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就番!

  轉眼間朝堂之上的爭鬥已然硝煙瀰漫,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雙方的角逐令朝中氛圍緊張到了頂點。吳王李恪的中立之態,被兩派視作潛在的威脅,雙方不約而同地開始對其施加壓力。

  太子黨率先在朝會上提及吳王的一名近侍貪污巨額財物的舊案,此近侍曾是吳王麾下頗受信賴之人。太子李承乾態度看似溫和,實則言辭尖銳地說道:「吳王叔,我等共侍朝堂,自當清正廉潔。此次案子出了這等內鬼,我想這背後定然有需處置之事,咱們理應查清真相。」

  吳王面露難色,卻明事理地說道:「太子侄兒所言極是。寬官向來不與民爭利,我定會依法查辦。」

  然而,魏王黨並未放過此次打壓吳王的契機。魏王李泰在朝堂上連連出手,他指使心腹揭露吳王的親信在某次征討邊境蠻族時私下收受賄賂,甚至故意拖延戰事。魏王此刻手持奏摺,盯著吳王的目光猶如豹子緊盯獵物:「叔父,廷議之時,讓您聲譽受損,侄兒深感愧疚。但王爺更應顧全大局。」

  魏王派的攻勢未曾停歇,朝會後的夜晚,魏王李泰秘密約見了軍中某位將領,企圖暗中破壞吳王的軍事支持。他們心中籌謀的是對吳王的打壓並非單一之舉,而是系統性的圍堵。在這個月黑風高的密室中,魏王低聲說道:「吳王再好,也並非繼位的合適人選。此人一旦失勢,我們在軍中的地位將堅不可摧。」

  隨著太子黨與魏王黨從多方面的聯合打壓,吳王的勢力逐步被削弱,幾乎所有的親信都遭遇困境,不斷有人失勢,也有企圖自保而改變陣營之人。致使他最終逐漸被排擠至決策圈的邊緣,喪失了爭奪儲君的機會。他陷入了深深的沉默,面對昔日同僚的背叛和親情的裂痕,無法再做出有效的反擊。

  吳王對信任他的人表示無奈和歉意:「沒錯,我原本不想捲入任何一方的爭鬥,現今卻成了被捨棄的棋子。朝堂不再是公正和清明之所。」

  「此事絕非空穴來風的謠傳,吳王的親信貪污哪怕最後一粒粟米,責任都不可推卸啊,」太子黨中的一員官員陳述案情,神色莊重。

  「此番事情來得突然,我必須徹底清查,哪怕有損個人名譽,」吳王回應著,臉色愈發蒼白。

  「近來魏王的親信四處搜羅叔叔的不法行為,似乎準備發起一輪攻擊,叔父,您可要小心了。」 李承乾既是警告也是施壓。

  「我看此事並非表面這般簡單,吳王叔恐怕您也要小心,有許多變化難以看清時,真相往往深藏不露。」魏王話裡有話,嘴角泛起一絲冷笑。

  吳王李恪原本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伴隨頻繁的內部爭鬥,他的角色驟然黯淡。在他的勢力開始遭受接連打擊之後,朝中其實力急劇衰退,更多時候他只能以旁觀者而非參與者的姿態出現。

  太子黨首先巧妙藉助了朝廷的監察機構,令其頻繁對吳王的行動展開調查。這一切使得李恪的諸多私密活動都受到了極為嚴格的監督。太子李承乾在一次密談中對監刑大臣說:「讓吳王感受到朝廷的重壓,其他之事無需糾結。」

  不久,吳王的一個遠親因濫用職權被舉報,雖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太子黨卻有意將其放大,對吳王的影響力造成了實質性的衝擊。在朝堂討論會上,一名太子黨的官員公開指責吳王包庇親信。「吳王,您的親信因濫用權柄被舉報,難道是您肆意妄為法外施恩嗎?」 這名官員聲色俱厲。

  魏王黨則直接找上了吳王的親信,暗中給予誘惑,以優厚的職位動搖他們的忠心。在這樣的雙重打擊下,吳王的謀士逐漸變得怯懦和動搖。一名剩餘的忠誠謀士私下無奈地對吳王說:「如今咱們四面受敵,即便想保全自身也有口難言。」

