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潼關
欽陵是見過唐軍火槍兵的威力的,也迅速分辨出,這「爆竹」聲就是唐軍火槍的響聲。
只是這火槍聲如此快速密集,怕是最少有數百火槍兵在同時射擊吧!
數百火槍兵?
欽陵的臉色變得無比凝重,難道李貞有先見之名,先在這叢林裡預先埋伏下了數百火槍兵,只等自己上鉤?
不行,這樣下去要吃大虧,火槍兵的威力自己見過的,如果真有幾百火槍兵埋伏在叢林中,那這一千人怕是要全軍覆沒。
「嗒嗒嗒……」
遠處,又是一陣槍聲響起,這時,一個渾身是血的士兵踉踉蹌蹌地跑出樹林,到了欽陵的身前。
「將軍……唐軍的火槍……火……槍……」
下一刻,這士兵已然氣絕身亡。
果然是唐軍在樹林裡埋伏了火槍隊!
「快鳴金!」欽陵大吼一聲。
下一刻,一連串的鑼聲響起。
「嗒嗒嗒……」
叢林中依舊不時傳出槍聲,吐蕃人陸續從叢林中退了出來,欽陵再一看,出發時的一千人,竟然只剩下了五百人。
欽陵的臉難看到了極點,看來唐軍確實在叢林中埋伏了火槍隊,真的不能再前進了,否則這剩下的五百人怕也難逃槍口,想不到啊,這一次又讓李貞給跑了!
「嗒嗒嗒……」
就在此時,叢林邊緣,突然想起槍聲,欽陵身前的士兵瞬間倒下了一片,卻是李貞帶著人追了上來。
「上馬!」
欽陵大吼一聲,翻身上馬,帶著餘下的吐蕃軍隊狼狽而逃……
李貞帶著人從樹林中鑽了出來,看著遠處的吐蕃軍,李貞並沒有追擊,原因很簡單,剛才的伏擊,李貞的人已打光了幾乎所有的子彈。
二十支火槍和兩挺重機槍的子彈在七天七夜的長安保衛戰中所剩無幾,在剛剛的伏擊戰後過,李貞用剩餘的子彈嚇退了欽陵的餘部,不過,手中的槍也都成了燒火棍。
李貞一咬牙,下令將火槍和重機槍全部埋起來,然後騎上戰馬,向著潼關的方向而去。
潼關,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潼關的形勢非常險要,南有秦嶺,東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連城;北有渭、洛二川會黃河抱關而下,西近華岳。周圍山連山,峰連峰,谷深崖絕,山高路狹,中通一條狹窄的羊腸小道,往來僅容一車一馬。
人們常以「細路險與猿猴爭」、「人間路止潼關險」來形容這裡形勢的險要。
因為潼關是東入中原和西進關中、西域的必經之地及關防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畿內首險」、「四鎮咽喉」、「百二重關」之譽。
此時的潼關守軍為賀蘭越石,原來是李貞手下的法曹參軍,而賀蘭越石的父親,則是應山公賀蘭師仁,現為洛陽令,掌控著洛陽一帶。
之所以讓賀蘭師仁據如此位置,不但因為賀蘭越石曾經是李貞的部下,更是因為賀蘭越石是武媚娘的姐夫,與李貞是連襟。
親不親,自家人,因此賀蘭越石也算是李貞的心腹,他們父子才把守潼關和洛陽。
此時的李貞就來到了潼關外,準備進入潼關。
遠處,高大的城關已清晰可見,眾人都鬆了一口氣,準備入關。
不過李貞卻搖了搖頭說:「先等等看。」
尼娜詫異的問道:「殿下,為什麼不直接進關?」
李貞輕聲說:「現在局面複雜,吐蕃人占了長安,各地方官大多擁兵自重,不聽從朝廷號令,賀蘭越石雖曾是我的部下,但這個世道,人心難測,萬一他父子有割據稱雄之心,那我若這樣過去,豈不是自投羅網?」
尼娜這才恍然大悟,口中說道:「殿下所言極是,那就讓尼娜替殿下走一遭,看看賀蘭越石的態度。」
說完,尼娜帶著十幾個士兵向著潼關而去。
此時的潼關大門緊閉,城頭之上戒備森嚴,有無數軍兵把守。
尼娜來到了城下,口中說道:「我乃大唐太子李貞侍衛隊長尼娜,讓賀蘭越石出來答話!」
不一會兒,一個渾身佩甲的將軍出現在潼關的城頭。
尼娜向上一看,一眼就認出了賀蘭越石,口中說道:「賀蘭將軍,我是尼娜啊!快開城門放我進去!」
卻聽那賀蘭越石大吼一聲:「我從不認得什麼尼娜!此人必是吐蕃人的奸細,來人,給我放箭!」
下一刻,無數的羽箭向著尼娜射來。
尼娜大驚,一邊拔打羽箭,一邊大罵:「賀蘭越石,你想反叛大唐嗎?」
賀蘭越石哈哈大笑,口中說道:「皇上已死,哪裡還有什麼大唐!這天下,有德者居之!」
此話一出,尼娜已然明白,這賀蘭越石竟然想要割據,反叛了大唐!
「逆賊!」
尼娜轉身打馬便回,賀蘭越石也不追趕,顯然,一個小小的尼娜並沒有放在他的眼中,也不屑於出兵追擊。
當尼娜回到李貞面前,將所見到的一切說與李貞之後,李貞鋼牙緊咬,眼是寒芒閃爍。
想不到啊,賀蘭越石竟然真的反了!
賀蘭越石既然已反,那麼他在洛陽的老爹賀蘭師仁定然也已經反了。
這父子二人字是想要占據潼關與洛陽膏腴之地,做第二個王世充,以爭霸天下!
可惡!
賀蘭越石!賀蘭師仁,我李貞定不會放過你們父子!
事實上,李貞現在不知道的是,在長安陷落,李世民戰死,李貞生死不明的消息傳出後,整個大唐變得異常混亂,各地紛紛自立,地方官員割據一方,已成群雄割據之勢。
在洛陽,賀蘭師仁聽說長安失陷,李世民戰死,李貞生死不明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自立為王,做第二個王世充!
洛陽虎踞中原,是天下的中心,這是帝王之資,而賀蘭師仁依靠著洛陽山川之險,以及肥沃的土地,物產的富饒,已然建起了一支十萬人的大軍!