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朝堂爭鬥
當李貞的部隊來到後黃城時,後黃城的兩千高句麗守軍主動開始投降,原來,城中的守將已得知了崔緯全軍覆沒的消息,知道守不住後黃城,於是權衡利弊,開城投降。
如此一來,李貞就得到了這個通往高句麗的橋頭堡,李貞決心堅守後黃城。
李貞知道,現在的烏買德文大軍應該已經斷糧了,在這種情況下,他根本沒有能力打下後黃城,如果烏買德文真敢來的話,那後黃城就是他的墳墓。
等了兩天,一直沒有等到烏買德文的大軍,這時竇惜纖收到了在高句麗境內探子的情報,烏買德文聽說後黃城被攻下後,竟然下令縱兵大掠,隨後退往平壤一帶。
如此一來,經過唐軍掠奪過的遼東地區再一次成為了人間地獄,老百姓的糧幾乎都被烏買德文的軍隊搶走。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高句麗的遼東地區發生了大饑荒,百姓易子而食,再加上唐軍之前放火焚城,數十萬百姓流離失所,遼東地區十室九空。
而高句麗在平壤一帶的核心地區本來就不怎麼產糧,根本無法容納如此多的災民,於是下令所有百姓不得越過鴨綠江。
這樣一來,高句麗的幾十萬災民只能向大唐邊境靠攏……
得到了烏心買德文退回平壤的情報之後,李貞知道,這後黃城怕是不會有大的戰事了,這一次出擊高句麗,自己真是大獲全勝,不但攻克了數城,還毀掉了高句麗在遼東的經濟基礎,現在的遼東半島,除了遼東城和蓋牟城、赤峰還有些實力外,其餘地區,基本成了白地。
更重要的是,自己占領了後黃城,得到了進軍高句麗內部的橋頭堡,以後對高句麗的戰事就處於了進可攻,退可守的主動地位,這一戰,自己算是大獲全勝。
當下,李貞留兩千士兵守後黃城,帶著繳獲的大量財物、牛羊得勝而歸,回到了幽州。
程咬金得知李貞大勝之後不由大喜,立即飛鴿傳書,將捷報傳給長安。
長安,李世民最近比較煩,長孫無忌與褚遂良等重臣不斷在他的耳根前勸諫,要他立晉王李治為太子。
但李世民一直猶豫未決,李世民並不喜歡李治柔弱的性格,一個帝王柔弱的話,到頭來只能是被人把權力架空,成為傀儡。
李世民可不想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最後便宜了外人。
就在這時,李貞高句麗大捷的消滅傳到了李世民的耳中,李世民頓時大喜。
這些年來,高句麗一直不服從大唐,不斷蠶食大唐的領土,李世民早就想出征高句麗。
只是,前朝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弄得國破人亡的事歷歷在目,眾大臣極力勸阻,這使得李世民只好就此作罷。
現在聽說李貞狠揍了高句麗一頓,李世民心中這個舒服。
想不到啊,自己想做又沒做的事讓李貞給做了。
大殿中,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依舊在喋喋不休,說什麼李貞妄自開啟戰事,以強凌弱,讓外邦以為大唐窮兵黷武,必須嚴懲李貞和程咬金、李如意等人。
長孫無忌的話極有份量,又有褚遂良在旁幫腔,一時之間,大殿之中無人為李貞說話,李靖也是欲言又止,他雖然不贊同長孫無忌所言,但也不想公開反駁,以免得罪了長孫無忌。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長孫無忌絕對不是君子,而且能力極強,所以,滿朝文武誰也不敢得罪他。
滿朝文武,特別是那些武將,個個心中不忿,哪裡有打了勝仗反而要治罪的?特別是這場戰事還與瓦崗軍的老人程咬金有關,要不是為首的李靖、徐世績、李道宗和尉遲恭等人沒有作聲,眾武將早就不幹了。
李世民對於長孫無忌的說法也是不以為然,但妨於長孫無忌的面子,也不好太過駁斥他,只是說道:「越王此舉雖然於理不合,但是高句麗一直是我大唐心腹大患,這次能教訓一下高句麗也是不錯。」
李世民這麼一說,李靖也明白了皇帝的心思,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然後說道:「陛下,聽說李貞這一次消滅了高句麗三萬大軍,而且攻克和焚毀了玄菟、新城、安市,占領後黃,由於李貞所部的打擊,高句麗遼東一帶受到覺重打擊,多年積蓄毀於一旦,農時也被耽誤,高句麗元氣大傷,這實在是我大唐少有之大捷啊!」
「是啊!越王殿下這一仗打得真是漂亮。」一旁的尉遲恭嗡聲嗡聲的說道。
這兩員德高望重的武將一開口,眾武將這才七嘴八舌,紛紛為李貞說話,大讚李貞。
長孫無忌就急了,連忙說道:「就算李貞打了勝仗,可是聽說他這將私自招募了兩萬軍隊,破壞了朝廷的兵制,這是動搖國本的大事啊。」
李靖朗聲說道:「不知李貞招募士兵可耗費國家錢糧?」
長孫無忌一怔,紅著臉說:「這倒不曾,聽說他將征討高句麗的所得分給了士兵一半,所以,他的士兵在高句麗燒殺擄掠,壞了我大唐的名聲!」
「是啊!」
眾文官紛紛贊同長孫無忌的話,開始引經據典抨擊李貞,與武官意見皆然相反,這些武官打仗還行,論嘴皮子上的功夫,哪裡是文官的對手,一時之間,文官占盡上風。
李世民騰的一聲站了起來,口中冷聲說道:「越王此舉確實有不妥之處,但是!他的部下劫掠的是高句麗的財物,殺的是高句麗的人,燒得是高句麗的屋!高句麗是我大唐心腹大患,屢次叩邊,蠶食我大唐領土,殺我大唐軍民,難道只許高句麗人到我大唐燒殺搶掠,我大唐不能回擊?這是何道理?」
李世民到底是千古一帝,雖然長孫無忌等人占了優勢,但他心中自有評價,對於李貞這次的行動,李世是非常滿意的,他覺得,李貞有自己當年的風範,這才是自己的兒子。
長孫無忌見李世民發怒,心中卻並不慌張,自魏徵開始,大唐群臣以向皇帝諫言而標榜自己是忠君,以和皇帝爭論為榮,而李世民往往也能從諫如流,所以,長孫無忌見李世民動怒,並不慌張,依舊力爭,要治李貞的罪。
而李靖等武將對於李貞的所作所為極為欣賞,與文臣大吵一氣,尉遲恭一擼袖子,就要動手打人,一時之間,朝堂之上亂作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