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 要想富,先修路

  第598章 要想富,先修路

  雖然遼東州的冶鐵業與長安的紡織業給大唐帶來了巨額的稅收,但是想靠這兩樣就撐起大唐的財政也不現實,所以,李貞想到了新的辦法。

  首先,李貞又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商部,商部是獨立於六部的第七部,專門負責大唐的商業開發與發展,李貞已決定將商業地位提升到與農業同等重要的地位,國家穩定的基礎靠農業,而國家經濟的繁榮絕對是要商業。

  只要商業發展起來,國家才能有充足的財力和物力做為基礎,才有能力發展和壯大,這在後世是一個很簡單的道正時,不過在這個時代,這個理念卻被很多人認為太過超前。

  就連宰相上官儀都對李貞全力發展商業持謹慎態度,因為從古至今,華夏當權者都認為商人重利,對國家沒有什麼好處,所以大多採取重農抑商的措施,比如比較開明的漢朝,實行的就是重農抑商,當朝重臣之中,只有剛剛調回長安,擔任右相的狄仁傑對李貞支持,其他人都不發表意見,這是因為李貞在大唐有著絕對的權威,他認定的事,大臣們雖然不認同,但卻也不敢反對,只能以沉默來做無聲的抗議。

  不過李貞卻有自己的想法,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只要自己認定了是對的是,誰反對都不行!

  李貞成立商部,意味著將商業單獨拿了出來,可見對商業的重視已超過了農業,這與人們傳統的理念確實大相逕庭,雖然官員們反對,但是李貞此舉卻贏得了商人們的支持。

  此時的商業活動在大唐已紅紅火火開展起來,商業稅開始成為大唐財政的主要來源,甚至有超過農業稅的趨勢,商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商人的後代甚至在科舉考試中會酌情加分,商人甚至可以參與到政治之中。

  比如大唐商部的第一任尚書,李貞就選了大商人鄒鳳熾來擔任。

  鄒鳳熾這些年一直追隨李貞,為李貞一統全國提供資金和物資,給了李貞極大的幫助,這一任商部尚書當之無愧。

  而鄒鳳熾也沒有想到,李貞竟然會讓自己入朝為官,還一舉成為了商部尚書,這可是正三品的官職,屬於國家重臣,李貞這樣安排,把鄒鳳熾感動的涕淚交流。

  而鄒鳳熾的入主商部,給全國所有的商人都起到了示範作用,這些商人突然意識到,只要自己生意做的好,做的足夠大,不但後代有可能進入官場,連自己也有可能進入官場,參與朝廷的決策,這是何等的榮耀,更是千古未有之事。

  自漢時起,歷朝歷代都是重農抑商,可是現在的大唐卻反其道而行之,重視商業發展,既然如此,還那有什麼顧忌?

  當商人不但可以發家致富,還可以入朝為官,這是多好的一種職業啊!

  朝廷的政策,對從事商業活動起到了極大的鼓勵與推動作用,從此之後,大唐各地以經商為榮,無論是城市、鄉村,許多的百姓開始了創業,他們或是擺地攤為生,或是組織商隊來往與天南海北,無論是寒北草原,還是江南水鄉,無論是遼東古寒之地,還是西域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到處都可以看到大唐商人的影子。

  大唐掀起了一股全民經商的浪潮,而隨著這股浪潮的興起,各地的貨物開始在大唐流通,南方的絲綢與錦緞、水稻、茶葉運到了北方,北方的馬匹、牛羊、小麥運到了南方。

  東北的鐵器運到了西域,而西域的特產也運到了遼東。

  天下的貨物流通開始變得流暢起來,經濟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這樣一來,雖然農業稅減少了許多,但是商業稅卻成倍的增長,國家的財政收入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幅度的增加。

  不過隨著商業的不斷發展,一個問題出現在李貞的面前,那就是,大唐的基礎設施太差了,道路交通受到了限制,所以,李貞決定,國家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

  所謂的五年計劃,是李貞參考後世的經驗,決定利用五年時間,在政府的統一規劃、投資和管理下,集中力量建立一批影響到國計民生的大工程。

  第一批五年計劃,李貞決定投入三億貫巨資投入到這批影響到國家未來命運的建設中。

  一聽李貞的計劃,包括上官儀和狄仁傑在內的滿朝官員都大驚失色。

  要知道,現在大唐一年的財政收入大約是三千萬貫,這些錢要應付整個國家的開支,包括各地官員和工作人員以及軍費的開支,去掉這些年之後,餘下的錢就不多了,李貞竟然計劃五年之中投入三億貫,這筆錢從哪裡出?

  李貞說道:「你們不用管這些,只管將朝廷短時間內要辦的大事都匯總一下交上來,然後咱們一起研究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

  見李貞的話信心十足,上官儀與狄仁傑立即讓人選定項目,半個月內,一共選擇了356個項目,又從中挑選了112個重點項目交給了李貞。

  李貞一看,這些項目當中包括在洛陽、成都和太原建立紡織工廠,在隴右建立國防防線,在成都建立蜀錦生產產業,在幽州建立戰馬飼養基地,在襄陽建立茶葉與絲綢生產基地等等一系列的大項目。

  李貞眉頭一皺,口中說道:「還落下了很重要的一條,要修路。」

  「修路?」

  上官儀差異的看向了李貞。

  李貞說道:「要想富,先修路,修好了路,各地的商品可以加快流通速度,更有利於商業的發展。」

  上官儀這才恍然大悟,口中說道:「確實如此,可是修路的花費是個天文數字,太過於耗費錢財。」

  李貞說道:「就算花再多的錢也要先把路修上,你們看,我決定同時開工四條公路,公別是長安至遼東,長安至隴右,長安至襄州,長安至濟南,一條是四條大路,這四條路修好,大唐就可以長安為中心,溝通東西南北,大大加快商品流通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