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爭開始?

  被李承乾索要財物的官員好似商量好的一般紛紛上書彈劾,在第二天的早朝直接發難。

  「陛下,太子殿下此舉實在是有失體統,公然向臣等索要財物,此等行徑如何能擔當大任!」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臣站了出來,義憤填膺地說道。(老臣氣得鬍子直抖,手中的奏摺都在微微顫抖。)

  老臣心中暗想:「這太子越發肆意妄為,若不趁此機會扳倒他,日後朝廷怕是永無寧日。」

  李世民眉頭緊皺,目光凌厲地掃過群臣,沉聲道:「此事朕已知曉,定會徹查清楚。太子乃朕之子,豈容爾等隨意污衊!」(李世民怒目而視,聲音威嚴。)

  「陛下,臣等並非污衊,實乃太子行為不當,若不懲處,難以服眾啊!」又一位大臣拱手說道。(這位大臣神情嚴肅,目光堅定。)

  李世民冷哼一聲:「朕自會有決斷,無需你來教朕!」(李世民猛地一甩衣袖。)

  這時,一位平日較為沉穩的大臣站了出來,恭敬地說道:「陛下,太子之過,不可忽視,但也需查明真相,莫要冤枉了殿下。」

  李世民微微點頭,說道:「朕心中有數。」

  「陛下,此事關乎國本,切不可姑息啊!」一位激進的大臣急切地說道。(這位大臣滿臉焦急,額頭冒汗。)

  李世民大聲喝道:「朕說過,會給你們一個交代,都莫要再吵!」

  群臣頓時安靜下來,無人再敢吭聲。

  可惜李承乾直接沒去上朝,李世民派人去請李承乾也沒來,吃了個閉門羹連李承乾的面都沒見到。知道這個的李世民瞬間暴怒,他狠狠地將手中的奏摺摔在地上,怒吼道:「逆子!竟敢如此忤逆!」(李世民雙眼圓睜,臉色鐵青。)

  身旁的太監嚇得連忙跪地,戰戰兢兢地說道:「陛下息怒,保重龍體啊!」

  李世民怒不可遏:「他這是要反了不成!」

  太監小心地回道:「陛下,許是太子殿下一時糊塗。」

  李世民指著門外大罵:「糊塗?他這是根本沒把朕放在眼裡!」

  這時,一位大臣匆匆趕來,跪地說道:「陛下,還請息怒,莫要氣壞了身子。」

  李世民喘著粗氣,說道:「你們說,朕該如何處置這個逆子!」他的雙眼布滿血絲,臉色陰沉得可怕。(心中暗自悲嘆:吾兒啊,你為何如此糊塗,讓朕這般為難。)

  大臣們面面相覷,無人敢應答。

  過了片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緩緩站出來,拱手說道:「陛下,太子殿下此次行為的確有失偏頗,但念在其年少無知,還望陛下從輕發落,加以教誨,令其改過自新。想當年,漢武帝也曾對戾太子劉據嚴加斥責,但終因父子情深,給了其改過的機會,才保得漢室安穩啊。」(老臣神色凝重,目光中透著憂慮,額頭也微微冒汗,眉頭緊蹙,心中想著:「太子畢竟是國之儲君,若處罰過重,恐動搖國本。」)

  李世民冷哼一聲:「從輕發落?他如此肆意妄為,若不嚴懲,日後如何服眾!」(李世民眉頭緊鎖,語氣嚴厲,雙手不自覺地握緊了龍椅的扶手,目光中閃爍著怒火,心中卻滿是痛楚:吾兒啊,朕對你寄予厚望,你卻這般不爭氣。)

  另一位大臣趕緊附和道:「陛下,老臣以為,可先將太子禁足於東宮,令其反省過錯,再派賢能之士教導,或許能讓太子迷途知返。就如當年隋文帝對楊勇,也是先加以約束,才有了後來的太平之局。」(這位大臣說話時聲音有些顫抖,眼睛不時偷偷觀察著李世民的臉色,心中暗自叫苦:「這可真是個棘手的問題,兩邊都不能得罪啊。」)

  李世民沉默片刻,說道:「禁足?這能讓他長記性嗎?」(他微微仰頭,閉上眼睛,努力壓制著內心的憤怒與失望。)

  這時,一位剛正不阿的大臣上前一步,大聲說道:「陛下,太子之過不可輕饒,應當削去其部分權力,以儆效尤!昔日晉惠帝痴愚,導致八王之亂,國家動盪,此乃血的教訓啊!」(這位大臣表情嚴肅,義正言辭,挺直的脊樑顯示著他的堅定,雙目圓睜,聲音洪亮,心中篤定:「為了國家社稷,必須嚴懲太子。」)

  李世民目光掃過眾人,說道:「削權?此事還需從長議。」

  又有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不如先將此事擱置,待查明真相,再做定奪。」(這位大臣低著頭,不敢直視李世民,雙手緊緊攥著衣角,聲音低如蚊蠅,心中忐忑:「千萬別遷怒於我啊。」)

