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氏族志!

  朝堂之上,李世民神色肅穆,望著眾臣講道:「當下士族門閥的勢力依舊強盛,社會以門第判定高低,實非恰當之舉。朕決意編修《氏族志》,以正此不良風氣。」眾臣相互對視,各自心中皆有盤算。

  李承乾向前邁出一步,拱手說道:「父皇聖明,《氏族志》必定能夠壓制舊士族的勢力,鞏固我大唐的統治。」

  大臣甲微微蹙起眉頭道:「太子殿下,舊士族根基深厚,編修《氏族志》恐怕絕非易事。那些老牌士族諸如崔、盧、李、鄭等,怎會輕易認同?」

  李承乾堅決地說道:「此事雖艱,但勢在必行。我們應當秉持公正之心,重新評定姓氏的等級,不可再依據舊有的郡望和門第。」

  大臣乙憂慮地說道:「若如此行事,恐怕會引發士族的不滿,甚至有可能導致動盪。」

  李承乾搖頭說道:「吾等不可因懼怕而不作為。《氏族志》乃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為了讓天下人明白,才能與品德才是真正的衡量標準,而非僅僅依賴出身門第。」

  在編修《氏族志》的進程中,果然遭遇了眾多阻礙。一些士族紛紛呈遞奏書表示反對,宣稱此舉違背了傳統。崔氏家族的長老崔浩找到李世民,言辭激烈地講道:「陛下,我崔氏乃是名門望族,世代享有榮耀。如今編修《氏族志》,難道是要貶低我等士族?」

  李世民面色冷峻,說道:「朕意已定。士族雖有其輝煌的過往,但如今國家需要新的秩序。《氏族志》將以才能和功績作為主要的評定標準,不論出身。」

  崔浩憤然離去,回去之後與其他士族商議應對之策。而李承乾則積極組織學者和官員,認真制訂《氏族志》的評定準則和內容。

  李承乾對負責編修的官員們說道:「諸位,此次編修《氏族志》,責任重大。我們要確保公平公正,不可偏袒任何一方。」

  官員丙點頭說道:「太子殿下放心,我等必定竭盡全力。」

  隨著《氏族志》的編修逐步推進,社會上的輿論也越發激烈。一些平民百姓對《氏族志》滿懷期待,認為這是改變命運的契機。而士族們則憂心忡忡,想盡辦法進行阻撓。

  一日,李承乾在街頭聽到百姓們的議論。百姓甲說道:「聽聞要編修《氏族志》了,往後說不定咱也有出人頭地的機會。」百姓乙隨聲附和道:「是啊,這門第之見早就應當改變了。」

  李承乾心中更加堅定了編修《氏族志》的決心。他回到宮中,向李世民匯報進展:「父皇,《氏族志》雖遭遇阻力,但深得民心。我們務必堅持下去。」

  李世民點頭說道:「吾兒所言甚是。朕必定全力支持《氏族志》的編修。」

  李世民看到高士廉等人呈上的初稿,龍顏大怒。「朕命你們編修《氏族志》,是為了壓制舊士族的勢力,提升皇權的地位,你們竟然將山東士族崔民干列為第一等!」

  高士廉惶恐地跪地,趕忙說道:「陛下息怒,臣等編修之時,的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未能完全領會陛下的聖意。臣等願意重新修訂。」

  岑文本也急忙說道:「陛下,此次是臣等的過錯,必定吸取教訓,以陛下的意思為準重新編纂。」

  韋挺接著說道:「陛下,臣等會摒棄門第之見,以新的標準來評定氏族的等級。」

  令狐德棻拱手說道:「陛下,臣認為應當以功績、才能、品德為主要標準,重新考量各氏族。」

  李世民面色稍緩,說道:「好,朕再給你們一次機會,若再讓朕失望,定不輕饒。」

  高士廉等人回到編撰之處,開始重新商討修訂的辦法。

  高士廉皺眉說道:「此次陛下動怒,我們必須謹慎行事。大家說說,該如何重新修訂?」

  岑文本思索片刻說道:「我們應當先廣泛收集各氏族的事跡,尤其是那些在國家建設中有突出貢獻之人。」

  韋挺點頭說道:「對,不能再單純以門第判定高低。比如那些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將領,為百姓謀取福祉的官員,都應當給予更高的評價。」

  令狐德棻說道:「還要考慮各氏族的品德,若有品德惡劣之人,即便門第再高,也不能列為上等。」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高士廉等人四處奔走,收集資料,認真修訂《氏族志》。

