被立為皇后,長孫太尉卻並無退讓之意,朝堂之上,還會有一場更激烈的爭鬥。小弟外放州縣,得以避禍,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薛仁貴見他堅持,也就不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