  大臣們紛紛跪地,齊聲說道:「還請陛下息怒,聖裁。」(有的大臣身子瑟瑟發抖,臉色蒼白,心中祈禱:「希望陛下不要大發雷霆。」有的大臣則偷偷抬眼觀察著李世民的反應,心中盤算著如何明哲保身。)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說道:「罷了,朕要好好想想。」

  退朝之後,李世民獨自回到御書房,夕陽的餘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地上,拉出長長的影子。(他疲憊地坐在椅子上,雙手揉著太陽穴,眉頭緊鎖,臉上寫滿了糾結和無奈。)

  窗外的風輕輕吹過,吹動了桌上的奏摺,卻吹不散他心頭的陰霾。(心中暗自思忖:朕該如何是好?處罰重了,怕傷了父子情分;處罰輕了,又難以服眾。)

  而朝堂外,幾位大臣聚在一起,壓低聲音議論著。

  一位大臣憂心忡忡地說:「這次太子犯錯,陛下怕是難以抉擇啊。」(他眉頭緊皺,不停地搖頭嘆息,雙手背在身後,腳步來回走動,臉上滿是愁容。)

  另一位大臣附和道:「是啊,這可關乎著國家的未來,咱們也得小心應對。依我看,還是從輕處罰為好,畢竟太子年輕,難免犯錯。」(他眼神中透著焦慮,一邊說一邊用手捋著鬍鬚,神色緊張,聲音略微顫抖。)

  那位剛正不阿的大臣立刻反駁道:「從輕?那如何警示後人!必須重罰,否則朝綱不正!」(他怒目圓睜,雙手握拳揮舞著,聲音高亢激昂,脖子上的青筋暴起。)

  支持從輕處罰的大臣也不甘示弱,提高了聲調喊道:「重罰會讓皇室動盪,於國不利!你這是不顧大局!」(他向前一步,滿臉通紅,雙目噴火,手指著對方。)

  這時,一位偏向魏王李泰的官員趁機說道:「陛下,太子此次過錯重大,若不嚴懲,難以平民憤,甚至可能影響大唐江山的根基。依臣之見,應當廢除其太子之位,另選賢能。魏王李泰才華出眾,仁厚愛民,可為儲君之選。」(此人眼神閃爍,臉上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狡黠,聲音故意提高,心中暗喜:「若能藉此機會讓魏王上位,我日後定能飛黃騰達。」)

  還有大臣說道:「只盼陛下能權衡利弊,做出明智的決斷。咱們還是少爭論,莫要惹禍上身。」(他神色凝重,望著皇宮的方向,手不自覺地揪著衣角,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聲音低沉而壓抑。)

  其中一位大臣眼神飄忽,不時左顧右盼,小聲說道:「咱們可別站錯了隊,小心引火燒身。」(說完咽了咽口水,表情惶恐,縮了縮脖子。)

  消息很快傳到了李承乾那裡。李承乾聽後,猛地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臉色變得極為精彩。

  另一邊,魏王李泰得知有官員為他說話,心中暗自竊喜。他在府中的書房裡,屏退左右,只留下最心腹的謀士。(李泰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一絲得意,雙手背在身後,在書房裡緩緩踱步。)

  李泰說道:「此次是個絕佳的機會,必須好好把握。」(他停下腳步,目光堅定地看向謀士。)

  謀士拱手道:「殿下,如今局勢對您有利,當速速行動。只是,這幾位中立的大臣皆是剛正不阿之人,恐怕難以被輕易拉攏。」

  李泰皺起眉頭,說道:「那就想想別的法子,投其所好,總能找到突破口。」

  謀士思索片刻,說道:「其中一位大臣極為看重家族榮譽,或許可以從這方面入手。」

  李泰微微點頭,說道:「那就去辦,務必成功。」

  謀士領命而去,然而在與那位大臣接觸時,卻遭遇了拒絕。

  大臣義正言辭地說道:「老夫一生為官清廉,剛正不阿,豈會參與這等黨爭之事!」(大臣怒目而視,雙手背後,身姿挺拔,語氣堅決。)

  謀士連忙說道:「大人莫急,殿下只是欣賞您的才華,絕無他意。」

  大臣冷哼一聲:「休要多言,速速離去!」(說完拂袖而去。)

  謀士無奈,只得回去向李泰復命。

  與此同時,吳王李恪在自己的府邸中,也在思考著對策。(他面容沉靜,目光深邃,負手站在窗前。)

  他的親信說道:「殿下,魏王動作頻頻,咱們是否也要有所行動?」

  李恪轉過身來,說道:「不可輕舉妄動,先看看局勢再說。」(他眉頭微皺,語氣沉穩。)