  高士廉等人踏上了走訪的旅程。他們來到一處繁華的城鎮,這裡聚居著眾多氏族。高士廉望著熱鬧的街道,感慨地說道:「此次修訂《氏族志》,責任重大,我們務必要做到公正客觀。」

  岑文本點頭說道:「是啊,高大人。我們一定要仔細考察各個氏族的情況,不能再犯之前的錯誤。」

  韋挺則說道:「我們先從那些在當地具有影響力的氏族開始吧。」

  令狐德棻表示贊同:「如此甚好。」

  他們來到了當地一個頗具名望的張氏家族。張家族長聽聞他們的來意後,神情有些複雜。族長說道:「《氏族志》的修訂,關係著我們家族的地位。但我們也明白,如今陛下想要打破舊有的門第觀念,我們自當支持。只是期望能公平對待我們家族多年來為地方所做的貢獻。」

  高士廉微微頷首說道:「族長放心,我們定會綜合考量。」

  在走訪的過程中,他們也碰到了不少難題。有些氏族故意隱瞞一些負面的情況,試圖維護自己的高等級地位。還有的氏族對他們的到來充滿敵意,認為這是對他們傳統地位的挑戰。

  與此同時,朝堂上其他官員也紛紛議論著《氏族志》的修訂。官員甲說道:「此次《氏族志》修訂,乃是陛下的英明決策。舊士族勢力過大,不利於國家的穩定。」

  官員乙附和說道:「沒錯,那些老牌士族長期占據高位,卻未必具備真才實學。新的《氏族志》應當更注重才能和功績。」

  官員丙卻憂慮地說道:「但此舉恐怕會引發士族的強烈反抗,不知該如何妥善處置。」

  一些老牌士族,如崔氏和盧氏,得知要重新修訂《氏族志》後,十分不滿。崔氏家族的一位長老憤怒地說道:「陛下此舉,分明是要打壓我們士族。我們崔氏世代榮耀,豈能被輕易貶低。」

  盧氏家族也紛紛商討應對之策,他們決定聯合其他士族,向朝廷施壓。

  在朝堂之上,年輕官員們也紛紛發表著對於《氏族志》修訂的看法。

  年輕官員丁站出來,神情激昂地說道:「陛下,此次修訂《氏族志》,實乃順應時代的舉措。舊士族雖有過往的榮耀,但如今國家更需要有才能、有擔當之人。新的《氏族志》應大膽打破傳統的門第觀念,以功績論英雄。」

  另一位年輕官員戊接著說道:「沒錯,陛下。如今社會在發展,不能再以郡望和門第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我們可以設立一些具體的功績考核指標,比如為國家繳納糧食的數量、在戰場上殺敵的數目等,以此來評定氏族的等級。」

  這時,一位老官員站出來,微微皺眉說道:「年輕人,你們的想法雖好,但舊士族勢力龐大,豈能輕易被撼動?且門第觀念傳承已久,豈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

  年輕官員丁毫不畏懼,反駁道:「大人,正因為舊士族勢力龐大,才更需要陛下以雷霆手段進行改革。若一直因循守舊,國家如何發展?」

  年輕官員己也說道:「我們可以逐步推行新的評定標準,先從一些新興的氏族入手,樹立榜樣,讓大家看到才能和功績的重要性。」

  在修訂《氏族志》的過程中,年輕官員們的建議也逐漸被高士廉等人所重視。

  高士廉與岑文本等人商議道:「這些年輕官員的建議雖有些激進,但也有可取之處。我們可以適當考慮一些新的評定標準。」

  岑文本點頭說道:「確實,如今時代不同了,我們不能再完全依照舊有的方式進行編撰。」

  韋挺說道:「但也不能過於激進,畢竟舊士族的影響力還在,我們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

  令狐德棻思索片刻說道:「可以先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氏族進行試點,看看新的評定標準效果如何。」

  朝堂之上,老官員庚站出來,捋著鬍鬚說道:「你們這些年輕後生,想法太過天真。舊士族傳承數百年,其底蘊深厚,豈是說改就能改的?門第觀念乃是祖宗之法,不可輕易違背。那些新興氏族,雖有一時之功,但缺乏根基,豈能與舊士族相提並論?」