  見局勢不穩,吳王私下謀劃對策,可四周的局勢已難以完全掌控。在北郊的一座私密茶館內,他召集了最為信賴的心腹,密謀反擊。但當下每個出口都被封鎖,吳王的眼神中難以掩飾無助和沮喪:「我曾以為保持中立能夠避開爭鬥,然而現在,連我也成了犧牲品。」

  隨著朝廷之中各個角落的討論都不再提及吳王的名字,在權力的遊戲中,吳王所代表的篇章似乎已匆匆翻過。吳王自身也逐漸變得遲疑和緩和,深沉地說道:「或許這被迫的寧靜才是世間的歸宿。」

  「監察人員近來頻繁到訪府上,很難不讓人覺得被刁難。」 謀士憂慮地對吳王說。

  「我們可有應對之策?」 吳王急切地詢問,卻得不到切實的答案。

  「太子近日總是關注吳王府內的事務,對吳王的親信也不敢輕易招惹。」 魏王黨一名官員暗中向魏王李泰匯報。

  「他在朝中的勢力日益衰落,正合我們的心意。」 太子李承乾在與他的親信規劃下一步行動時說道。

  「吳王,此事您已無法脫身,除了接受現實,別無選擇。」 魏王的一名親信面帶安撫卻語氣冷淡地給吳王下達了最後的通牒。

  隨著一輪又一輪的打擊接踵而至,吳王李恪的意志似乎正被逐步瓦解。在這宮牆之內,他曾經堅定不移的信念開始動搖,最終接受現實的殘酷磨鍊。

  朝議結束時,吳王獨自坐在空曠的寢宮內。他的眼神空洞無神,手中反覆摩挲著案前的九龍杯,那是他作為吳王象徵的物件,如今卻成了沉重的嘲諷。他的內心深處,無盡的無奈正在與當初的雄心壯志抗衡。

  當月光透過窗欞,映照在吳王的臉上,他的喃喃自語喚起了過往的野心與豪情,而當下,只剩下了認命和寂靜。「曾經我蓄勢待發,期望一展宏圖……如今,怕是沒機會了。」他對自己說道。

  他所有的謀士和親信,在受到太子黨與魏王黨的連環攻擊後,要麼選擇離開,要麼變得沉默。有一次,他閉門謝客,與最忠誠的心腹進行了一番深夜的長談,那是有關承認現實和放棄權力的認真交流。心腹勸他:「吳王,失敗並不可恥。當前大局之下,退一步也未嘗不可。」

  吳王看了一眼心腹,眼中閃過一絲堅定與決然:「你的建議我早已思考過。我們就依你所言,就此放手一搏,也該為大局著想了。」

  在那深夜的沉默之後,吳王走向陽台,望向皇宮深處,面露悽然:「這是我的放手,是我的妥協,但更是我新生的開端。」

  「王爺,昔日的風光不再,如今已經到了必須退讓的時候。」 謀士語氣沉重,眼中閃過一絲不忍。

  「你覺得局勢真的無法挽回嗎?」 吳王的聲音微微顫抖,長久的掙扎此刻顯得更加無助。

  「唉,上次與魏王的交鋒,我們確實處於劣勢,王爺您的地位……恐怕難以保住了。」 最忠誠的心腹嘆息著,難受地說道。

  「縱然有萬千不舍,也無法逆流而行。我的心腹們,我會盡力保障你們所有人的安全。」 認清真相的痛苦,從每一個字的沉重中流露出來。

  「王爺,這是我最後一次勸您,接受現實並非失敗,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力量。」 謀士的話似乎蘊含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面對太子黨和魏王黨無休止的攻擊,吳王李恪發覺自己的處境愈發不利,他開始逐漸向父親,皇帝李世民展現出一個兒子的脆弱和無助。在朝會上,他甚至當眾落淚,懊悔自己的所作所為:「父皇,孩兒實在無力繼續爭鬥,期望回到封地過上平靜的生活。」

  隨著失敗已成定局,吳王做出了內心的抉擇。在一個清晨,緊緊牽著幾名幼子小手的吳王,帶著滿眼的淚水與無可奈何,在宮女的陪伴下緩緩走向皇帝的會堂。

  此時,朝堂中央正坐著皇帝李世民。他看著這個英勇的兒子,眼中也閃過一絲心痛和不忍。在聽取了吳王的請求後,皇帝沉思片刻,點了點頭。 「我兒恪,朕准許你前往封地,希望你在那裡能夠修身養性,切勿再捲入塵世。」