  親信著急地說:「可是,若再不行動,恐怕會失去機會啊。」

  李恪搖搖頭,說道:「越是這種時候,越要冷靜。我們要以靜制動,等待時機。然而,我心中也並非毫無憂慮,若真的錯失良機,該當如何?」(李恪眉頭緊鎖,心中糾結不已。)

  齊王李佑則在府中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他在房間裡來回走動,滿臉焦慮。)

  他對身邊的大臣喊道:「你們快給本王想辦法,如何才能拉攏那些大臣!」

  大臣們面面相覷,其中一位說道:「殿下,不如我們從那些與太子不和的大臣入手。」

  齊王李佑一拍桌子,說道:「好,就按你說的辦!」

  可當他們去拉攏時,卻發現這些大臣早已被其他皇子搶先接觸,或是根本不願意捲入這場爭鬥。

  而李世民看似在為太子之事煩憂,實則早已暗中派了親信秘密監察諸位皇子的舉動。

  一日,李世民在宮中召見了那位親信。

  親信跪地行禮,說道:「陛下,諸位皇子皆在暗中拉攏大臣,手段各異。」(親信額頭冒汗,聲音低沉,神色緊張。)

  李世民面色陰沉,說道:「細細道來。」

  親信接著說道:「魏王李泰最為急切,多次派人接觸朝中重臣,然多遭拒絕。吳王李恪倒是沉穩,按兵不動,只是暗中觀察。齊王李佑則有些魯莽,拉攏大臣時頗為急切,甚至有些不顧體面。」

  李世民冷哼一聲:「這群逆子!」(他握緊拳頭,眼中閃過一絲憤怒。)

  親信又道:「陛下,還有一事。太子李承乾也在積極謀劃,欲挽回局勢。」

  李世民微微皺眉,說道:「繼續盯著,有任何動靜,立刻來報。」

  親信應道:「是,陛下。」

  待親信退下後,李世民獨自在書房中踱步,心中五味雜陳。(他眉頭深鎖,目光中透著痛苦和無奈,喃喃自語道:「朕的兒子們啊,為何就不能兄友弟恭,非要為了這皇位爭得頭破血流。朕打下這江山,是為了讓百姓安居樂業,讓李家世代昌盛,可如今......」)

  他停下腳步,望著窗外的夜色,長嘆一口氣。(「朕該如何是好?是該狠下心來嚴懲,還是給他們一個改過的機會?」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矛盾和糾結。)

  這日,李世民在御花園召見了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和程咬金。

  李世民神色凝重,緩緩說道:「諸位愛卿,如今皇子們為了皇位爭鬥不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杜如晦微微躬身,說道:「陛下,皇子之爭,實非國家之福。當務之急,是要穩住局面,不可讓爭鬥愈演愈烈。」(杜如晦目光堅定,神色嚴肅,眉頭微皺,心中憂慮不已。)

  房玄齡接著說道:「陛下,臣以為應當以仁德感化諸位皇子,讓他們明白兄弟和睦的重要性。」(房玄齡拱手行禮,表情誠懇,目光中透著殷切的期望。)

  長孫無忌沉思片刻,說道:「陛下,此事需謹慎處理,稍有不慎,恐會引發朝局動盪。」(長孫無忌神色憂慮,手捋鬍鬚,心中暗自盤算。)

  程咬金大大咧咧地說道:「陛下,依俺老程看,誰要是敢胡來,就狠狠教訓一番!」(程咬金瞪大眼睛,揮舞著手臂,聲音洪亮。)

  李世民聽後,臉色愈發陰沉,沉默不語。(他的內心猶如洶湧的波濤,思緒萬千。一方面,他想起了自己當年與兄弟爭奪皇位的慘烈,深知其中的痛苦和無奈;另一方面,他又擔心自己的決斷會影響到大唐的未來,傷害到自己的兒子們。)

  過了好一會兒,李世民才緩緩開口:「朕何嘗不知此事的嚴重性,可他們皆是朕的骨肉,朕怎能輕易割捨。」(他的聲音低沉而沙啞,透著深深的無奈和痛苦。)

  「杜如晦所言有理,局面必須穩住,但如何才能做到既不偏袒又能讓他們停止爭鬥?」(李世民眉頭緊鎖,目光中滿是疑惑和掙扎。)

  「房玄齡說的仁德感化,朕也不是沒有想過,可他們如今已經利慾薰心,又能聽得進去幾分?」(李世民輕輕搖了搖頭,臉上滿是憂慮。)

  「長孫無忌啊,朝局動盪是朕最擔心的,朕不想重蹈前朝的覆轍。」(李世民深深地看了一眼長孫無忌,眼中充滿了信任和期待。)

  「程咬金,你的法子太過簡單粗暴,朕若真的嚴懲,又怎能忍心?」(李世民無奈地嘆了口氣。)

  此時的李世民,內心痛苦萬分,在親情與江山之間艱難地徘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