  年輕官員丁立刻反駁道:「大人此言差矣。如今國家需要的是能為百姓謀福祉、為國家做貢獻之人,而非僅僅依靠祖宗的餘蔭。舊士族若不能與時俱進,只會阻礙國家的發展。」

  老官員辛也說道:「哼,你們只看到眼前的功績,卻不知舊士族在文化、禮儀等方面的傳承之重要。若打破門第觀念,這些傳承恐將斷絕。」

  年輕官員戊毫不退讓:「傳承固然重要,但不能成為阻礙進步的藉口。如今我們可以通過教育,讓更多的人學習文化禮儀,而不是僅僅依靠舊士族。」

  在走訪氏族的過程中,年輕官員們也與舊士族發生了直接的衝突。

  年輕官員己來到崔氏家族,崔氏長老冷眼看著他,說道:「你一個毛頭小子,也敢來質疑我們崔氏的地位?我們崔氏世代為官,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豈是你們能輕易貶低的?」

  年輕官員己挺起胸膛,說道:「崔長老,如今陛下要修訂《氏族志》,正是為了公平公正地評定各氏族。崔氏若真有功勞,自然不會被埋沒。但若是只靠門第,而無實際功績,又憑什麼占據高位?」

  崔氏長老憤怒地說道:「我們崔氏的榮耀,豈是你能懂的?你們這是在破壞祖宗之法。」

  年輕官員丁也來到盧氏家族,盧氏家族的人對他充滿敵意。盧氏子弟說道:「你們這些年輕官員,就是想借著修訂《氏族志》來打壓我們舊士族,好讓你們自己上位。」

  年輕官員丁平靜地說道:「我們並非為了個人私利,而是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舊士族若能放下門第之見,與新興氏族共同為國家效力,豈不是更好?」

  朝堂之上,老官員壬緩緩開口,眼神中滿是回憶:「想當年,舊士族在亂世之中,堅守家族榮耀,保一方百姓安寧。崔氏一族,曾散盡家財,招募義兵,抗擊外敵,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盧氏家族,更是人才輩出,文臣謀士,為朝廷出謀劃策,穩定社稷。那時候,門第觀念不僅僅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更是一種責任與擔當。」

  老官員癸也點頭說道:「沒錯,舊士族傳承悠久,在文化教育方面更是貢獻巨大。他們培養出了無數的文人雅士,為國家的文化繁榮奠定了基礎。那些古老的家訓、禮儀,都是我們民族的瑰寶,豈能輕易捨棄?」

  年輕官員庚聽後,微微一笑,說道:「各位大人,舊士族過去的輝煌確實不可否認,但如今時代已經不同了。就拿最近的一場戰役來說,新興的張氏家族,雖然門第不高,但他們的子弟奮勇殺敵,立下大功。他們靠的不是門第,而是勇氣和忠誠。」

  年輕官員辛接著說道:「還有,在商業領域,一些新興的氏族通過創新和努力,為國家帶來了豐厚的稅收。而某些舊士族卻固步自封,只知道守著祖宗的產業,不思進取。」

  老官員們聽後,臉色有些難看。老官員壬皺眉說道:「你們這些後生,只看到一時之功,卻不知舊士族的底蘊之深。那些新興氏族不過是曇花一現,難以長久。」

  年輕官員庚反駁道:「大人,如今國家需要的是有活力、有創新的力量。舊士族若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遲早會被淘汰。我們不能因為門第觀念而忽視了真正有才能的人。」

  朝堂之上,老官員子鄭重地說道:「舊士族在文化教育方面的貢獻不可磨滅啊。那崔氏曾創辦白鹿書院,廣納學子,培養出了無數飽學之士。其中有一位大儒,其著作流傳後世,影響深遠。盧氏也有盧氏學館,為國家輸送了眾多才德兼備的官員。」

  老官員丑接著回憶道:「還有那王氏,家族中藏書萬卷,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前往研讀。他們培養出的人才,在詩詞歌賦、經史子集等各個領域都有卓越成就。」

  年輕官員寅卻冷哼一聲,說道:「各位大人所言舊士族之成就,確實值得稱道。但如今,舊士族卻仗著昔日榮耀,排除異己,打壓新興人才。他們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不惜與奸佞之人勾結,狼狽為奸。就如上次科舉,明明有許多有才華的寒門子弟,卻因舊士族的阻撓,無法獲得應有的名次。」

  年輕官員卯也說道:「他們守舊迂腐,只看重門第,對新的思想和觀念一概排斥。如今國家需要創新,需要能適應時代變化的人才,舊士族卻成為了阻礙。」

  老官員子怒視著年輕官員,說道:「你們這些後生,不知天高地厚。舊士族的根基豈是你們能輕易撼動的?他們的文化傳承和教育成就,是國家穩定的重要支柱。」

  年輕官員寅毫不畏懼,回應道:「大人,時代在進步,我們不能一直守著舊的觀念。舊士族若不改變,只會被時代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