  得到了李世民的許可,吳王第一次感受到失敗後的釋然。他在離開朝堂時,對著展開的畫卷深深地嘆了口氣。這是穿越雲霧後的新機遇,雖不在台前,但也存有一線生機。

  太子和魏王在博弈中也知曉大局已定,對吳王的態度也有所緩和。太子李承乾在私下與吳王有過一次深入交談,兄弟二人雖各懷心思,但終究血脈相連。 「曾經的爭鬥,如今都已化作雲煙,我期望未來你我能夠以兄弟之誼相親相愛。」 李承乾嘴角帶著複雜的笑容,對這位曾經的對手如今的朋友表達了一種勝利者的寬容與真誠。

  在離開的前一天,吳王前往國家圖書館,點燃了一盞明燈。他在心中默默許願。「這一生,功業雖未達成,但或許能在文學領域留下些許痕跡。」 吳王充滿渴望的眼神證明了他對未來的期待和不滅的雄心。

  「父皇……恪兒自覺已無顏面對天顏,只願守在封地,以平靜的日子彌補我的過錯。」 吳王在朝堂之上面對父親含淚說道。

  「兒啊,你多年來爭權奪利,到頭來換來的不過是無盡的苦痛。去封地好好修身養性,你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皇帝李世民以一種慈父的口吻緩緩說道。

  「承乾,吾弟,咱們一生爭鬥互不相讓,可如今我知曉了,這些頭銜與權位並不能填補我心中的空缺。」 在私下場合,吳王的話語中夾雜了一種哲思與豁達。

  「我亦曾有所聽聞,你在封地有意為百姓做些好事。我相信你會做得更好。」 魏王李泰也罕見地表現出關懷之意。

  「現在的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楚自己未來的方向。」 吳王沒有絲毫猶豫,似乎已經接受了所有現實,懷著一顆重新開始的心。

  當前往封地的旨意傳出,吳王府上下一片忙碌。朝中若干舊部前來道別,人群中既有感慨,也有悲傷,一派秋意和沉鬱不禁讓吳王心緒如這蕭瑟的季節一般泛起些許漣漪。

  那日清晨,吳王身著暗淡的朝服,諸多光環已然不再。他的眼神沉澱著歲月的痛楚和無奈,即便如此,他依舊保持著吳王應有的尊貴。他走向送行的賓客,一一話別。

  「王爺,您這一去,恐怕再難相見,您在封地務必珍重。」 一位昔日的寵臣表達了哽咽與不舍。

  吳王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即便在這天地之間,人也不過是過客。放心,我會在那片山水中尋得屬於我的安寧。」

  「父王,您真的要走了嗎?」 他的幼子,眼睛紅紅的,撲進吳王懷裡,讓這位向來沉著的王侯也不禁內心一軟。

  「王爺別這樣,殿下,我們都願隨您一同前往封地。」忠心的府衛堅定地說道。

  吳王撫摸著兒子的頭髮,輕聲道:「諾兒,我要你留下來,了解這裡,也許有朝一日你能告知我,這個朝代是何種模樣。」他的聲音里充滿了一個時代的悲憫和一個父親的寬慰。

  在淒風中的告別儀式上,皇帝李世民簡單地說道:「李恪,我兒,雖然你身處封地,但朕的心依舊牽掛著你。」他的聲音穿透嘈雜,帶著末路的哀傷和不舍。

  在皇帝簡短而莊重的告別之後,吳王朝著自己的家轎走去,在皇帝面前深深一躬:「兒臣定不辜負父皇期望,自當珍惜這餘生的寧靜。」他的眼神中滿是感慨和堅定。

  在吳王前往封地的夜車上,他把玩著那盞曾經點亮的明燈,自言自語:「此程雖是一去不返的路途,但願是新生的起點。」

  「恪兄,這一步您走得沉重,畢竟這裡有您所有的記憶和榮耀,我們只願他鄉能為您帶來新的希望。」 太子黨中一名曾與吳王交好多年的兄弟緊緊握著吳王的手,眼眶泛紅。

  「妹夫,願您在封地過上真正屬於您的生活,擺脫了朝內紛爭,或許能找回您的寧靜和自由。」 作為唯一到場的親家,魏王妃適時地表達了親切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